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魚灶喚起舊時光

 文、攝影/洪金鳳  那天聽到在澎湖當導遊的弟弟說:「後寮村有個秘境叫做天堂路,妳有機會可以去看一看,真的很不錯。」一聽到弟弟這麼說,我決定利用回早晨時光,開車至後寮村一探究竟。  有人說「美景總是藏匿在崎嶇不平的道路之後」,果不其然往「天堂路」秘境的前路真的是崎嶇難行,還好我開的是小車,那條產業道路開起來還算順當,就這樣一路顛簸抵達路的盡頭,到天堂路還得到步行沙灘約五百公尺才能到。  步行途中,我看到這個人工魚灶,喚起了我成長時期的舊時光,以前外公晚上去捕魚,清晨滿載而歸,我們一群小毛頭就要跟著大人到魚灶,幫忙煮魚、曬魚、處理魚,晚上還要睡在魚寮裡顧著魚,才不會遭小偷偷走或被貓兒吃掉,那些日子過得辛苦,卻覺得有味。  在魚灶的時光忽忽已過四十多年,記憶早已塵封,是看到這個魚灶畫面,那些舊時光的記憶,一點一滴又浮現出來,讓人溫馨滿滿。

Read More

<中華副刊>水月靜好

春江花月夜/60x110cm 2019 胡寶林作品 文、繪圖/胡寶林  一如往年,中秋送來窗前圓月。  維也納夜晚十點整。我掀開薄紗,推窗探頭仰望對街屋頂高空的舞臺。秋雲不雨,薄霧飄渺,略有微光移動,我的手機高舉良久,守候孤月初照。  大家圍坐月餅茶桌,三女兒向法國朋友講述嫦娥奔月的故事,提到上面有玉兔陪伴。我補充月宮裏尚有壯漢吳剛伐桂的傳說,年年中秋,寂寞廣寒宮的嫦娥就以最圓潤清雅的不老身影,向碧海人間靜訴衷情。  十點半鐘。台灣南投的凍頂烏龍茶已經三巡回甘,月娘尚未整裝出場,我們低頭品嘗圓白的綠豆月餅,仿如吞入一輪一輪甜美的明月。溫柔的老妻忍不住飄然起身再弄開窗簾絳紗,我卻愛看她的側面輪廓。果然嬌手撥雲見月,她輕聲歡呼:姍姍曼妙的圓月已經被雲霧捧出屋頂了!大家起身擠到窗前「包廂」,爭看大戲。天邊舞臺的雲霧故弄虛玄,令嬋娟的身影若隱若現。我們以手機代替眼睛攝影錄影,大家忙得不顧茶桌飄來的檀香與柚皮香,真是美景簾下轉身難!  十一點整。桌上鋪著我今年畫展以「春江花月夜」畫作製成的大桌布,腦海中的琵琶簫聲縈回不斷。桌布上畫的春江水月待人來,一時激我興起,便邀妻女披衣外出到後街的「瑞士公園」池塘去撈月。  秋夜氣清怡人,有薄雲淡月徘徊同行。入夜不敢深入行人疏影的大公園 ,我們只敢直入靠近公園邊緣的水池區。園區水池共有三處,其中兩處池水相通並有細小的噴水銀鏈,水聲潺潺,深夜不停,難怪池畔有三兩青年、幾對情侶各據一隅,不為賞月,僅相互以手機傾談。噴泉雖然亦具一番情調,水月卻不能在池水皺波中出浴。我和妻女繼續前行到第三個靜水區,這一區池畔無聲,蟲寐鴨眠,老樹昏鴉不見蹤影,多情的水墨綠柳在路燈的微光中婀娜扭腰。果然不負所期,雲霧當空,不斷有微光和盤托出徘徊已久的朗月。我們沉醉噤聲,時而仰望墨藍的雲層天洞,欣賞柔美的嫦娥輕披薄紗移步金蓮;又時而俯視池中,如癡如夢地在水中尋月。我彎腰低頭,作態撈起水中的白玉盤,欲裝一瓢秋水。妻緊張地拉住我的衣角,寧願我回家窗前邀月對飲。  周圍寂靜,秋水非春江,止水不流逝;月夜無春花,池畔繁華早已落盡,黃葉未舞,蚊蟲消音。我無言靜觀,忽然秋思那些文化血緣相連的故鄉山河:廣東、越南、台灣、香港和雪梨都有生我育我勵我的親朋故友。萬里關山千夜夢,年年圓月年年望,如今退休在這個曾經住過二十餘年,也是老妻故鄉的維也納,從此嘗試萬緣放下,期得歲月靜好,枕邊光明!  片刻已屆子夜十六。圓月排雲,皎潔如鏡;水月靜好,波紋不興。此時此刻更難轉身!  水月催人醒,我用欲醉之眼問天:一問水月是幻是真?皓月當空可否作證?二問嫦娥雖幻為凄美的神話故事,何故卻能令年年的人間團圓場景增色賦彩?三問歷來真假難辨廣為傳頌的小說和宗教故事,為何比實在的人生更具慰藉的真實?  答案我知道,此刻最真實!我有妻女、嫦娥和水月相伴,對影成八人。歸去再滾動手機熒屏一下,必然躍出住在柏林的女兒家庭以及來自雪梨的弟妹祝福,千里共嬋娟,感謝上蒼恩賜今夜大團圓,這是萬確千真的幸福!  一轉身,明日又回到「春江花月夜」的紅塵;但願下兩代的親子時時譜出美妙笙歌,並且處處穿插「水月靜好」的休止符!

Read More

不畏風雨 多情城市颱風天出外景

米塔颱風來襲,民視八點檔「多情城市」演員陳淑芳、侯怡君等人趁風雨變小的空檔依照進度出外景。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米塔颱風來襲,民視八點檔「多情城市」演員陳淑芳、侯怡君、德馨、兵家綺、游耀光等人昨(30)日,趁風雨變小的空檔依照進度出外景,兵家綺笑說,很開心這次演千金小姐,變裝飆戲很過癮。  「多情城市」昨天雖在汐止拍攝外景,身材纖細的兵家綺、德馨直說拍攝現場風真的很有感,穿上高跟鞋真的快站不住。但也不忘呼籲觀眾朋友在颱風侵襲時要注意自身安全。  演活台灣堅強女性的侯怡君表示,本來要拍騎單車的戲,但考量風雨太大,只好取消擇日再拍。不過,對颱風天拍戲,她回憶說,曾經颱風天在海邊拍戲,連雨傘都被吹得只剩傘架,連停在港邊的漁船還被浪吹得兩層樓高,但當時為了戲劇進度,只好用繩子把演員的腰跟工作人員綁在一起,讓她直說真的是大開眼界,但也感謝幕前幕後的大家照顧演員的安全。  倒是甫出場的「楊美玲」兵家綺笑說,很開心這一次演崔浩然的女兒、王燦的姐姐,因為演出千金小姐,在劇中都可以穿很華麗的服裝,跟演員好友同台飆戲很過癮,自己也為戲購買近30多套衣服、數十雙鞋跟包包,「真的買得很過癮」,而且衣服一套比一套少,應該是劇中衣服布料最少的人。

Read More

鄭宜農12月開唱 謝前夫楊大正是貴人

歌手鄭宜農12月舉辦「給天王星」演唱會,演唱會海報由好友林予晞操刀,以黑白色調為基底,盼展現鄭宜農的肢體美感。(火氣音樂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30日電  歌手鄭宜農將於12月舉辦演唱會,促成這次演唱會的最大貴人,是前夫楊大正。鄭宜農表示,「因為演唱會需要人脈,從他的身上我學到怎麼交朋友」,很感謝楊大正為此忙碌奔走。  鄭宜農將於12月21日在天母體育館舉辦「給天王星」演唱會,對星象略有研究的她表示,這次「給天王星」是延續先前專輯名稱「海王星」及冥王星的取名概念,也代表自己音樂生涯的3個階段。  鄭宜農是獨立歌手出身,為電影導演鄭文堂之女,鄭宜農自2007年在父親執導的電影「夏天的尾巴」擔任女主角後,開始頻繁活動於音樂文化圈。  此次演唱會,是鄭宜農出道以來第一次在超過3000人場館開唱,她提到,對於票房當然會有壓力,但演唱會內容的豐富才是最重要,「以往做演唱會我都會做好做滿,這次因為場地更大,除了內容要比滿還要更滿,而且還要想新的招數跟內容」。  這次演唱會的海報主視覺,邀請過去曾多次合作的好友林予晞操刀拍攝,林予晞以黑白色調為基底拍攝,盼能展現鄭宜農的肢體美感。而演唱會製作團隊也全為女性,鄭宜農笑說:「這次的團隊非常的香。」  滅火器樂團主唱楊大正為籌備演唱會盡心盡力,是促成這次演唱會的貴人。鄭宜農坦言,除了金錢上的幫助,楊大正也讓她了解待人處事該如何圓滑。她說:「因為演唱會需要人脈,從他的身上我學到怎麼交朋友,如此互補的默契也讓我十分珍惜這樣獨特的夥伴關係,很感謝他為了許多資源而奔走操勞。」

Read More

<中華副刊>「談情.說愛」以後

《可待》改編為客家大戲(作者提供) ■彭鏡禧、陳芳  鄔酉王戰勝後,紫嬃國遣嫁雪蓮公主,兩國議和。因雪蓮總是抑鬱寡歡,鄔酉王決定演出婚慶祝釐戲以取悅她。各劇團莫不使出渾身解數,以不同的藝術樣式搬演「莎戲曲」(註),意圖獲得御前演出的殊榮。這些戲中戲,包含了《情奔仲夏夜》、《辛貞女》、《錯中錯》等劇目。而雪蓮也在遴選過程中發現某些真相,乃藉戲說戲,爭取自我人生的主導權……。以上便是《可待》的劇情梗概。乍看之下,是在一個虛構的空間裡演出虛幻的故事。但事實上,一切都不像表面看來那麼簡單。《可待》是一齣從莎士比亞《皆大歡喜》(As You Like It)發想,運用互文和後設手法,來探討愛情本質與人生自主的新戲。同時,也藉戲中戲的扮演,概略反映臺灣當代的劇場生態。  在《皆大歡喜》中,莎士比亞揭露了各種以「愛」為名的面向。不論最初的動機是情欲、犧牲、想像或衝動,這些融合「傷心、柔弱、善變、渴望、喜愛、傲慢、荒誕、愚蠢、淺薄、花心,以淚洗面、一臉歡顏──各種情緒都有一些,卻沒有一樣是真真實實的」表現,正好印證了試金石(Touchstone)的觀察:「就如同世上萬物難免一死,世上的情人因他們的愚昧而顯出人性」(“……as all is mortal in nature,so is all nature in love mortal in folly.” 2.4.43-44);亦如本劇中賀伯所發議論:「愛情原本就是瘋瘋癲癲」。但世間應該還有一種愛情,不一定局限於男女之間,無關乎對錯得失,甚至不必言語,就這樣安安靜靜地凝望。即使過程曲折或沒有報償,也能昇華至某種境界,以同理心「護持、成全」對方真正的願望。而這種心意,乃是浮華人間最溫暖美麗的一抹光影,彰顯了某種個人堅定的信念價值;這才是人生值得追尋的「愛」。  所以,經由偽裝和角色扮演,該劇的外戲與戲中戲相互呼應。「談情.說愛」以後,在主題上,外戲的雪蓮與(主要)戲中戲的心妍/桔梗其實是一體兩面──唯其自主,才有可能得到自由與真愛。至於全劇轉化諸多莎劇愛情名言,如「愛情花苞經過夏風吹熟,只等情人下次相遇,就能開出美麗的花朵」、「聰明人向來只准自個兒做傻事,卻不准傻子賣弄幾句聰明話」、「相思也是一種學問,得好好研究」等;或以亂彈、歌仔、京崑等不同劇種及劇團演出戲中戲,並透過戲劇情境來論辯生活與劇場,則是我們立足於臺灣當代社會的一種省思。希望所有的參與者,都能從戲劇活動中得到因應現實生活的智慧和啟示。  儘管人生不易,愛情實難。我們也莫忘了《可待》的提醒──在等待中仍應有所期待。  (附記:《可待》原是京劇劇本,本次由榮興編劇組改編為客家大戲。)  註:「莎戲曲」是指從莎士比亞戲劇改編而成,由真人扮演的傳統戲曲。若以語言和腔調作為分類基準,則從莎劇改成的客家大戲可謂「客莎劇」,從莎劇改成的京劇可謂「京莎劇」,其他依此類推。

Read More

好兆頭!龍劭華奪東京獨立電影獎影帝

龍劭華以華視劇場「忘川」演出,獲得日本最高榮譽獨立電影獎最佳男主角。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第54屆電視金鐘獎盛會即將在10月5日舉行,雙料入圍男主角與男配角的龍劭華在頒獎前夕傳喜訊,以華視金選劇場「忘川」獲得日本最高榮譽獨立電影獎最佳男主角,不但在國際上揚眉吐氣,也為敲鐘搏好彩頭。  日本東京最高榮譽獨立電影獎成立約5年,屬於季賽性質獎項,每季公布優秀的影視得獎與入圍作品,在今年夏季競賽中,「忘川」以最佳男主角龍劭華、最佳編劇楊孟嘉、廖惠敏獲得2個獎項,以及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楊孟嘉,以及由劉韋弘擔任配樂的最佳配樂的3項入圍肯定。  龍劭華獲知得最佳男主角,直說:「謝謝導演,讓我在國際上揚眉吐氣!」表示能在這麼多國家參與的獎項中脫穎而出非常榮幸。」  談到作品得獎,導演楊孟嘉說:「最開心的就是龍哥能獲獎,尤其是不同語言、不同的文化能獲得肯定很不容易」另對於配樂能獲得入圍也非常滿意,透露這次劉韋弘首次幫長片配樂,兩人來回修配樂就修了十幾版,笑說:「差點快瘋了!」表示「忘川」是一部情緒壓抑的影片,很高興評審能感受到這部片中內斂的音樂呈現。  龍劭華在「忘川」劇中飾演江一生,在29年前犯下殺人案逃亡,因此拋家棄子、隱姓埋名,成為官二代的保鏢,卻在30年法律追溯期將屆滿之際,意外地與親生女兒相遇,看著女兒淪為傳播妹,短暫相處後卻來不及相認,就面臨了生離死別。  談到角色上的詮釋,龍劭華說:「以往拍戲角色都比較外放,肢體語言、臉部表情都比較多,而江一生這角色臉上比較沒有七情六慾的表情,肢體語言也比較少。」是他過往少嘗試的演出方式,比較深層比較內歛。  龍劭華在今年金鐘以「菜頭梗的滋味」、「雙城故事」雙料入圍男主角、男配角,對於沒有以「忘川」入圍金鐘迷你劇集電視電影男主角獎,他表示,有入圍已經很滿足,應該留點機會給別人,也希望未來有機會能參與更多華視戲劇的演出。

Read More

<中華副刊>霧散見晴

筆直的林相,以及懸吊山谷的吊橋。 文、攝影/林揚  冒著雪隧塞車和路途遙遠之苦,從台北開車上宜蘭太平山莊避暑,另一重要目的就是造訪上次錯身而過,緣慳一面的「見晴懷古步道」。  由昔日伐木時期,原長約五點五公里的太平山「見晴線運材軌道」整建而成,長二點三五公里的見晴懷古步道,因部份路段崩塌,目前僅開放至零點九公里處。然這條小而美的健行步道因保有迂迴曲折的舊鐵道,平緩舒坦的路徑,加上碧綠蒼翠的地貌和筆直向天的林相……,處處令人驚豔,難怪在2014年被評為全球最美的二十八條小徑之一。  車子經過太平山森林遊樂區的土場收費站時,外面還有三十多度高溫。沿著蜿蜒而上的宜專一線爬行,溫度慢慢下降。到了二十三點一公里處,步道入口處就在路旁,海拔一千九百五十公尺左右的高度,讓氣溫降至怡人舒適,涼爽可親的十九度。  據說這充滿詩意的「見晴」是這樣來的:午后,因氣候與地形緣故,常有機會形成蔚為壯觀的雲海,或久陷在虛無飄渺的五里霧中,讓伐木工人心中湧起渴望看到太陽的心情,因而產生「見晴」這美麗的名字。  九百公尺長的見晴步道,優雅、慢慢的散步,往返也不過一小時功夫。踏進入口,就可看見鋪在碎石子上的舊鐵道路徑以及仰天而立的扁柏和紅檜林。在鐵軌交會處,還保留了讓兩列運材車錯身的鐵道轉轍器,早已銹蝕,卻仍屹立在鐵道旁,讓人彷彿還可想見從前運輸木材盛況,也成了歷史尋根的最佳見證。  往前走,雖無緣見到霧氣氤氳,但四周蓊鬱蔽日,抬頭除古木參天外,步道旁翠綠的苔蘚、蕨類和其他地被植物隨處可見,讓雙眼可以一直滋潤在飽滿的大自然綠當中。  抵達標示三百公尺的地方,右手邊豁然出現寬廣的視野,據說在久雨初晴或霧散之際,可由此遠眺蘭陽平原、雪山山脈的奇峰崢嶸以及洶湧聚散的雲海。如果有幸遇到這種不斷變化的奇景,想必應該就是「天忽作晴山捲幔,雲猶含態石披衣」(宋王庭珪《二月二日出郊》)的詩句所描述的景致吧。  走到五百公尺處,發現一段懸空鐵道,鐵道上的枕木長滿青苔,刻畫著歷史歲月的痕跡。沒多遠,另一段懸空鐵道的路基已經坍塌流失,好像隨時會落入山谷。懸空鐵道為舊木棧橋歷史遺跡,年久毀損,僅供憑弔懷舊,無法走人,因此兩端都特別豎立著禁止行走的標示,敬告遊客切勿嘗試。  八百公尺處的一座可容十二人同時通過的吊橋,應該算是整條輕鬆好走的步道中,稍微有點挑戰的路段。這挑戰非關體力,而是膽量,因吊橋長約三十公尺,橋面一人寬,由粗壯棉繩綑綁而成,只能單向通行,走起來搖搖晃晃的。面對橋下方山谷,如果稍有懼高症的話,是會躊躇不前的。偏偏不過這座橋,也沒有其他路徑走到步道九百公尺的盡頭。所以大部分遊客都是鼓起勇氣,一一過橋。  不過還是看見一對四、五十歲中年夫妻,站在橋頭邊猶豫不決。先生一直鼓勵妻子過橋到終點,太太則百般抗拒,說什麼也不依。先生見我折回,問我後面路段可有什麼特殊之處。我說過了吊橋到終點處,有一道隔離的木牆,木牆後就是被沖刷掉的路基,等待修復。為了替那太太解圍,以免他們繼續僵持不下,我建議他:「如果真怕高的話,也不用太勉強喔。」  那一天,我和妻子徜徉在一條可以觀山觀雲、探索自然、緬懷往昔的古道,藉由大口呼吸和皮膚的接觸,盡情吸收了有空氣維他命之稱的芬多精,精神特別清爽。因為捨不得快快離開這遠離塵囂的清靜,我們一路走走停停的,等回到步道入口時,才發現不知不覺中已過了近兩小時。  見晴懷古步道離太平山莊只有兩公里路程,知道的遊客通常都會順道拜訪。怕的是,這路段時常雲遮霧繞,一片白茫茫,一個不留神可能就會閃過這自然歷史與人文資產皆豐的步道,那可就遺憾囉!

Read More

三立金鐘分享會 入圍主持人齊聚

三立電視30日為旗下入圍第54屆電視金鐘獎的節目舉辦分享會,今年入圍主持人包含黃鴻升(左起)、吳宗憲、Lulu黃路梓茵、陳漢典、呂捷及王偊菁皆出席。 (三立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20日電  三立電視的「綜藝大熱門」、「綜藝玩很大」及「呂讀台灣」今年皆入圍金鐘獎,電視台今天舉辦分享會,藝人吳宗憲受訪時表示,傳統綜藝節目是娛樂影視人才搖籃,政府應多關注。  三立電視今天舉行金鐘分享會,邀請今年入圍金鐘的節目主持人到場分享心得,包括入圍「益智及實境節目獎」和「益智及實境節目主持人獎」的節目「綜藝玩很大」主持人吳宗憲、黃鴻升;入圍「綜藝節目獎」和「綜藝節目主持人獎」的節目「綜藝大熱門」主持人Lulu黃路梓茵、陳漢典;以及入圍「自然科學及人文紀實節目主持人獎」的節目「呂讀台灣」主持人呂捷、王偊菁。  談到這次入圍,吳宗憲說台灣傳統綜藝節目現在僅剩「綜藝玩很大」,因此對於這次能不能獲得金鐘獎還是相當在乎。他認為傳統綜藝節目是訓練電視人才的重要搖籃,若經歷這類型節目的洗禮,都能夠有相當紮實的功力。  吳宗憲說,「我如果是文化部的話,掏錢都要補助這個節目」,希望文化部長鄭麗君能聽見他的聲音,「而且我能夠當教練的機會越來越少了」。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南大程式教育營隊前進偏鄉

台南大學教育學院師生利用暑假下鄉,支援偏鄉兒童學習程式教育。(記者施春瑛攝) 因應科技日新月異,程式教育愈顯重要,台南大學結合高等教育深耕之「傳承實踐、在地創生(USR)」計畫,教育學院師生暑假期間前往麻豆北勢國小,進行為期五天的程式教育營隊活動,培養學童運算思維能力與正向的問題解決態度。  南大表示,本次營隊由教育學院院長歐陽誾、教育學系老師吳純萍及南大學生,共同設計mBot機器車程式教育課程,帶領北勢國小五、六年級的學童一同進入機器車編程學習世界。  課程採用問題導向學習法,引導學生應用運算思維拆解各式問題,鼓勵學生主動處理解決問題,以程式來指揮mBot機器車破解問題,最後讓學生共同構思、創造由mBot機器車主演的童話故事,藉由展演的方式,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以及自由創造程式的樂趣與想像力。  北勢國小校長林義順表示,感謝台南大學運用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支援偏鄉兒童學習程式教育,讓北勢國小的學生們有機會接觸這樣特別的課程,擴展學生的視野,啟發學生在學科表現之外的能力。  南大表示,希望藉由課程讓大學生帶領小學生快樂學習之餘,又能藉由mBot機器車組裝與編程學習等不同學習經驗,啟發學童對程式設計的興趣,訓練邏輯思考能力、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挑戰自我 竹橋師生單車環島

七股竹橋國中與多個學校、團體組成的單車環島車隊,成功挑戰圓夢。(記者盧萍珊攝) 七股區竹橋國中師生利用暑假舉辦騎單車環島,立即吸引龍山、安定、瑞峰、台南大學及錠嵂保險經紀人等團體響應,十八名團員利用九天八夜繞行台灣,取名「竹夢踏實、登峰繞極」計畫,完成環島夢想。  竹橋國中校長潘能耀指出,四年前全成教育發展協會為輔導國中的中輟生,成立陽光少年單車隊,透過戶外教育讓青少年拓展視野,後來擴及到偏鄉學生,在全市十八所國中小推動,其中七股竹橋國中學生在畢業前需騎完三條指定路線,並在今年八月挑戰環台行程。  這項單車環島在八月十日出發,九天八夜行程從竹橋開始,行經屏東楓港、台東太麻里、長濱到花蓮,接著改搭火車到宜蘭頭城,再由三貂角到基隆、淡水、苗栗、雲林再回到台南,全長一千公里有八百七十五公里是騎單車路程,平均每天要騎一百公里以上。  潘能耀說,這次環台成員除有竹橋師生,還有他校的校長、家人以及贊助的錠嵂保險經記人,十八人全數騎完全程,還獲頒證書、獎牌鼓勵。為能接受這項挑戰,竹橋國中的學生在七月間進行二次特訓,分別是從竹橋國中騎到嘉義故宮南院;另一次是竹橋國中騎到大內、玉井、左鎮,適應平地、山區的路況。  環台期間因有成員單車輪胎爆破,竹橋國中學生還運用先前上課所學補胎技術,協助成員脫困繼續向前行。對於挑戰環島成功,竹橋學生張文瀞表示,其實第四、第五天路程以爬坡為主相當吃力,但還是堅持不放棄,奮力向前衝,感受到只要堅持無所不能,也因為自己不認輸,看到北海岸美麗風景,是這趟活動最大收穫。 (記者盧萍珊)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