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社論〉吃的事情,也可看到蔡政府的蠻幹!

民意反萊豬進口,蔡政府和民進黨卻硬扯成是反美豬。(中央社,資料照)

延燒已久的「蛋荒之亂」,近日又鬧出新風波,農委會宣布對蛋農的補貼到十五日結束不再延長,美其名為「回歸市場機制」,但仍由政府控制價格。另一方面,十六日朝野再度在立法院針對開放福島食品交鋒,國民黨抗議衛福部函送的修正案違反公投民意,綠營則忙著護航,雙方一度僵持不下。這兩件事看似毫不相干,但背後都凸顯蔡政府和民進黨的蠻幹執政風格。

民進黨完全執政將近六年,這六年來動輒可見這個黨的粗暴手段,軍公教年改如此,一例一休修法如此,台大教授蘇宏達被「查水表」如此,中天新聞台關台還是如此,諸如此類被蔡政府和民進黨強行輾壓之事不勝枚舉。最近這兩件關於「吃的事情」,起火點也都是民進黨和蔡政府以國家機器強攻硬推。

以開放福島食品而言,與開放萊豬何其神似:開放之前政府並未與民意充分溝通,甚至毫無溝通→蔡政府突襲式宣布開放→民意強烈反彈→地方政府制定自治條例反制中央政府→行政院宣告地方制定的自治條例違憲。看來,操弄執政黨強壓在野黨、中央政府霸凌地方政府的把戲,讓蔡政府和民進黨耍足了官威,因而樂此不疲!

其實,就一般民眾的角度來看,政府既然決定了,民眾就已無力回天,但能否吃得安心卻是念茲在茲。但開放萊豬至今,民眾期盼豬肉應標示是否含有萊劑,連這個卑微的要求都要不到,甚至有將近三成肉品沒標示原產地,加工品更是防不勝防。同樣的,開放福島食品,但全台灣僅新北、台中、高雄三都有輻射檢驗設備。由此來看,這兩項開放連源頭管理都大有問題,決策過程難道不算粗糙?能讓民眾吃得安心?

再看看從去年底到現在都還沒搞定的「蛋荒之亂」,農委會抱持著「大有為」的心態處處下指導棋,卻反造成亂上加亂。

簡單的說,這次「蛋荒之亂」的過程為:疫情導致需求減少,農委會補貼淘汰蛋雞→需求上升後供給不足→農委會祭出凍漲令→蛋農生產意願下降→農委會補貼蛋農。這個過程處處看到政府干預市場的動作,但結果是蛋農沒賺、甚至倒貼,消費者買不到蛋,蛋商到處調貨還怕被當「蛋蟲」。農委會的保證更是一再跳票,甚至台灣本來就是「南蛋北送」,農委會卻還想透過「南蛋北送」紓解北部蛋荒,以致徒留笑柄!

農委會用干預、補貼蠻幹不只是出現在此次「蛋荒之亂」,可說已經成癮。二0一八、一九年一連串的鳳梨、洋蔥、火龍果、香蕉產銷失衡,香蕉產地價格三天內從每斤十二元腰斬到六元;鳳梨每斤上價五塊錢,還買不到一顆水餃。農民心頭淌血群起抗議,農糧署長丟官、換人,民進黨立院黨團不去究責,反指在野黨唱衰台灣,完全護短心態!

面對激憤的農民,大撒幣又出籠。農委會近年每年編列一億五千八百多萬「產銷調節緊急處理計畫」預算,但二0一九年竟花掉近六點六億元,二0一七年也花掉一點八二億元,二0二0年的執行率將近百分之百。這些錢用來補貼、收購、堆肥,讓農委會關關難過關關過,但人民納稅錢卻成了過關籌碼,產銷失衡卻仍是一再重演。

究其實,蔡政府和民進黨就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否則,如果心懷坦蕩,為什麼要將反萊豬硬扯成反美豬?這種「偷換概念」不正是蠻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