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Views 0Comments
畜試所年終成果 育成雞鴨2新品種
記者黃文記∕新化報導
農業部畜產試驗所二日發表年終成果,展現一一二年研究成果及各項得獎榮譽,該所育成二個新品種「十全十美天晴烏骨雞」及「首例民間種鴨品系─進興番鴨」,並有草鴞保育紀錄;在國產鮮乳、台灣水鹿及進口飼料原料替代的創新研發成果與歷程均獲得多個獎項,表現受各界肯定。
畜試所所長黃振芳表示,該所研究人員在各領域的優秀表現受各界肯定,於團體及研究人員獲獎總共達十五個獎項,並有二項實驗動物場域通過國際認證續評,專利獲證二件、技術移轉三十一件及創新育成中心進駐業者共十八家,其中北區分所牛乳檢驗室參加國際畜政聯盟(ICAR)乳質檢測能力試驗,在乳蛋白質檢測項目更榮獲全球第一名優異成績。
新品種部分,副研究員蔡銘洋表示,天晴烏骨雞為畜試所歷經十年育成,是目前全國唯一具備十全外貌的烏骨雞,產蛋數較現有商業烏骨雞多近一倍,可穩定產出藍殼蛋,多種營養較一般褐殼雞蛋高,適合繁殖生產藍殼烏骨雞蛋或與其他雞種雜雜交生產藍殼雞蛋,開發特色化農產品。
研究員魏良原分享該所與業界合作育成的首例民間種鴨新品系─進興番鴨,該新品系透過民間產業的參與式育種,母鴨體重比初代增加百分之三十,公鴨更是增加將近百分之六十,更符合市場對番鴨生長性能的需求,期能透過公私合作示範,吸引更多種鴨場精進其飼養管理及選育模式,選育出性能穩定且符合消費端需求的鴨種。
副研究員張世融介紹該所參與草鴞保育的珍貴紀錄,畜試所後山牧草地於一一二年成功觀察草鴞雛鳥獨立成長,驚喜發現育雛母草鴞為一一0年離巢者,顯示畜試所穩定提供安全繁殖地,為保護且不打擾草鴞生長,研究團隊以相機、錄音機監測草鴞繁殖,發現巢區後立即設置臨時維護措施,保護幼雛免受潛在威脅。兩次成功的安全維護措施為國內首創,也是草鴞保育成功的重要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