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河美食地圖 吃出宜蘭味

十道休區美食開胃小點,友善米餅搭配煙燻鴨賞。(記者張正量攝) 記者張正量∕宜蘭報導 為推廣宜蘭特色農產並提升觀光吸引力,宜蘭縣政府繼推出「山海河旅遊路線地圖」後,再次創新,攜手知名主廚運用金棗、茶葉、白蝦與鴨賞等宜蘭特色食材,打造出媲美米其林水準的西式餐點。未來,遊客可透過全新的「山海河美食地圖」,享受充滿宜蘭風味的創意美饌。 宜蘭縣政府推出的「山海河休區旅遊」結合山、河、海的自然風光與農遊體驗,設計了三大路線:大同、三星和員山的山線採果之旅;串連冬山河上中下游的景觀風景線;以及宜蘭一百零一公里海岸線的海洋與養殖資源體驗,這些路線不僅展現宜蘭的自然美景,還讓遊客深入體驗在地農漁特色。三大旅遊路線展線宜蘭山海河風光,宜蘭縣政府再加碼推山創意料理展現宜蘭農產魅力,請來名廚以跨區農漁產在內城農場發表創意料理。 農業處長李新泰表示,除了旅遊地圖外這次結合宜蘭農特產的休區美食地圖以山海河十七個休閒農業區所生產的在地農產做一個美食發表,未來可提供休區業者做為接待客人的參考。法式料理主廚CANDY這場創意休區美食發表,使用高達百分之八十到九十以上的宜蘭在地食材,包括紅柴林地區的生菜,時潮社區的台灣鯛,五結蘭陽溪口的白蝦等以西式餐點來分享。十項農特特變身的高級西式餐點包括有天送埤的蜂蜜紅茶、玉蘭和大進休區的水果茶凍、三色馬卡龍、鮮蝦開胃小點、枕山米餅做的煙燻鴨賞、義式蕃茄台灣鯛肉醬、樹薯奶油濃湯、茶香野菇炊飯、剝皮辣椒海鮮義大利麵。 大南澳休區理事長葉武訓表示,這次活動是鄉村廚房計畫的升級版,各休區透過在地農產與創意料理的結合,提供遊客更豐富的體驗。宜蘭縣休區輔導師徐君臨則指出,藉由農特產、美食與廚藝的結合,休閒農業走出傳統框架,吸引更多遊客,進一步提升宜蘭的觀光魅力與能見度。

Read MoreRead More

公共工程金質獎 桃園奪8獎

  桃園市政府在第24屆公共工程金質獎獲三優等五佳作。(工務局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於二十七日舉辦「第二十四屆公共工程金質獎」頒獎典禮。桃園市得三優等五佳作,共八件工程得獎,得獎案件量創歷年最高,並且桃園市政府工務局更獲連續五年得獎之特別貢獻獎等殊榮。 今年「優等」案件包括,建築類「觀音區多功能場館新建統包工程」及土木類「中壢區吉林路道路拓寬工程(文中路二段-松江南路)」、「新屋海客文化景觀意象道路改善計畫-第二標」等三案,獲得「佳作」有土木類「龍潭運動公園兒童遊戲場暨周邊景觀環境改善工程」、「大園區華興池公園生態綠化與設施活化周邊景觀營造工程」及水利類「大嵙崁地質公園計畫工程」等三案,另外「桃園高鐵特定區共同管道」、「大園區公共設施資產及道路」獲得「公共設施維護管理獎」佳作。   桃園市政府第二十四屆公共工程金質獎獲三優等五佳作。(工務局提供) 「大園區華興池公園生態綠化與設施活化周邊景觀營造工程」,打造一個結合生態保護、休閒娛樂和文化展示於一體的多功能公園,提供當地居民與遊客一個宜人的戶外活動空間,並且成為大園區新地標。  

Read MoreRead More

工研院電光50年 歷任10所長齊聚

工研院前董事長史欽泰(左二)說,台灣半導體應該持續以開放心態與全球合作,讓國家技術與經驗不斷向外延伸,成為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工研院日前舉辦「電光五十紀念餐會」,工研院電光系統所五十年來包括史欽泰、徐爵民、陳良基等十位歷任所長齊聚一堂,共同回顧半導體技術發展的輝煌歷程,並分享推動科技升級與產業崛起的寶貴經驗,見證台灣半導體產業從無到有、揚名國際的奮鬥故事。 工研院表示,隨著半導體在各國在地設廠,具有跨國布局視野的專業人才將是需求重點,在面對全球快速變化挑戰,一致認為技術持續領先將是致勝關鍵,也是台灣維持國際競爭力的根本。 工研院於一九七四年國家政策引領下,透過電子工業研究所共同推動的「積體電路計畫」,為台灣第一個專注於半導體技術研究的機構。在時任行政院長孫運璿的全力促成下,工研院派出第一批十九位年輕工程師完成美國無線電公司積體電路技術訓練與技術移轉,並成立全國第一座積體電路示範工廠。 工研院同步推動積體電路技術的產業化,協助創立台灣第一家半導體製造公司聯華電子,並將多年積累的半導體技術與人才進一步轉移,促成全國第一家專業晶圓代工公司台積電的成立。爾後更開發出台灣第一片八吋晶圓、零點五微米DRAM製程自主技術,衍生成立世界先進積體電路公司。 工研院前董事長史欽泰表示,當年他們都不到卅歲,對社會與國家有高度的責任感,科技的發展不僅需要技術,更需要人才、精神與文化的支撐,這是工研院持續推動技術發展的力量來源。 史欽泰說,台灣半導體應該持續以開放心態,與全球合作,讓國家技術與經驗不斷向外延伸,成為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Read MoreRead More

宜縣、林業署分獲公共工程金質獎

  宜蘭縣政府於第廿四屆公共工程金質獎,榮獲「公共工程品質優良獎連續五屆得獎之特別貢獻獎」,縣長林姿妙親受獎。(宜蘭縣政府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宜蘭縣府再度於第廿四屆公共工程金質獎頒獎典禮上大放異彩,榮獲「公共工程品質優良獎連續五屆得獎之特別貢獻獎」;林業署宜蘭分署所主辦「宜專一線中間地滑區」亦榮獲「第廿四屆公共工程金質獎─公共設施維護管理獎」-優等獎。宜蘭分署表示,是林業署首次獲得「公共設施維護管理-公共工程金質獎」的榮耀。 公共工程委員會廿七日在北市中油大樓國光廳舉行第廿四屆公共工程金質獎頒獎典禮,宜蘭縣政府再次榮耀加身,獲得三個獎項及連續五屆得獎之「特別貢獻獎」。縣長林姿妙親自率領縣府團隊領獎,展現宜蘭縣在公共工程品質上的卓越表現。   林業署宜蘭分署所主辦「宜專一線中間地滑區」亦榮獲優等獎,是林業署首次獲得「公共設施維護管理-公共工程金質獎」的榮耀。(林業署宜蘭分署提供) 此次,宜蘭縣府的獲獎成果包括一個優等獎及二個佳作獎,分別是大溪龜山島之廳旅遊服務中心及梗枋明日之舟漁文創市集建置計畫(建築類優等獎)、薛長興全齡風雨樂活館新建工程(建築類佳作獎)、十三股抽水站(設施維護類佳作獎)。  

Read MoreRead More

苗栗表揚39個慈孝家庭

苗栗縣政府二十七日在大同國小活動中心表揚慈孝家庭楷模,頒獎嘉勉三十九個獲獎家庭。(記者謝國金攝) 記者謝國金∕苗栗報導 苗栗縣政府二十七日在大同國小活動中心表揚慈孝家庭楷模,頒獎嘉勉三十九個獲獎家庭,藉由這些家庭溫馨感人的故事,弘揚孝道傳統美德、珍愛家庭的價值。 縣府家庭教育中心指出,為推展家庭教育並弘揚孝道文化,延續往年辦理慈孝家庭楷模選拔,今年經過嚴謹評選後遴選出國小組二十名、國中組十二名、高中職組五名及社會組二名,合計三十九組的慈孝家庭楷模;各組再選出前三名依序為桂冠家庭、鑽石家庭、金質家庭楷模,其他均為珍珠家庭楷模。 副縣長邱俐俐表示,時值歲末寒冬,這場溫馨感人的「家庭有愛、慈孝永傳」慈孝家庭楷模頒獎典禮,彷彿帶來一股暖流,更傳承了父母慈愛、子女孝順的美德。 主辦單位表示,這些接受表揚的慈孝家庭楷模背後,都有著溫馨動人的故事,尤其各級學校的學生,在家都扮好為人子女的角色,主動為家長分憂解勞。

Read MoreRead More

竹市土地現值漲5.06% 城隍廟旁蟬聯地王

新竹市政府二十七日表示,一一四年新竹市的地王由城隍廟旁中山路角地蟬聯,每坪約一百五十一萬元。(記者曾芳蘭攝)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新竹市府二十七日表示,明年公告土地現值,經竹市地價及標準地價評議委員會評定,全市公告土地現值平均漲幅百分之五點零六,新竹市的地王由城隍廟旁中山路角地蟬聯,每坪約一百五十一萬元,較去年略為調升,調整結果將於明年一月一日公告。 市府指出,此次地價作業調查期間為一一二年九月二日至一一三年九月一日,依據買賣移轉交易量、實價登錄、內政部都市地價指數及民間房地市場調研機構發布資料,竹市房地市場持續呈現溫和價漲量增走勢,一百一十四年全市公告現值平均漲幅為五點0六,調整後占市價比例九十二點二九,趨近於今年全國平均市占比九十三點零一。 地政處表示,這次公告現值、除反映價格外,亦著重價格的均衡性,其中,科商重劃區內竹科X基地完工,光埔一期及關長重劃區等因生活機能完善,交易熱絡;因光埔二期重劃工程陸續完成,為紓解關埔地區交通壅塞情形,慈濟路、關新路延伸段通車、慈祥路延伸至埔頂路段也通車,大幅改善慈雲路廊交通瓶頸,也帶動東區價格與交易量持續提高,巨城購物中心商業活動熱絡,大魯閣湳雅廣場周邊,則在市府多次大型活動舉辦的營造下,持續帶動周邊商業活動,反映市場交易價格,為這次漲幅較大區域。 地政處指出,火車站前舊城區,受疫情後、網路購物興起,導致實體小型零售店面閒置率偏高,包括站前SOGO、晶品城、林森路中興百貨舊址、及中正台周邊商圈等,人潮減少、且商業活動持續走疲,考量工商活動與土地利用情形,適度予以調降。

Read MoreRead More

花IN台北 兩年吸客800萬人次

  林官邸鬱金香展與日本合作交流,達到國際化的目標。(台北市工務局公園處提供)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台北市政府二十七日表示,自二0二一年起創立「花IN台北」品牌,將北市府各局處辦理之花卉展覽,整合為「花IN台北」系列花季活動,讓國內外旅客體認到台北處處有花,各時各節皆有不同的花卉輪流綻放的印象,近兩年「花IN台北」系列花季已累積超過八百萬的參觀人次,顯見民眾對於綠生活能療癒身心的喜愛。 台北市工務局長黃一平指出,「花IN台北」系列花季活動,帶動國內外旅客至台北觀光旅遊、園藝栽培及花展周邊商圈等相關產業發展,近兩年與系列花季合作店家累計超過六百五十二間。搭配各花季主題近兩年已辦理超過一百三十一場線上或實體行銷活動,讓民眾能夠在參觀花季時,還能收穫許多回憶和驚喜。 台北市四季皆有花可賞,每到花季展區佈展時,針對花季年度主題、結合在地特色設計與妝點展區花卉,如台北茶花展將油畫藝術品結合茶花盆景、三層崎花海結合漂流木地景藝術展現彩色浪花海、台北杜鵑花季杜鵑花盆栽結合木藝創作木屋地景、士林官邸菊展結合竹編、海廢藝術品與各式裝置藝術等,還有竹子湖海芋季及繡球花季年年推出各式地景藝術創作,創造許多熱門打卡景點,讓人流連忘返、意猶未盡。 除實體展區創新的跨域合作,「花IN台北」更邀請曾獲葛萊美最佳唱片包裝設計獎蕭青陽大師,連續三年為品牌創作形象影片,由花之饗宴、萬花城市、繁花似錦三部曲的角度切入探索花與人之間的關係,讓民眾可以透過設計大師的視角,重新體認花卉與生活相互依存、息息相關。

Read MoreRead More

市圖淡水分館開箱 讀享河景夕照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到圖書館看書看累了,還能來一杯咖啡,在窗邊或露台坐下欣賞無垠藍海或夕陽美景,超級chill;已有卅七年歷史的新北市立圖書館淡水分館,優雅變身成可以慢享淡水河岸美景的景觀圖書館,廿七日上午市長侯友宜前到視察重新開館,邀民眾可到館來閱讀、賞景、看夕陽多重享受。 侯友宜表示,新北市圖淡水分館是全台灣唯一面對淡水河岸最美的景觀圖書館,這次淡水分館翻新改造,特別融入河景視野,打造與河海互動的閱讀角落,室內的靠窗閱讀區不管是三樓、四樓還是五樓,淡水河景皆可映入眼簾,還有戶外露台則成為悠閒度假風的景觀閱讀區,可欣賞無敵河景與迷人夕陽,感受淡水歷史人文的薰陶。   新北市圖淡水分館是全台灣唯一面對淡水河岸最美的景觀圖書館。 (記者吳瀛洲攝) 侯友宜指出,淡水區人口已突破二十萬大關,隨著民眾閱讀需求日增,所以淡水分館的改造除強化建築物的整體結構安全外,特別優化與升級空間及設備,相信可提供淡水地區民眾更安心的閱讀環境與舒適的閱讀感受。 新北市圖表示,新裝亮相的淡水分館煥然一新,充裕空間讓喜愛閱讀的人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角落與書約會;為了讓閱讀更為有趣且宏觀,特別運用高低錯落的書架,排列出如迷宮般的有趣動線,從不同入口進入,都可以與好書在書架前相遇,希望吸引每一個走進圖書館的孩子。   新北市圖淡水分館的戶外露台成為悠閒度假風的景觀閱讀區。 (記者吳瀛洲攝) 為歡慶淡水分館重新開館,將結合地方藝文團體與社區學校陸續推出豐富的閱讀與藝文展演、親子活動、在地文史特展等陸續登場。

Read MoreRead More

新北捷鑽估引入750億投資額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新北市府捷運局持續推動捷運開發計畫,規劃全台規模最大捷開案─新北環狀線十四張站暨南機廠「M.Ark新北捷鑽」廿七日正式公告徵求投資人;此案基地面積約十四公頃,未來可興建總樓地板面積達廿五萬坪捷運開發大樓,預計可引入七五0億元投資金額、創造一點二萬個就業機會、引入一點一萬人口,提升捷運旅運量,進一步帶動新店地區發展。 捷運局長李政安指出,捷運開發案「M.Ark新北捷鑽」與捷運十四張站出入口連通,具有出站即到家、到站即辦公的便利性,「M.Ark新北捷鑽」規劃至少三十%商業樓地板面積,共七點五萬坪商業空間可提供大型購物商場、企業總部等進駐,作為新北地區發展動力核心。 李政安表示,「M.Ark新北捷鑽」與十四張站出入口共構,享新北環狀線與安坑輕軌雙捷運轉乘便利優勢,可快速抵達安坑、新店、中和、板橋及新莊地區,搭配環河快速道路及國道三號安坑交流道等,交通條件十分便捷,且緊鄰已開發完成的央北區段徵收區,與即將開發的十四張B單元區段徵收案,整體將塑造出高品質的生活環境。 李政安表示,為打造「M.Ark新北捷鑽」成為地標門戶,規定投資人應取得耐震標章與銀級以上綠建築及智慧建築標章,並設置連通西側河濱公園的人行及自行車道,與預留銜接北側水資源中心地景大平台,提供更優質的都會休憩場所。 捷運局表示,新北捷運環狀線共推動十處場站開發案,預估總共可引入投資金額約九四0億元;另安坑輕軌也有二處開發案推動中,分別是陽光運動公園站及安康站,透過捷運場站開發吸引人潮到捷運沿線活動,為運量帶來可觀的效益,實現新北捷運生活圈。

Read MoreRead More

街地器文化走讀 踏查清領漳泉械鬥路徑

  「街地器」帶路認識台北在地故事。(台北市文化局提供)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於二十七日以文化走讀形式辦理─街地器共創體驗成果發表,此次以清領時期漳泉械鬥的路徑為文本,跨域串連台北市萬華與士林兩個行政區,由萬華在地帶路人施景耀老師,從泉州人的信仰中心「艋舺龍山寺」出發,手持老濟安祈福香包,行經士林漳州人的地盤「芝蘭舊街」,並走訪「士林神農宮」,再踏上百二崁,抵達芝山巖惠濟宮,文化局長蔡詩萍及芝山巖惠濟宮主委邱德旺互贈祈福香包及開漳聖王交趾陶,象徵漳泉和平共榮共創。 去年「街地器」循著台北水文地景觀察溪河流域的人文發展,今年透過十二場走讀工作坊走入士林、中山與內湖,規劃「街區」、「市場」、「公園」、「山林」四個主題,揭露許多意料之外的台北日常故事。

Read More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