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青春藝研堂〉南大師生訪台東古道探索原民遺跡

台南大學戴文鋒教授(右)帶領師生走讀歷史。(南大提供)

南大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教授戴文鋒,帶領高教深耕計畫「台南共學 繼往開來」師生15人,前往台東探索日據時期後山交通要道「八通關越道路」之東段,也就是瓦拉米古道,師生翻越群山峻嶺,透過實際走讀認識原民部落歷史遺跡。

南大人文學院表示,瓦拉米古道位於花蓮卓溪,是清代八通關古道的東段路線,也是原住民布農族來往交通要道。因為「瓦拉米」發音又與布農語的「蕨」相近,也恰巧山道中擁有156種以上的蕨類,是一種有趣巧合。

戴文鋒教授熟知台灣地方古今歷史與地方志、風土民情與民俗文化,本次探索行程,「喀西帕南殉職者之碑」位瓦拉米古道約8.9公里處,2.4公尺高石碑深藏樹林中,紀念1915年5月12日發生的「喀西帕南事件」。

「喀西帕南事件」是布農族人針對當時第5任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所執行「理蕃政策」的反撲,也連帶激起拉庫拉庫溪流域中其他布農部落對於日本高壓政策的抗爭,一連爆發「小川事件」、「大分事件」、「阿桑來戛事件」,並因為抗日事件的連鎖效應,影響清代八通關古道開拓轉變為「八通關越道路」的主因。

戴文鋒教授指出,希望藉由文化參訪提升師生人文素養以及對文化資產的認知與保護概念,並能進一步使社會大眾知道我們有那些值得關注保護的文化資產,不管是在有形或是無形方面,都代表了國家多元民族的精神與靈魂,需要大家一起守護。

(記者施春瑛)

Show CommentsClose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