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阻斷術 緩解多種疼痛

花慈舉辦健康講座,由疼痛科主任王柏凱主講。(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75歲劉姓婦人突然下背痛,不僅腳無力走不遠,甚至睡不好,就醫檢查發現椎間盤退化及骨刺增生。醫師表示,骨刺大部分為骨骼和關節的磨損後或退化而形成,多數的骨刺不會痛;若壓迫或刺激到周圍的神經、軟組織(如肌腱和韌帶)時,可能會引起疼痛、炎症或其他症狀時,需要考慮治療。

花蓮慈濟醫院疼痛科主任王柏凱表示,疼痛科為專門研究及治療各種疼痛狀況的醫學科別,找出病人疼痛背後的真正原因,提供綜合性的治療計畫。有些疼痛可以不用手術,先透過不同的介入性治療減少疼痛問題,進而改善生活品質。

介入性治療分為神經調控治療與結構治療,神經調控治療包含神經阻斷術、硬脊膜外注射術、高頻熱凝術等;結構治療則包含韌帶、肌肉、關節注射治療及神經沾黏剝離術、椎間盤注射、玻尿酸注射、增生療法∕再生療法等。不僅能用於治療常見的膝蓋疼痛的問題,還有現代人的頸椎痛、五十肩、肩關節炎、下背痛、坐骨神經痛、骨刺等,其他包含三叉神經痛、足底筋膜炎、皰疹神經痛等都能得到改善。

熱愛運動的吳姓女子罹患「梨狀肌症候群」,經神經阻斷術暫時阻斷傳遞疼痛訊息的神經路徑,疼痛症狀立刻得到緩解。王柏凱說,常有病人誤會神經阻斷術是切斷或破壞神經,這術式是透過注射短效麻醉藥物到神經周圍,達到減少疼痛的效果,經常被用於診斷或治療各種疼痛症狀。

帶狀皰疹後引發的神經痛(皮蛇痛),患部可能表現為針刺痛、刀割痛、電擊痛、灼熱痛等讓人難以忍受。根據統計,國人得到帶狀皰疹的機率是3成22,每年約有12萬人得到帶狀皰疹。疼痛科門診也能幫助皰疹後神經痛病人,依病人的疼痛狀態採用漸進性治療之外;嚴重則可透過介入性治療,改善皰疹後神經痛。

王柏凱提醒,若疼痛在藥物治療無效或藥物副作用大、復健效果不佳的情況下,病人可考慮注射治療改善疼痛、打斷疼痛的惡性循環,「讓我們的自癒力可以修復我們的身體」;隨著年紀增長,身體各項機能持續退化,建議民眾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飲食營養均衡、規律運動或復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