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漢
作者介紹:劉振漢先生現擔任台南文物協會副理事長,並於台南藝術大學攻讀「藝術史評與古物研究碩士班」,收藏方向主要為古玉器範疇。
前言
圖一
要了解一個朝代最方便的方法就是透過文獻資料,例如二十五史(24史加上清史稿)等史料文獻,以及一些像是筆記一類的,例如東京夢華錄、長物志等,但是文獻有可能以訛傳訛,因此可供校正或是印證的則來自墓葬出土的隨葬物,例如長沙馬王堆所出土的老子德道經就是一例。但也會有另一種情況,就是出土的隨葬物文獻上沒記載,而我們無法判斷它的用途,比如說在江蘇武進村前南宋墓曾出土水晶環(圖一),因為出土時與許多的文房用具一起共出,所以就被考古發掘者認為是紙鎮,可是後來又在趙伯澐的墓中發現類似的水晶環(圖二),且此件水晶璧上還附有當時墓主使用的絲質編織繩,長達270公分、粗0.55公分,且與服飾共出;後來又在山西大同西環路遼晚期墓中發現,墓室壁畫上繪有掛置數件衣、裙的衣架,衣物間掛有環形佩飾(圖三),因此間接證明水晶壁可能是古代人衣物上的掛飾。依據這樣的思考脈絡,本期筆者想從這個線索出發,並試著探討另外兩個不同墓葬所出土的兩件器物的用途。
圖二
圖三
再議趙伯澐墓中水晶璧
圖四
圖五
仔細觀察趙伯澐棺中出土的水晶璧,特別之處在於其有長達270公分的絲質編織繩帶,且在兩端還垂有穗子,這不禁令筆者想起故宮藏有的兩幅南宋劉松年的畫,其中一幅為攆茶圖(圖四),面對畫面右邊三位中間戴帽的男士,腰間就有繫繩且兩端亦有穗子垂下;另一幅則是醉僧圖(圖五),面對畫面左邊披髮的男子,腰間的細繩亦有相同的穗子,筆者試著用270公分的繩子纏繞腰間一圈,並類似圖四的方式打蝴蝶結,下垂的高度類似圖五。在考量水晶璧直徑為7.5公分,筆者推測這類的水晶環璧或許也能作為帶扣(圖六)使用,類似的還有一種橢圓形環內有劍環式(或稱海棠形)鏤孔,例如在前言提到的江蘇武進村、浙江衢州垻下村南宋墓及浙江東陽湖溪鎮羅青甲南宋墓等;或是外型為劍環式,例如浙江金華南宋鄭剛中夫妻合葬墓(圖七)及四川廣元宋墓等。
圖六
圖七
關於史繩祖墓的一件玉器
1974年浙江省衢州市農民,在自家菜園地挖土種植時發現一座南宋雙穴磚室墓墓,但卻擅自破壞並將其中隨葬品據為己有,後經衢州市文管會追回,計有瓷器6件、玉器7件、金銀器11件、銅器6件、其他8件(玻璃簪1件、玻璃飾4件、墨1錠、石硯2件)及墓誌2方。據墓誌記載該墓為史繩祖與繼配楊氏合葬墓。其中有一件出土報告稱作合頁狀玉器(圖八),通長6.8、寬5.7、厚0.7公分。由二片合成,上成三角形並刻有雲紋,下為玉壁兩面無紋飾,此件玉器的用途目前學界尚無定論。筆者順著上述的思路,或許此件玉器亦可作為類似的用途,例如此件玉器長為6.8公分,而前述的璧或環的長度也約略落在6-10公分。璧的中孔及近三角形鏤孔,可供作為繫繩的位置等;及上述圖六就好似這類器物的延伸發展。
圖八
浙江東陽金交椅山宋墓
2009年,在浙江東陽市白雲街道楊大塢村的金交椅山基建工程時,發現了一座宋代夫妻合葬墓(一夫一妻一妾),整體保存良好,墓中文物共出土金器、銀器、玉器、銅器等30餘件珍貴文物,尤以金銀器式樣為多做工又精緻,雖然沒有墓誌,無從考證墓主姓名、社會關係等具體資料;但考古報告根據墓葬形制及出土文物特徵,推測此墓年代為南宋時期;從出土眾多隨葬品中可見墓主人應該具有一定的身份地位。
圖九
出土玉器僅1件(圖九),直徑5、通長10.2公分,報告中稱「勾雲紋玉帶扣,玉質黃色,微有沁色,同一塊料雕成。鉤體、扣體均略呈橢圓形,連為一體,不可分開。鉤體前端雕一凸出環為鉤,鉤體上浮雕龍雲紋。扣體前端鑿一圓孔為扣,扣體上浮雕雲龍紋。鉤體與扣體中間有鏤空的圓形孔。」注1
因為出土及相關書籍照片只有一張正面照片,但從照片及文字推敲,其構造設計應該與史繩祖墓中的「合頁狀玉器」接近,因此考古報告作者與筆者看法接近,亦認為這可能是件帶飾器玉帶扣。
小結
筆者自認為深愛古玉器的原因,除了玉器本身的特質,玉料溫潤與工藝精湛外,另一個原因則是因為其乘載的深厚文化內涵,從以上三件玉器的連結我們或許可以推測出宋代社會使用玉器(此處所指玉器包括透閃石玉、水晶、瑪瑙及似玉的美石)的某些特徵。
一、宋代制式冠服穿著有其硬性的規定,何種品級的官員該當如何穿著,而帶飾亦有相關規定,宋代輿服志:「帶。古惟用革,自曹魏而下,始有金、銀、銅之飾。宋制尤詳,有玉、有金、有銀、有犀,其下銅、鐵、角、石、墨玉之類,各有等差。玉帶不許施於公服。犀非品官、通犀非特旨皆禁。銅、鐵、角、石、墨玉之類,民庶及郡縣吏、伎術等人,皆得服之。其制有金球路、荔支、師蠻、海捷、寶藏,方團二十五兩;荔支自二十五兩至七兩,有四等;師蠻二十五兩;海捷十五兩;寶藏三十兩。惟球路方團胯,餘悉方胯。荔支或為御仙花,束帶亦同。…」,然而從考古資料及文獻上看,私下文人的服飾則有各自的活潑性,因此可見宋代士人還是挺懂得生活與引領潮流的。
圖十
二、可能有一物多用,例如類似趙伯澐棺中出土的水晶璧,在江蘇南京建中村南宋墓水晶璧(圖十),直徑也在6.4公分,出於女性墓主;及浙江慶元會溪南宋胡紘夫婦合葬墓中的水晶璧(圖十一),直徑7.1公分出土於吳妻頭部;此兩件外型雖類似但用途應不同。
圖十一
三、宋代的玉器已脫離神權君權的絕對象徵,從神聖化逐漸走向世俗化,玉器也成為裝飾性及炫耀性極強的載體。
筆者因為研究宋代玉器,因此對於宋代的歷史社會文化面向亦須涉獵,在接觸的過程中發現宋人的許多風俗習慣與今人有極大的延續性,相信在文化上的傳承亦是相同,因此研究古董也就脫離不了對當時文化的理解。
圖片來源
圖一:楊之水,﹤常州武進村前鄉南宋墓出土器物叢考﹥,《常州文博論叢》,2016年00期。
圖二:黃岩博物館編,《黃巖博物館館藏精品圖錄》,(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7)。
圖三:山西大同西環路遼金墓發掘簡報https://kknews.cc/zh-tw/culture/3689my3.html參閱日期2024.08.15
圖四:故宮典藏資料檢索https://digitalarchive.npm.gov.tw/Painting/Content?pid=14350&Dept=P 參閱日期2024.08.15
圖五:故宮典藏資料檢索https://digitalarchive.npm.gov.tw/Painting/Content?pid=14346&Dept=P 參閱日期2024.08.15
圖六:玉帶扣。典藏者:國立故宮博物院。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pen Government Data License, version 1.0)。發佈於《開放博物館》[https://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387eb683fdabc896ff2b6e025b3fa2d2#11372](2024/08/22瀏覽)。
圖七:金華市博物館編,﹤金華市博物館館藏精品圖冊﹥(北京:文物出版社,2022)。
圖八:浙江省博物館編,《中興紀勝:南宋風物觀止》,(北京:中國書店,2015)。
圖九:浙江省博物館編,《中興紀勝:南宋風物觀止》,(北京:中國書店,2015)。
圖十:南京博物院編,《玉潤中華:中國玉器的萬年史詩圖卷》,(浙江:中國書店出版社,2015)。
圖十一:鄭建明,﹤浙江慶元會溪南宋胡紘夫婦合葬墓發掘簡報﹥,《文物》,2015年第七期。
注1:上下引號內文出自,呂海萍,﹤東陽金交椅山宋墓出土文物﹥,《東文博物》第39輯。
台南市文物協會於民國74年成立至今已歷39載,在歷任理事長及全體會員的努力下,對文化的傳遞及發揚不遺餘力,歡迎對中華古文物有興趣的同好一起加入,入會方式請洽本會蔡秘書0982789095。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