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鬆餅、貝果、火腿、班尼迪克蛋、薯餅、麵包組成的「早午餐」愈來愈流行,醫師安欣瑜提醒當心熱量破千,脂肪及體重也破表,中醫師陳三元則推薦「12時辰養生法」原則,早餐上午7至9點、午餐11點至13點,分開來吃。
嘉義基督教醫院家醫科醫師安欣瑜說,優質的蛋白質可以修補及調節生理機能,維持免疫力,預防肌少症,增加飽足感,延緩腸胃蠕動,維持血糖穩定,豆腐、低脂海鮮、蛋或瘦肉等料理是優選。
加入鮮奶油歐姆蛋或美式炒蛋熱量偏高,吃生菜沙拉避免用千島醬、凱薩醬、蜂蜜芥末醬,可以搭配和風醬或油醋醬等熱量較低;若要吃麵包,裸麥麵包、歐式麵熱量相對低;低脂牛奶、乳酪、起士、小魚乾等可補鈣;盡量喝無糖飲料。
嘉基醫院中醫部醫師陳三元則以《黃帝內經》提及「飲食自倍,腸胃乃傷」來說明,早餐和午餐的分量合併吃,血液匯集到腸胃系統而不是腦部,就違背了養生法則。
陳三元說,《黃帝內經》提到「胃為水穀之海」,早上7到9點血氣流注於胃,此時食物在胃腸消化、吸收能力最好,能有效將食物的營養輸送至全身各臟腑,吃早餐能幫助開啟一天的精氣神。
陳三元還說,不吃早餐,胃部分泌的胃酸沒有食物可以消化,長期下來易有胃潰瘍、胃及十二指腸發炎、罹患胃癌、膽結石的風險,也會消耗身體儲存的肝醣及蛋白質,導致皮膚乾燥、皺紋。
陳三元認為,《黃帝內經》的「12時辰養生法」原則,身體12經絡在一天的12個時辰中,有一定的順序以及循行路線,氣血沿著12臟腑經絡運行全身,因而早餐、午餐應該分開來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