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iew 0Comments
〈中華副刊〉水拹仔和穀亭畚
-
南峽
每次回到鄉下,看到原本古樸的三合院、四合院,都已紛紛改建變成一棟棟華美的樓房時,心中就有一股莫名的悵然;再看到曾經是自己熟悉的水拹仔和穀亭畚,也因為房舍的改建,而逐漸消失在眼前時,心中的落寞,更是不言可喻。因為這兩項物件,可是伴隨我走過童年的悠悠歲月啊。
水拹仔就是汲水的泵浦,或者講就是手動的搖水機,只要雙手握著木棍上下搖動,就會有嘩啦嘩啦的水流下來。以前老家還沒改建時,在榕樹下就有一座水拹仔,水拹仔的水是地下水,所以常年都是冰涼無比。
水拹仔和我們家的生活密不可分,它是我們家唯一的家庭用水,舉凡洗衣、煮飯、清掃,都得全靠它。在自家的廚房外擺著一個大水缸,當水缸的水快告罄時,媽媽就會催我們趕快去挑水,而挑的水就是幾十步外榕樹下水拹仔的水。每到夏天黃昏時,忙於農作的媽媽尚未返家,已經下班的爸爸,就會把我們幾個玩得一身都是泥巴的小蘿蔔頭,通通叫到水拹仔旁,用他已先搖好一大桶的水,然後依序幫我們沖澡,有時泥垢卡得太深,還得出動菜瓜布來「鑢」,平時嚴肅的爸爸,此時的他卻是一邊唱著歌,一邊幫我們鑢身軀,這是爸爸難得展現慈愛的時候。
冬天鄉下,北風呼呼的吹,當然不能再到水拹仔下洗澡了,這時幫我們洗澡的就換成媽媽,但前置作業是奶奶,奶奶會先將水拹仔的水用大鼎盛著,然後放在大灶上煮開,待我們要洗澡時,就可以直接掀蓋取用。奶奶在煮水時,會順勢丟幾個地瓜在大灶中烘烤,記憶中的奶奶常常被大灶裡的柴火燻得滿臉通紅,看到我們,還會遞給我們幾個烤地瓜讓我們解解饞。
後來住在附近的姑姑家裡裝了自來水,水拹仔的水就不再用來煮飯了,而我們挑水的地方,就不是在幾十步遠的榕樹下的水拹仔,而是要走一小段路的姑姑家,對姑姑家那轉開水龍頭就有水流出來的玩意,我們雖都感到新鮮,但最愛的還是在酷熱的盛夏,搖一下水拹仔的木棍,水嘩啦啦流出來了,光聽那水聲,就已去了大半的暑意,我們用水拹仔的水彼此潑灑,玩著、鬧著,有水拹仔的童年總是充滿歡聲笑語。
成年後,有一次健康檢查,牙醫師檢查完我的牙齒後,問我住哪裡,我心想我是青春美少女,你這個牙醫師莫不是要老牛吃嫩草?後來才弄懂醫師的意思,他說我的牙齒很健康,問我小時是不是住在鄉下喝地下水,我點頭如搗蒜,喔,看來水拹仔還是我牙健齒白的大功臣呢。
穀亭畚,是村人用來儲存稻穀等農作物的小型倉庫,它的外形很像碗,上面的屋頂像斗笠,有個進穀口,每到農作物收成時,村人就會將這些農作物曬乾之後,再用布袋裝起,然後堆放在穀亭畚。在鄉下穀亭畚隨處可見,姑姑家的田地很多,收成也很好,他們家就有一個穀亭畚,那可是我們童年時最佳的玩樂場所。在穀亭畚裡,不怕風吹日晒雨淋,還可聞到淡淡的稻穀香氣,我們在這裡扮家家酒,沒有擺放農作物時,它還可以被我們布置成一個小小的家,我們會煞有其事地當起爸爸、媽媽、孩子,那時不知大人生活不易,愚騃的我們只想快快長大,就不用被大人管東管西了,長大之後才知道,在整個人生長河當中,童年可是最無憂無慮的一段歲月啊。
我們尤其喜歡在下雨天時躲進穀亭畚,從穀亭畚的進穀口看到穀口外的世界,是一片的迷濛,在這片雨幕中,我們隱約可看到穿著簑衣的姑丈牽著老牛,也看著阿水嬸家的小黑淋成了落湯狗,看到雞舍裡的雞群被雨淋得四處亂竄,當然也聽到雨打到屋瓦上,雨打到樹葉上的聲音,這世界瞬時變得熱鬧有趣起來了。但是平時不太搭理我們的大人,在下雨天時就會想起我們的存在,於是我們一個又一個都被拎回到自家裡,但沒關係,穀亭畚永遠都在,我們要進去裡面玩,隨時都可以。現在人長大了,雖然不會再進去穀亭畚裡玩耍了,但卻連要發思古幽情的穀亭畚,在鄉村也變得可遇而不可求了。
水拹仔和穀亭畚象徵我人生中一段最單純美好的歲月,雖然這兩項物件要再尋得已不是易事,但我感恩在我童年時有它們的相伴,因它們的存在,讓我的童年多了好幾筆瑰麗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