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月經「人權」 實測校園文明度

文大校方:如急用可至衛保組免費索取以保障學生所需 放置於大成館一樓女廁的免費衛生棉被索取完畢。 (許智涵攝) 許智涵/報導 本月7日起,臺北市教育局接軌紐西蘭,消弭月經貧窮,每月補助200元額度的生理用品,預估3萬名國中女學生受惠。本校也有設置衛生棉販賣機,但實際上卻似乎未提供足夠用品供女學生使用。學務處則表示,將與各相關單位討論在館樓提供衛生棉的設置點,保障所需。對此,本刊募資到衛生棉,於校內五棟樓館的其中一層女廁放置「緊急需求使用」衛生棉,藉此做一社會性實驗,測試校園文明度如何。 循序漸進供生理用品 臺北市教育局每個月提供國中生200元買衛生棉,文大社會福利學系教授張瓊玲表示,國中是生理期剛來的時候,高中有些在打工,相較國中較自立,可以理解臺北市教育局協助對象先以國中生為主,這也是循序漸進、逐步而來。 而女性使用生理用品,會一直使用直到更年期停經為止。 月經貧窮vs.月經人權 月經「貧窮」是指生理女性因為經濟上沒有辦法負擔足夠的生理用品,進而對生活造成長期負面影響的社會現象;月經「人權」是更年期前的所有女性都需使用衛生棉,屬基本生理需求,就如同大家上廁所都需使用衛生紙。 「月經使用衛生棉本來就是『人權』,這是基本的生理需求,就像口渴要有水喝,肚子餓要有飯吃。我個人認為像歐美國家的廁所,有免費的衛生棉讓大家緊急使用,這個最實在。」文大社會福利學系助理教授邱貴玲說。 《文化一周》於本月17日在校內大成、典、義、恩、孝五棟樓館的其中一層女廁放置「緊急需求使用」衛生棉,並使用信封袋裝,不透露衛生棉廠牌,供有需要的人拿取。 透過本次實驗,在文大Dcard校版引發熱烈迴響, 匿名留言希望不要辜負好意、有需要才拿。經幾日觀察,在各樓館的女廁,每日衛生棉都有些許減少,也發現有學生將自己用不到的衛生棉添加入袋,向有急用學生伸出援手。袖珍包面紙方面,只於第一天放置,儘管女廁有提供免費衛生紙,仍被索取完畢。 學生反應供應量不足 對於女廁放置「緊急需求使用」衛生棉,哲學系三年級劉潔瑜無奈地說:「我之前剛好月經來又沒有衛生棉,學校雖有衛生棉販賣機,但是都找不到,目前看過大典館一樓有衛生棉販賣機,而且還會卡住,沒有東西掉出來,學校應該要多設置衛生棉販賣機,希望可以對女生身體健康的問題多加重視。」 「學校應該是要提供,有些人可能臨時需要,不知道今天月經會不會來,就沒有準備。」政治系三年級戴采緹表示,現在各式各樣的人那麼多,可能會貪小便宜,沒有需要用到還將整包拿走。 校方對實驗結果回應 經這次的實驗結果發現,校內學生文明有禮,有需求才拿取,甚至對有急用學生伸出援手且達到效果。張瓊玲表示,文大如果能透過學生推動,重視這個議題,對愛護學生形象和體恤女學生會有好的名聲,學校可廣設付費衛生棉販賣機,或透過對外募款和自身提撥金額,針對女廁實施「定額」、「定量」的發放,提供女學生「近便性」和「急用」上的協助。 針對學生的需求,學務處回覆:「為維護女性生理權益,如有緊急或臨時所需,學校現行政策可至大恩館2樓衛生保健組索取生理用品,考量到近便性與急用性,學務處將與各相關單位討論在館樓提供衛生棉的設置點,保障所需。」 總務處也回應,販賣機設置地點會不定期更新於總務處網頁,若學生不方便至健康中心索取,可先於販賣機購買。  

Read More

任期屆滿卸下校長身份 徐興慶暢談「人生價值」

文大前校長徐興慶去年任期屆滿後,回到熱愛的東亞學領域持續研究。(吳洤均攝) 吳洤均、王倫適/報導 文大前校長徐興慶去年11月22日任期屆滿不再尋求續任,回歸自身熱愛的東亞學與日本研究領域深耕,結束三年的校長歲月。當年外界一度好奇「徐興慶」是誰,且為何是他擔任校長,大家都覺得意外。他透露,日後才曉得是自己過往的踏實與努力被看見,這也印證了他的座右銘:「自助而後人助」。 著作等身的徐興慶不僅以教育家為職志,他深耕日本研究在臺灣與東亞各國也深得肯定,去年榮獲「日本外務大臣表彰」的殊榮,成為台灣第一位以日本研究獲得個人表彰的學者。 在擔任文大校長期間,他成功督導全校各系所通過台灣高等教育評鑑中心之認可,也創立出大型高素質的學術論壇「華岡大講堂」,邀請各界學術大師前來演講。更在任期屆滿前,成功促使文大擠進QS (Quacquarelli Symonds)亞洲大學世界排名,為文大首次進入前450名、臺灣第30名的出色成績。 歷經風雨 百折不撓 在埔里山城長大的他,小時候熱愛棒球,曾夢想成為棒球國手,卻在訓練過程手臂受傷而無法圓夢。退出棒球隊過後,他下定決心考取大學。他表示,鄉下讀書風氣並不盛行,加上國中畢業前忙於家中務農,還養了三頭牛,此時拾起荒廢已久的課業更加不易,因此兩次聯考接連失敗,只好前去當兵。 1979年剛退伍的他對父母說:「考大學這件事我還沒有放棄,再讓我考一次就好,考不上就乖乖回家種田。」一個月後,他便隻身前往臺北,下定決心給自己最後一次考大學的機會,不眠不休補習、唸書,最終成功達成目標。考上大學後,他用心投入興趣與專業當中。如今成就非凡的他說:「一切都是日積月累努力得來的成果。」 立定目標 致力教育 提到最初踏入教育界的動機,徐興慶表示,就讀東吳大學日文系二年級時便決定的志向,希望出國深造之後能回到學校教書。1992年,他自日本九州大學取得博士學位,歸國到文大教書,1994年成為文大日文系首位系主任,成功實踐教育夢想,並與文大結下不解之緣。 基於留日背景,他在任職系主任的6年期間致力於拓展日本姐妹校,將原先的2所大學至2000年擴增至13所,大幅增加學生以公費前往日本留學的機會。他認為,「教育」在制度面上,不宜過度僵化或侷限於理論、傳統的教學方式,應適當地活化,使學生能夠移地教學、增進學生的思考能力,因此積極爭取機會,鼓勵學生出國留學,增廣見聞。 努力不懈 時逢貴人 2000年,他轉任臺灣大學日文系,先後擔任系主任、所長並創設日本研究中心,致力年輕研究就人才的培育工作,直到2017年受到文大董事長張鏡湖博士的邀請,再度回到文大任教,並擔任外語學院院長及協助日本語文學系碩士班的復招工作。 「自助而後人助」,是徐興慶的座右銘。他表示,人生中的每一個階段都走得踏實、努力,因此有機會被他人看見,也遇見許多助他一臂之力的貴人。「選校長時,很多人都不知道徐興慶,為何會被選出來當校長?」他笑說。日後才逐漸了解當時之所以能當選,是因過往的努力不懈獲得遴選委員會及董事會的認同。 除教育工作外,徐興慶最大的研究興趣為東亞歷史學。他指出,自己身處的外語學院當中,須要加強文史哲領域的基礎研究訓練,如何將兩者學力俱進成為一大目標。他也強調,人文與社會科學對話的日本研究,故於2019年在文大創立「東亞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 在東亞文明研究方面,他致力於編輯、出版相關書籍,也於日本研究中心創刊「日本學研究叢書」,成為國內唯一以日文出版的叢書,擔任總編輯多達30冊。「這套叢書的內容,從臺灣看日本,就是我要的方向,也是我學術價值的一部分,成就自己也造福他人。」他臉上掩不住滿意的神色。 找尋價值 貫徹始終 在被問到教育理念時,徐興慶說:「人生價值是無法用金錢去衡量的,人的一生短短幾十年,不斷充實與超過自我,得以回想我一輩子在做什麼?做為追求人生價值的指標。」比起唸書,更重要的是要明辨是非,是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價值、勇往邁進,而非隨波逐流。 他表示,自己人生的核心價值為當一個終身的教育工作者,「未來不會停止寫論文、演講、看書......。」談到卸下校長身份後的規劃,他說:「我會繼續教書,從事永遠做不完的東亞學與日本研究工作。」  

Read More

中職新人年獲金手套、最佳十人 郭天信:「上場就是百分之百」

郭天信盼能更穩定,維持今年好表現。 (照片由Angel Chuang提供) 李昕諭/報導 中華職棒32年外野手最佳金手套、最佳十人兩大獎的得主郭天信,新人年表現亮眼,跑、打、守、臂力兼具,多次上演五星級守備美技,被球迷稱為「天哥」,目前也是中職討論度最高的球星之一。曾就讀文化大學,在大一時參加季中選秀,味全龍隊以第三輪選入。 郭天信因為父親打壘球,小時候常與父親傳接球、看職棒,漸漸對棒球產生興趣。三年級時轉學到歸南國小參加棒球隊。他表示高中以前都是快樂打棒球的心態,直到高二入選U18世界盃棒球賽中華代表隊,才漸漸有打職棒的想法。 高中原本有機會旅外,卻因為來不及登錄國際球員而無法簽約。進入文大後罹患投球失憶症,郭天信說:「就是突然有一天起來,去練球的時候就不會丟球了,很突然的一個狀況,完全沒有丟球的感覺。那時候卡牆滿久的,大概三、四個月吧!」 職棒初體驗 熟悉又陌生 味全龍隊今年回歸職棒一軍,也是郭天信的新人年,郭天信說:「坦白講上半季的時候都挺迷茫的,就是為了打而打,其實不知道自己在幹嘛。有一種很熟悉又很陌生的感覺,很熟悉是我一樣在打棒球,很陌生是我不知道要怎麼做。」 賽前習慣在休息室聽慢節奏的歌,讓自己慢下來,避免太過浮躁。談到職棒賽季中的心態調適他坦言自己算是比較容易被情緒影響的人,但會盡量找方法讓自己從低潮的感覺走出來,像是洗澡時一直沖水,郭天信說:「今天結束明天又是新的開始,把今天情緒帶到明天的話,對自己跟球隊來說都是不好的事情。」 今年五月職棒因疫情停賽近兩個月,郭天信表示因為一開始複賽在二軍,那時轉變心態,讓自己思考怎麼去面對比賽、改變一些訓練方法。經過修正揮棒軌跡、設定球種等調整,再次回到一軍的他在守備、打擊都有精彩表現,更以0.403的打擊率拿下11月野手MVP,人氣也直線上升。 職棒球員是公眾人物,會受到大眾的關注、討論,郭天信坦言一開始會受到輿論影響,但現在已能平常心面對。季末成績大幅提升,球迷開始給他「天哥」的封號,守中外野的他多次展現五星級守備美技,也讓他的守備範圍有「天坑」、「天網」之稱。他說:「球迷喜歡叫就給球迷叫嘛,當然我還是做我自己該做的事情,不會因為說他們給了我這個封號去改變什麼東西,就是一樣做我平常在做的事情就好了。」 精彩守備多 場上盡全力 郭天信守備範圍廣,今年110場出賽就有278次守備機會,並多次上演攀上全壘打牆及撞牆的接殺、沒收安打的華麗撲接,完成多次不可思議的守備美技,也讓他奪下外野金手套獎。每一球都拚盡全力,只希望幫投手多守下一個出局數「應該是我個性的關係吧!因為我是覺得既然都上場了就是百分之百,不管結果怎麼樣就是盡全力去做。」郭天信說:「有接到或是沒接到那是結果,但那個過程你有沒有想要去把它完成我覺得這比較重要。」他也表示自己接全壘打牆前的球不會害怕,所以比較好掌握。 數次美技看來驚險,郭天信說:「其實我自己的關節活動度算比較大,所以有時候可能人家看了覺得受傷了,但其實還沒,我的活動度還是可以到那邊。比賽的時候不會(擔心受傷),比賽當中不會去想這個,但比賽結束之後我會去看重播,看這個動作是不是真的會傷害到自己的身體。」 職棒新人年就繳出打擊率0.308、守備率0.989的漂亮成績單,被問到明年的目標時郭天信說:「其實有教練在跟我說明年可能會有所謂的二年級生症候群,就是會低潮之類的。老實講有點擔心啦 ,但這段時間還是把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好。」希望自己能更穩定、不要大起大落,希望明年維持今年的好表現。

Read More

瀕臨失傳的傳統之美 在白幕後的迷人色彩:皮影戲

蕭孟通從父親手中接下影子傳奇劇團的重擔。 (吳董漢攝) 吳董漢、楊采霓、侯虹慈/報導 「皮影戲劇團嗎?不會有年輕人會接啊!你覺得市場在哪裡?能夠養家活口嗎?這波疫情下來,在台灣做劇團的倒的一片,哀鴻遍野......。」從創辦人父親蕭如訓手中接下重擔的影子傳奇劇團團長蕭孟通說。 傳承與改變 喜歡最重要 皮影戲早期是市井小民主要的休閒娛樂之一,被稱為「古早的電影」。據傳三百多年前從中國廣東潮州傳入台灣,並傳入印度、泰國、柬埔寨等亞洲國家。 隨著時代與科技的演進,皮影戲逐漸沒落,能接下這把傳統藝術火炬的年輕人少之又少,「傳承」是這門藝術的關鍵。 而在臺北市萬華區的大理國小,便有一個由「學生」組成的皮影戲劇團「影子傳奇劇團」。態度和藹可親的團長蕭孟通說:「這裡的孩子們都叫我大蕭老師啦!他們經過童玩教室時,就會跑來跟我打招呼或進來教室找東西玩。」 大理國小在95學年成立北市唯一的皮影戲教室,走進大理國小的皮影戲教室,裡頭滿是各式各樣的皮影戲偶及拍戲的器材設備。在講到皮影戲時,蕭孟通突然收起笑容正經地說:「應該先讓大家認識皮影戲,一個表演藝術如果不教育小孩認識這是什麼,就算買了票進場看戲,父母親也不知道這是什麼。」 帶著三個孩子參觀台北偶戲館的家長朱汝慧說:「我覺得傳統藝術是無法用一個課程來傳承。」 朱汝慧說: 「我們的孩子受的教育是『華德福』教育,平時我們就以戲偶教育孩子,師長必須自己手做戲偶,『傳承』應該要將這種傳統藝術融入他們的生活中,不是課程化或活動化而是日常化。」 蕭孟通表示,讓孩子喜歡皮影戲的重點是「故事」。觀眾是否滿意與感動,甚至一齣戲是否深植人心,故事的「劇本」至關重要。過往皮影戲常以「經典」的故事當作主軸,但每次都演具有「代表性」的故事如西遊記,與民眾的距離感實在太遠。 與在地合作 更有效推廣 為了拉近與觀眾的距離,影子傳奇劇團今年與臺中「仁和社區」合作,一同表演當地的故事「戴潮春事件」,結合當地的故事,用更親民的演出方式呈現給觀眾。蕭孟通強調:「要與在地結合,勢必要在地合作,而且絕對不是短時間,需要長時間的耕耘才能夠達成。」 蕭孟通認為  故事打動了孩子,漸漸喜歡皮影戲後,需要的就是「教育」學生們學習如何操偶、排戲甚至是雕刻戲偶,每個環節都不容忽視。 在被問到學生需要訓練多久才能學會操偶且能獨當一面排戲表演時,蕭孟通說:「其實這很看天份,有的學生很快,操作戲偶基本的『踢腿』,他可能一節課就學會了,有人需要一個禮拜,也有一個月都還不會的,因為他找不到那個竅門在哪裡。」 對於教學皮影戲偶的操偶,蕭孟通可說是有十足的耐心。蕭孟通說:「我會手把手地教他們,抓著他們的手去做,每個學生的領悟力不同,但要多久的時間能夠上場表演,這很難說。」 蕭孟通說:「每個學生的專長不同,或許不會表演,但在其它領域非常有天份。 」 蕭孟通強調:「就像以前學傳統戲曲的,或許他不是很會表演,但記台詞超強,之後轉專攻文本的創作,甚至也有記不住台詞的,但他會『Freestyle』,這又是另一種表演風格啊!所以要訓練多久還是要實際看戲後才能曉得。」 傳承教育難 全靠熱情撐 蕭孟通認為:「我跟學生講不要把這個當職業,要傻,老師一個(人)就好,這個太苦了!」 更感慨地說 :「我當初會接,是因為知道那個時期,我父親一個人這樣走下來在經營這個團真的很辛苦。你不教學、不拉人進來學習就不會有收入,而且我們家有三個孩子要養。」 他說:「當初要接團時我在心裡掙扎很久,在民國98年到100年間,我以前在電子公司上班,當時父親說如果我們兄弟沒有人要接,沒關係,他把東西收一收帶回彰化老家,所以我試著去了解父親在做的事情,之後拔河很久後,想說就以養得活自己,然後以大理為中心來經營。」 傳統皮影戲偶製作,需要耗費的時間與工夫不容小覷,師傅的雕刻手法是皮影戲偶的靈魂。早期皮影戲偶以「牛皮」製成,非常耗時;現代的皮影戲偶則改成特殊的塑膠片來製作,追求的是效率。 「以前的皮影戲偶一隻需要製作五至八天,為了時代的進步,追求的是速度,不可能叫一個孩子坐在那邊這樣做,所以當初我父親才會找到這種有『厚度」的塑膠片可以來支撐且能投影在布幕上,當然在改變的過程中會受到老一輩的劇團批評。」蕭孟通回憶道。 「製作戲偶是工藝、工法,但它需要非常有耐心與熱情的人才有辦法做,可是皮影戲最終是「表演」,所以我們把中間製作的過程加快了。」 「教育傳承」是影子劇團創立的宗旨之一,但光靠一個劇團想要帶動整個傳統藝術的文化傳承實在太困難,需要新生代與老一輩的劇團合作才有辦法,新血無法加入這個圈子,傳承必然難行。 蕭孟通無奈說:「每當我想回高雄『充電』去看看老劇團的後場技巧時,老劇團表演的都是我們已經學會的鑼鼓技巧且會說:『你們已經很厲害了啦!不用跟我們學......。』想要請教時,他們就會面有難色回覆我們。」 其實這樣的現象與劇團的成員組成有關,早期的劇團成員多半為「家庭成員」組成,畢竟面對收入與時間分配等種種因素,家人相對外人來說更好協調,劇團才能夠順利經營下去。 在現代,我們可以看到有許多的傳統產業與現代科技結合而有創新。「霹靂布袋戲」是一個實例,皮影戲要被眾人看見,與科技的結合或許是個良方。 蕭孟通表示,傳統的戲曲或表演可以搬上大螢幕,但需要有人把文本寫下去,而且各方面,不管是燈光效果、操偶等都要有人持續教學與傳承,這是需要非常多人合作,可是皮影戲沒有人在做這塊,單靠他這樣或一個劇團是沒有辦法的。」 他特別強調,需要讓外界看到見皮影戲,這樣才會有更多人願意買票進場觀賞,甚至到大劇院演出。 蕭孟通認為「喜歡」是非常重要的,當初父親蕭如訓將皮影戲帶上臺北時,語言的隔閡是主要的困難點。臺北人多數講中文,而皮影戲是以臺語演出,如何讓臺北的孩子喜歡上皮影戲,父親蕭如訓想到了一個點子。蕭孟通說:「父親當時就把孩子小時候會讀的童話故事,如三隻小豬與大野狼、小紅帽等元素放入皮影戲,讓學生對皮影戲產生興趣,才發現原來也可以把現代的故事融入到傳統藝術中。」 雖然語言造成隔閡,但蕭孟通還是試著把臺語融入課程當中。有意無意的講出台語,學生也很自然地會問老師,剛剛的話是什麼意思,蕭孟通會有耐心的回答。在每一次的課程中,學生們都可學到一些新的臺語詞彙,也有的學生會藉此練習臺語,就只為用臺語跟蕭孟通對話。 在傳統的皮影戲裡大多都是用臺語演出,儘管現在的孩子確實不太會說臺語,但也有學生會將英語融入其中,這點讓蕭孟通感到十分欣慰。 對於許多傳統表演來說,未來的道路不外乎是與科技的結合才能再往巔峰發展。除了傳統表演自身努力外,社會各界也應以行動支持,讓傳統藝術有繼續傳承的動力。

Read More

推拿筋骨按摩產業興盛 文大技擊系開課鼓勵考照

文大設有傳統理療室提供學生實作及老師進行推拿等課程教學。 (呂佩熹攝) 蔡余婕/報導 根據衛福部健保署108年統計,台灣人一年平均使用的痠痛貼布約7100多萬片,平均攤開可繞台灣6圈。按摩業、腳底按摩業四處林立,顯示台灣人對於推拿、按摩筋骨的需求不小。為了因應民俗調理業的興盛,文化大學技擊運動暨國術學系開設相關的學生,並且鼓勵學生考取證照。 民俗調理業的興起 台灣較早從事傳統整復推拿技術,且賴以為生的行業是國術館人員以及視障按摩業者。至今發展分成傳統整復推拿業、按摩業、腳底按摩業、經絡調理業。根據衛福部 2015 年 5 月 12 日公告的「民俗調理業管理規範」規定,民俗調理業是以紓解筋骨、消除疲勞為目的,單純利用手技對人施以傳統整復推拿、按摩、腳底按摩、指壓、刮痧、拔罐,或使用民間習用之青草泥、膏、液狀外敷料所為之「非醫療行為」。透過動作學習或按摩推拿,施予傳統整復讓身體恢復正常。 文大技國系教授李志明指出,人類除了遺傳、外傷或是外感,除這三種疾病之外,所有身體的不適跟心理上的問題,通通源自於身體的錯誤使用。傳統整復推拿使用手技按摩的方式,完全不會使用到工具,都是用「手」來做大部分的肌肉放鬆跟骨骼的矯正。技國系學生黎克駿表示,站姿與坐姿還有肌肉不當使用的狀況,常是筋骨痠痛的原因。 推拿按摩結合 文大開課 而隨著時代的變遷,民間業者希望把按摩推拿列為正規行業,文大技國系也慢慢將相關課程融入推拿等內容,順應政府對民俗調理業的政策,並且改變技國系的必修課程名稱。 目前民俗調理業的相關課程採「不強制」的做法規劃學生修過七門課,共十八學分。技國系學生陳佳雲說:「現在要推考證照,一到四年級都有排相關課程,然後你只要修完就可以直接去考,讓學生與業界無縫接軌,同學也有資格去考取相關證照。」 技國系預計 112 學年度體育運動健康學院即將進行整併,將會推出國術運動傷害整復學群,包含 40 個必修課,也把 18 學分算入。進入學院後選擇該學群,就必須將學分修完,不排除執行考過證照考試始可畢業的學校政策。    

Read More

看不見的同志角落 伸出溫暖的手 打造友善日常

由臺北市政府所舉辦的光雕秀,主題為「以愛為名由愛成家」。(李孟恩攝) 陳貞諺、黃聖凱、李孟恩、舒筑兒、沈建邦/報導 第 19 屆臺灣同志大遊行,在10月30日如期舉行並且圓滿落幕。在同婚專法通過後的第二年,社會大眾對 LGBTQ 的接受度與理解漸漸提升,但也開始出現一些疑惑:「同婚都通過了還有辦同志遊行的必要嗎?」 臺灣彩虹公民協會秘書長蔡雅婷表示,遊行是長期以來一年一度固定舉行的活動,並不會因同婚專法的通過而取消,即使現在普遍接受度提高,還是要繼續努力,讓大眾更加了解 LGBTQ。 同婚專法通過問題仍存在 2019 年 5 月 24 日同婚專法正式生效,讓許多同志的權益被社會所看見。不過回到根本的問題,「立專法」並非「改民法」的情況,這樣的立法依然有把「同志」與「異性戀」區分開來的意味。蔡雅婷說:「這就好像捷運新增一個彩虹車廂,專門給同志搭乘,還是有將同志隔絕開來的感覺,而同志伴侶也沒有撫養小孩的權利,未免讓人覺得有點不公平。」 蔡雅婷說希望大家有一個友善且和諧的圈子,不管是同志、跨性別以及酷兒,都能好好相處。(黃聖凱攝) 此外,像是身障同志的處境,如同街道無障礙設施的不足,大眾對身障人士的歧視與冷漠,都不是通過同婚專法就能解決的。 不過,剛通過專法時那些反駁的聲音,這兩年來有越來越少的趨勢,牡丹酒吧老闆蕭江銘說:「可能是因為他們所擔心的事情都沒有發生,所以雖然那些人還是不能接受同婚專法,也不會再有什麼激進的反對了。」 蕭江銘說只要有養活自己的能力,不結婚也無妨。(李孟恩攝) 老年同志身處的時代,是封閉且保守的,出櫃後被趕出家門的案例非常多,所以往往選擇在家人面前隱瞞自己的性傾向,甚至與異性對象結婚,只是為了應付家人,而讓他們與家人的關係日漸疏遠。 蕭江銘表示,老年同志最大的問題可能是沒有結婚、沒有小孩,所以晚年身邊沒有人可以照料,不過他認為沒有結婚也無妨,只要跟家人證明自己有照顧好生活的能力。 牡丹酒吧掛滿彩虹旗。 (李孟恩攝) 同志族群互相歧視 近年來大眾對同志的接受度有漸漸提升,但同志內部卻形成非常多不同的小圈子互相排斥,例如:美國常會舉辦LGB遊行,沒有T(跨性別)也沒有Q(酷兒)。蔡雅婷說:「曾經有案例是異性戀男性假冒跨性別去交友軟體上性騷擾女同志,進而出現互相攻擊的情況,大眾對同志的偏見已經夠多了,我真的不希望我們還互相攻擊,台灣彩虹公民協會成立的初衷就是希望大家有一個友善且和諧的圈子,不管是同志、跨性別以及酷兒,都能好好相處。」 雖然性別友善教育並非一朝一夕就能改變,但是只要我們都友善對待身邊每一位不同的人,多一點包容與關懷能使這個世界更加美好。

Read More

柔道摔童案 文大柔道隊總教練:訓練不足不可對摔

柔道中護身倒法練習是基礎。(徐建峰攝) 徐建峰/報導 日前臺中某柔道館因教練教學方式不當導致年僅七歲的男童頭部受到重創,住進加護病房一度命危,至今仍未脫離險境。文化大學柔道校隊總教練鄭吉祥針對柔道訓練強調,對於年幼孩童來說,僅有數周的訓練時間是不足以進階到摔倒動作。 柔道摔童案的發生凸顯出柔道教練教學經驗是否足夠以及在面對學習狀況不同的學員是否有能力判斷與訓練等問題。鄭吉祥表示,一般而言,柔道的基礎就是學會如何保護自己,由基本的護身倒法開始,當落地動作進行時,正確落地姿勢應為使身體成最大有效面積落地,而非頭部以及其他單一部位進行落地。 鄭吉祥補充,就算今天學員基本技巧已成熟,在做摔倒動作時,練習操作對象也必須要由高段位學員為主或教練與助教從旁進行協助與指導,並非交由學員對摔。從此事件可以很清楚的知道,男童及教練都並未做到上述事項,導致憾事發生。 針對該名七歲男童在訓練過程中有向教練表示不適,卻被教練當成藉口並回絕,導致最後受傷,竹圍國中柔道隊教練郭峻源也表示,七歲學童的反應是最真實的,教練在當時可能也有些不當的情緒反應,導致處理不當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文大柔道隊總教練鄭吉祥(右)說,確保每一位學生的動作安全可避免不必要傷害。(徐建峰攝) 判斷環境設備是否安全 郭峻源說,柔道訓練應該從最基本的安全做起。他說:「首先我們可以考慮到的是,觀察道館或訓練場所的空間是否夠大,避免因擁擠的空間或學員之間的摩擦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對於學齡中的小孩,道館或訓練場地也可以放置防摔軟墊進行輔助。」 事發不久後,造成此憾事的教練被查清並沒有教練證,一般來說,柔道教練證分為總會A、B、C級證照與體育署的初級、中級和高級證照。前者為賽場裁判或在外開立道館為主要對象,且須達成一定的上課時數;後者則為在校擔任教學員或教學教練所需。不過,郭峻源提及,柔道的上課內容除了知識外,還有教練的職責與素養課程。 「上課歸上課,教練的實務經驗更為重要。」郭峻源強調。 這次事件的發生,讓許多人對柔道這項運動貼上標籤或與暴力產生連結。對此,郭峻源語重心長地說:「在警大與警專柔道被列為必修課,這代表柔道這項運動在保護自己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技能。每一項運動一定都還是有它的風險存在,如果可以做好完備的前置作業和對於保護動作的基礎訓練,危險性也會相對的降低不少」。 「大家還是應該相信技擊運動,因為柔道是真的可以保護自己,我希望大家不要因為這件事情去以偏概全,然後不去相信這個運動,柔道對任何年齡層的人而言,都是很好維護自身安全的技能,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夠繼續相信我們這一群專業的教練所教導的柔道運動。」郭峻源堅定的說。

Read More

北投湖山國小藍染課延續草山藍染工藝

菁礐古圳融入當地藍染特色打造意象牆。(蘇建銘攝) 張嘉容、蘇建銘/報導 流淌於陽明山秘徑間的菁礐(音同「確」)古圳,已有百年歷史,古圳名稱中的「菁」指的便是製作「藍靛」染料的主要植物大菁。曾廣泛生長於陽明山內各個溪谷旁。19世紀初,藍靛成為臺灣外銷產品第一名。可惜人工染料普及後,製作藍染的榮景便不復存在,現在只留下許多以「菁」為名的路牌及供人體驗的觀光農場。為了延續藍染工藝,北投的湖山國小特別在課程中融入藍染製作,延續百年工藝。 藏於基隆市暖暖山林中的大菁休閒農場,是少數保持傳統藍染手工藝的工作坊,主要以製作藍靛為主。早期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前身為工藝研究所)因需大量染料來推廣藍染文化,便在雞籠文史基金會的牽線下,來到大菁休閒農場。  種植耗時間難大量生產 「主要是這種植物(大菁)不是合成的,它需要種植與採收的時間,要大量生產這些染料還是有困難,必須要有一到兩年的時間準備。」大菁休閒農場負責人王國緯說道。因此自人工染料的興起與普及後,藍染手工藝因跟不上市場的腳步逐漸被淘汰,慢慢地消失在時間洪流中。 王國緯補充說明,因製作藍染的工序相當繁瑣,故有著龐大的人力需求。但人力不足的狀況使得藍染手工藝品產量不高加上價格高昂,一直難以成為市場主流,也讓藍染手工藝陷入困境。 對於傳統產業的沒落,大菁休閒農場專管黃雪娥表示,政府確實曾伸出援手。「我們有去申請行政院勞動部提供的多元就業開發方案,有關單位也委派人力來到大菁休閒農場,協助研發藍染。」但此舉仍不足以徹底解決問題。 這一連串環環相扣的艱難處境,讓王國緯以為藍染行業走到了盡頭,他也不願讓兒女接手家業。但出於對藍染的熱情,即便已屆高齡的他, 仍懷有一絲希望。「單靠製造藍染製品來賺錢不易,需與旅遊或食品業者來合作,才能生存。」王國緯盼藉由多角化的經營模式,替藍染產業創造出無限的可能性。 王國緯說,使用可食用的石灰製造藍靛的過程中所產生之泡沫(青黛),經曬乾後呈粉狀,除有消炎作用外,也可作為食物的染色劑。研發藍染製品的附加品,或許是未來可發展的方向之一。 大菁性喜潮濕,曾被廣泛種植在陽明山溪谷間。(蘇建銘攝) 注入新生命創無限可能 「山窮水盡疑無路」也許藍染產業曾迷失找不到通往出口的路,不過現今事情似乎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轉變。北投湖山國小自 2003 年起,將藍染融合在課程當中,除可讓學生從中體驗手作樂趣外,也將藍染的種子種在孩子心中,為藍染的未來增添一絲生機。 「我們十幾年來的傳統就是買現成的白色衣服讓學生來染色,製作畢業服。不過去年我們讓學生從做褲子開始,量身打造屬於自己的畢業服。」湖山國小校長翁嘉聲說道。最後,校方更讓畢業生穿上自己親手設計的藍染畢業服走秀。 不只畢業服飾,湖山國小更讓學生親手縫製束口袋,並加入藍染元素,將藍染文化的精神發揮地淋漓盡致。翁嘉聲表示,而今年的創新在於結合該校特色,製作出藍染雙面的紅包袋。 手作工藝不只讓小學生從中獲成就感外,也能體悟到生命的意義。「藍染它是有生命的,會隨著生命而消逝。」藍染課程老師顏世廷感慨地說。因此透過這項課程不僅讓孩子們學習到藍染的技藝,更能領悟到深遠的意涵。 儘管藍染昔日風光不再,臺灣依然有官、學界持續為延續藍染生命而努力,讓這抹藍能生生不息地在世人眼中,持續綻放屬於它的美麗。 大菁休閒農場負責人王國緯展示藍染的成品。 ( 蘇建銘攝)

Read More

曾遭檢舉陷低潮 喬奶女王Vicky不氣餒成功轉型

Vicky以專業按摩手技幫助客人恢復良好的胸型 。(Vicky提供) 林可妮/報導 走在臺北市東區街頭,你可能被一個寫著「喬奶女王」四個大字的招牌所吸引,乍看之下還以為是情色場所。事實上,負責人Vicky何曉玉是臺灣第一位專業乳房按摩師,因自身興趣而專研美胸按摩,希望用雙手幫助廣大女性們找回讓自己有信心的胸部。 「任何工作都不簡單,最重要的是有興趣及熱情,這份工作是需要耗體力的,如果本身沒有熱忱是很容易會放棄的,我就是對這行太有興趣,就算受到打擊,我還是保有熱情一直往前走。」41歲的Vicky說。  創業從興趣開始 原在醫院擔任護理師的Vicky,因對美容有極大興趣,於是考取乙級美容師執照,當年因擁有護理師及美容師執照幫助她大學畢業後到整形外科診所擔任護理師。而那時診所裡的醫師專職隆乳手術, 她負責術後胸部護理按摩。 Vicky發現許多完成隆乳的客人因不懂後續照護事宜,導致胸部狀況欠佳,她深覺臺灣應要有完善的術後護理機構,遂離開診所,開間工作室自行創業。 創業初期,為了開發客戶,Vicky在當年曾紅極一時的社交網站「無名小站」寫下每天幫客人「處理胸部」的心得,也在許多無名美女的留言板下提醒她們可預約體驗胸部保養,因此客人漸漸口耳相傳,也讓Vicky工作室的生意漸入佳境。  突如其來的打擊 2018年,因遭同行檢舉宣傳標語,衛生局認為隆乳術後護理具醫療效果,應有醫師在旁指導下才能執行按摩,但此一說法讓Vicky感到很挫折。 Vicky說,她開工作室的目的其實很簡單,「同為女生,看到了很多女性的苦說不出來,也不知向誰求助,我的初心就是想幫助她們。」 檢舉事件發生後,讓Vicky一度有放棄的念頭,不過很多熟客也鼓勵她不要斷然放棄,因此前前後後她做了許多澄清及努力,這幾年仍持續與衛福部不斷開會,她了解到現今時機仍未成熟,政府成立此類護理之家的難度非常高,但她坦言,「這條路我們不會放棄,會繼續與政府做溝通。」 事過境遷後,她的工作室全面轉型並調整廣告用詞,現今已不會引起消費者誤會。而目前的客戶有逾七成是產後護理、小胸保養,早期則普遍是隆乳術後護理居多,比例與以往已落差極大,象徵其事業成功轉型。 臺灣這幾年的乳癌發生率愈來愈低,卻有年輕化的趨勢。Vicky談到她曾遇過一名客戶,芳齡25即罹患乳癌,而這類年輕族群面對疾病都非常沮喪且抗拒,不但失去自信,也對未來產生極大的懷疑。每當有這類客戶到來,Vicky會用按摩手法使其胸型調整至美觀,也讓她們建立自信心,同時引導其抒發自己的心情。 Vicky談到自己從這份「喬奶」工作中得到最大的收穫是成就感。「這麼多年來,我幫很多女生找到了她們的幸福,像是剛提到的那位25歲的乳癌客戶,在恢復正常後交了男朋友,我很為她開心。她曾經告訴我一句話:『有好幾次我站在陽台,我很想跳下去。』我聽得忍不住眼淚掉下來,同為女生我非常的心疼,但我們幫她調整好跟正常人相同的胸型後,讓她重拾了自信心。」 Vicky何曉玉小檔案 乳房按摩師 年齡:41歲 出生:1980年2月14日 入行:15年 學歷:康寧護專護理科、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化妝品管理系 經歷: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陳淑賢渾然天成整型外科 現職:喬奶女王-芙美複合式專業美學館創辦人兼總經理

Read More

左手專用大學椅稀少難尋找 校方考慮加標示

文大每間教室皆配有左手專用課桌椅,但數量稀少在眾多桌椅中不易尋找。(蘇建銘攝) 徐嘉妤/報導 基於空間使用及方便移動考量,許多大學教室裡使用的課桌椅多是桌板能夠向上掀起的「大學椅」,但由於它桌面主要設計在右側,導致左撇子的學生使用上較不方便。部分學校設有左撇子專用大學椅,但同學反應數量稀少、且混在眾多課桌椅中不易尋找。對此,設有左撇子專用大學椅的文化大學表示,未來將考慮加註標示以便利於左撇子找到合適桌椅。 左手用大學椅量少難辨 根據英國國家廣播電台(BBC)的報導,現今約有10%的人是左撇子。為滿足左撇子學生的需求,文化大學在早在民國 93 年就購入左手專用課桌椅,但是每間教室只配有一張,當時為方便使用,皆固定放置於教室入口處第一個位置。 經過多年座位反覆移動,現在部分教室內有一張以上的左手專用桌椅;有些則是一張都沒有,加上它除了桌板方向不同外,其餘外觀皆和其他課桌椅相同,很難一眼就辨識出,讓本身為左撇子的文大日文系林姓同學無奈地說 :「在教室的茫茫『椅』海中,是要怎麼找 ?」 對此,文化大學總務處保管組組長李慧美表示,為方便學生尋找左撇子椅,在桌板上進行註記是可考慮的,未來也會和內部人員進行討論。可能的方式是在左手專用桌椅的桌板加上註記或標語貼紙,讓有需求的同學能更快找出它所在的位置。 李慧美也表示,文大一直到現在都是維持一間教室配置一張左手專用桌椅的狀態,但實際執行面上有許多的因素較難全面控制。李慧美說,最早校方有計畫要將左手專用椅的桌板使用不同顏色作區別,但擔心此項做法會讓左撇子同學感覺被「標籤化」,為顧及同學感受,並未實施。 至於是否有可能增加每間教室左手專用椅的數量?李慧美則說,由於不易統計實際左撇子學生需要的數量,怕影響到大部分同學的權益,加上牽涉到教室空間容納問題,增設難度頗高。 受社會風氣影響,慣用手為左手的人,時常會被改變成右撇子。(蘇建銘攝) 更換桌椅有難度 同樣為左撇子的文大觀光系黃姓同學則表示,自己使用一般桌板在右側的課桌椅已經很習慣,但桌板太小,經常導致物品掉落,若是更換成寬大一點的方形桌面,同時也能解決左、右撇子使用上的問題。 對此,李慧美則回應,目前教室裡的走道就已經很狹窄,若是更換成桌面大的課桌椅,占用的空間也就越大,基於教室空間的使用及容納人數的考量,執行上較為困難。 李慧美補充,早期所使用的課桌椅桌面更小,現在已經有陸續更換成 A3 大小的桌面,部分還未更換的,文大也會在經費足夠的前提下盡快做處理。最後,她也呼籲學生要珍惜資源,不要隨意破壞,日後留給其他的同學繼續使用。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