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師搬電瓶受傷 破裂型椎間盤突出

患者術前MRI影像顯示第5腰椎第1薦椎破裂型椎間盤突出。(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熱愛健身重訓的王姓車廠技師,曾因工作搬電瓶姿勢不良導致腰部受傷,在他院照X光顯示為腰椎椎間盤突出,復健半年後仍有下背部與左大腿後側痠痛感,近日因症狀加劇,就醫檢查診斷為第5腰椎及第1薦椎左側「破裂型」椎間盤突出,經醫病討論後決定做微創脊椎手術,術後1個月順利回到工作崗位。

王先生表示,腰椎不適已半年,造成工作半小時就得坐下休息、睡覺無法正躺、背部及大腿後側會痠痛,也無法彎腰及抬腿,決定早點做手術是因太太懷孕,想到自己腰受傷無法幫忙抱小孩,加上熱愛戶外運動,希望術後能帶著家人露營及登山。

醫師吳宗勳評估患者術後活動力,術前腳抬高會嚴重痠痛,術後腳已能輕鬆抬高。 (記者王正平攝)

七賢脊椎外科醫院醫師吳宗勳表示,當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時,容易引起發炎,及各種身體不適,如上肢或下肢疼痛、刺痛、麻痺或無力,約有9成是腰椎第4、第5節椎間盤突出引起,越來越多20歲到40歲的年輕族群,因健身姿勢錯誤,或重訓過程中不當施力,導致椎間盤突出而發生病症。

除了外力像是被車撞,最主要的原因應該是「分布不均的受力」,意思是當腹部跟背部肌肉同時出力,其實造成脊椎是一個正向的壓迫力,不會偏向哪邊。然而,當腰椎本身就處在比較彎曲,或兩側肌肉施力不均,這顆水球被上下壓迫,可能會往前側或後側擠。常見的例子包括打噴嚏、久坐、突然地彎腰或腰挺直等,都是瞬間施力在水球上,這顆水球就會被伸展或往特定方向擠。

吳宗勳呼籲,健身如果強度太大,超過人體所能承受的量,就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得不償失,例如在深蹲、硬舉時,腹部前後側的肌肉收縮、處理方式不當,就有可能讓脊椎骨、椎間盤的受力不均,而導致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