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工廠修復 小轉角變身社區交流空間

「小轉角」經修復,從工廠轉型為交流空間。(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鄰近南大,延續過往城牆紋理而存在的大埔街,在府城歷史街區中,非屬觀光熱點,在巷弄之中,一棟老屋重生,「小轉角Artdeconer」不只修復了空間環境與鄰里關係,透過舉辦課程講座和引進米食文化、生活選品,讓老屋再現多元風貌。

小轉角為興建於一九二七年的磚木造建築物,最早是製造糯米粉等糕餅原料的錦昌製粉工廠,停業後,數十年時間,租人開設麵店,成為在地美食與街區居民交流場所。

後來,由鍾心怡建築師團隊向住在旁邊的屋主租屋,彼此熟悉後,受屋主託付,承接建物修復,團隊修復建物之際,也同時修復各項關係,包括建築物與都市,以及工匠傳承技藝、不同時光曾在這個空間的人們等。

鍾心怡向文化部申請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計畫,結合台南市歷史街區及歷史老屋振興補助計畫,並透過相關法規,為這棟日治時期就存在的建物,取得使照等「身分證」。

小轉角注重細節的考量資源循環與環境調適等,除盡量使用原木料,部分隔間牆上層編竹夾泥壁堵不仿作,讓氣流可流通,光線更充足。 (記者林雪娟攝)

整修後,小轉角團隊成員,各自從專長出發,以住宅生活、幼兒創意教育、手作感官等主題為起點,透過活動拉近交流,使空間成為在地文化與生活美學的分享場域,重新串起鄰里間關係,凸顯在地生活更美好。

文化局說,台南市歷史街區和老屋振興補助計畫,調整受理建物整修、規劃設計類,今年將再度開放,有意提案民眾,可先上「好舊。好」團隊網站或文化局文建科洽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