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國際社會斡旋 烏克蘭認無力收復俄羅斯侵占領土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最近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出席歐盟峰會,會晤北約秘書長「呂特」及歐洲各國領導人。澤倫斯基表示烏克蘭無力收復,開戰來被俄羅斯佔領的土地,希望國際社會對俄羅斯總統普丁施壓,斡旋和平。

Read MoreRead More

東京節日氣氛濃 六本木耶誕點燈吸人潮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耶誕節就要到了,日本東京街頭到處都能感受到節日氣氛。像是知名的六本木點燈,長達四百公尺的燈海,搭配東京鐵塔的美景,每年都會吸引大批遊客朝聖。另外還有全日本最大的耶誕市集,除了集結耶誕雜貨和美食,今年還首度打造溜冰場,讓遊客體驗冬季限定的樂趣。

Read MoreRead More

俄羅斯高級將領遇襲亡 烏克蘭安全局承認主使

https://youtu.be/MPzbQouMrUI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俄羅斯高階將領「基里洛夫」與助手,17日在莫斯科遭遇爆炸襲擊後身亡。隨後烏克蘭安全局高調證實,這確實是他們計畫的「特別行動」。不過這個暗殺事件恐怕會使烏俄戰事更加緊張,先前俄羅斯總統普丁才警告,如果美國打算擴大部署中程飛彈,俄國將採取行動回應。

Read MoreRead More

美威斯康辛州爆發校園槍擊 含槍手在內釀3死6傷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美國威斯康辛州首府麥迪遜市,當地時間16日,發生「校園槍擊案件」,造成3死7傷,警方接獲通報,趕到現場時,疑似為槍手的學生,已經身亡,警方拒絕提供,槍手身分的細節,至於犯案動機,他們還在釐清當中。

Read MoreRead More

法外島馬約特遭氣旋襲擊 官員稱恐釀數千人死亡

寰宇新聞網:https://globalnewstv.com.tw/ 氣旋「奇多」侵襲,法國海外省分馬約特,導致房屋坍塌、街道一片狼藉,當地政府估計,死亡人數,恐怕會超過千人。截至目前為止,法國當局以及紅十字會,已開始運送救援物資,到災區,但由於災情慘重,加上地理因素,救災行動,仍充滿挑戰。

Read MoreRead More

非遺文化進地鐵  廣州11號線構築嶺南文化新長廊

芳村站出入口標誌呈現非遺元素,讓車站的設計風格別具一番嶺南韻味。(記者張翔翻攝)   記者張翔/綜合報導 廣州地鐵11號線即將於2024年底開通,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首條地鐵大環線,11號線全長44.2公里,串聯了天河區、白雲區、越秀區、荔灣區和海珠區5個區,設置31個車站,其中換乘站達26座,被譽為名副其實的「換乘之王」。 廣州地鐵11號線以嶺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為設計主題,從5個區域中選定廣州東站、廣州火車站、芳村站、琶洲站、中醫藥大學站為非遺重點站,並在各站設置文化展示櫥窗、藝術品展示牆和LED多媒體展示屏,打造一條具有嶺南特色的「灣區軌道文化長廊」示範線。 廣州地鐵十一號線的設計理念是以「11」這個數字作為輕量化文化圖騰貫穿11號線。(記者張翔翻攝)   地鐵各站非遺重點站設計亮點,芳村站(荔灣區):「粵繡錦華」,芳村站以「粵繡」和「廣雕」為主題,文化展示櫥窗呈現了中國四大名繡之一的粵繡及嶺南傳統廣雕窗花,站廳設計風格融合了濃厚的嶺南韻味。 琶洲站(海珠區):「粵舞升平」,琶洲站作為會展中心的門戶,以廣彩瓷、廣雕和廣東醒獅為展示主題,LED多媒體屏幕播放醒獅動態影像,呈現廣州積極向上的文化魅力。 芳村站以非遺「粵繡錦華」為主題。(記者張翔翻攝)   中醫藥大學站(白雲區):「粵藥仁心」,中醫藥大學站則圍繞廣東傳統醫藥文化進行設計,展示了具有百年歷史的廣東中醫藥精髓,凸顯仁心仁術的醫藥精神。 廣州火車站(越秀區):「粵彩鎏金」,廣州火車站是眾多旅客認識廣州的第一站,其文化主題結合了廣彩瓷和粵劇,展示了嶺南文化的藝術精粹與繁榮景象。 廣州東站(天河區):「粵韻芳華」,作為廣州對外交流的重要樞紐,廣州東站融入了粵劇、廣東音樂及醒獅元素,透過LED屏幕再現嶺南傳統藝術的動人風采。 芳村站站廳櫥窗展示具有嶺南傳統文化特色的廣雕。(記者張翔翻攝)   廣州地鐵設計研究院副主任王昕表示,11號線以「一線一城一粵海,一環一府一嶺南」為文化定位,並將「11」作為輕量化文化圖騰貫穿全線,裝修方案特別提取「環」作為符號特徵,天花板設計了穗金色圓環,展現大環線的主題特色。 未來,11號線不僅是廣州交通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亦將成為展示嶺南文化的移動平台,讓民眾及旅客「走一圈,認識一座城,體驗一種文化與生活」。

Read MoreRead More

〈 全球探索 〉敘利亞變天 中東地緣政治重整

敘利亞反抗軍,八日奪下首都大馬士革,總統阿塞德(圖)倉皇出逃俄羅斯。(路透,資料照) ■崔進揆 敘利亞「沙姆解放組織」領導的反抗軍,近日發動閃電攻勢,八日奪下首都大馬士革,總統阿塞德倉皇出逃俄羅斯,阿塞德家族五十多年的統治就此終結,中東的地緣政治也進入新階段。 敘利亞的內戰延續十三年,阿塞德政權在短短數日內垮台,主要原因除了阿塞德政權不得民心外,和目前進行中的俄烏、以哈兩場戰火有很大的關係。 阿塞德政權背後主要支持者是俄羅斯、伊朗,當下都受這兩場戰爭所影響,許多問題必須自己處理;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明年一月二十日就要重返白宮,已要求俄烏立即停火談判,俄、烏此刻正傾力要取得戰場成果,增加談判籌碼。    高壓統治 阿塞德早已失民心   至於打了一年多的以哈戰爭,以軍在加薩走廊對哈瑪斯組織發動殲滅戰,又揮軍與黎巴嫩真主黨交火,並重創真主黨的指揮鏈。伊朗作為哈瑪斯、真主黨的重要盟友,也遭到波及。 至於倉皇出逃的阿塞德總統,早年只想在英國當醫生,但原計畫接班的兄長車禍驟逝,二000年被召回接手父親掌權三十年的政權。阿塞德上台之初,曾承諾要推動政經改革,但終究沒有兌現。 二0一一年阿拉伯之春延燒到敘利亞,阿塞德採取高壓手段,引發激烈反抗。自此,敘利亞陷入長達十三年的內戰,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勢力,也趁亂從鄰國伊拉克延伸而入。 敘利亞因內戰,國家分崩離析,阿塞德在俄羅斯、伊朗的支持下勉強穩住政權,但治統卻不得民心。他對異議人士強力壓制、甚至酷刑對待,還被控使用化學武器對付反抗勢力。如今,還是走到了跨台敗逃命運。 率反抗軍攻入大馬士革的是「沙姆解放組織」領導人喬拉尼,該股勢力在內戰期間形成,最初建立了努斯拉陣線,並且還是國際恐怖主義蓋達組織的分支。    敘國政權移轉 重創俄國伊朗 喬拉尼(站立者)及其領導的「沙姆解放組織」傾向保守的伊斯蘭主義,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都存有疑慮。(路透)   直到二0一六年,喬拉尼開始擺脫極端伊斯蘭,逐步自立門戶,與恐怖組織劃清界線,改走溫和路線,例如對擄獲的政府軍、官員也比較人道等。喬拉尼此時正在籌組過渡政府,他也強調要打造包容各派的聯合政府。 但是,喬拉尼及其領導的「沙姆解放組織」,從源起及其政治意識型態觀察,仍傾向保守的伊斯蘭主義,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都存有疑慮,到目前為止,仍將其視為恐怖組織。 喬拉尼是目前敘利亞政權移轉的主要政治勢力;人民對迎接新政府雖有期待,但敘利亞因內戰四分五裂,國內還有許多組織、團體、民兵,各方勢力都還待協商談判,喬拉尼能否穩定局勢?還需要一段時間觀察。 敘利亞變天,牽動了中東地緣政治進入新調整期。受創最大的當屬俄羅斯、伊朗。冷戰時期,前蘇聯就是敘利亞的重要盟友,冷戰結束後,共產勢力雖退出阿拉伯半島,但俄羅斯在敘利亞毗鄰地中海東岸,仍留有海軍、空軍基地,使其影響力可延伸向中東、非洲。 伊朗在一九七九年革命後,從基層發起的革命風潮,就讓中東海灣國家君主立憲的皇室政權產生危機感;在伊拉克遜尼派海珊政權垮台、改由占多數的什葉派掌權後,伊朗勢力開始前進阿拉伯半島。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左)已經抵達土耳其,會談重點包括協商在敘利亞建立穩定局面。右為土耳其外長費丹。(路透)  布林肯抵土國 謀求敘國穩定   伊朗主導、串起的什葉派勢力,從伊拉克連通到敘利亞、黎巴嫩,從波斯灣到地中海形成一個「什葉派新月帶」。如今,敘利亞阿塞德政權被推翻、黎巴嫩南部真主黨受到以軍重創,「什葉派新月帶」的戰鬥力驟減,也削弱了伊朗的地緣優勢。 至於土耳其,介入敘利亞內戰,除了大量的敘利亞難民造成土耳其經濟負擔外,主要還是為了壓制敘、土邊境地區的庫德族武裝力量,土耳其甚且將庫德工人黨(PKK)視為恐怖組織。 土耳其本就是「沙姆解放組織」支持者,喬拉尼攻入大馬士革,土耳其一躍成為敘利亞境內的關鍵影響力。但是,在打擊庫德族武裝力量上,土耳其卻與美國存在矛盾。 因為,美國在打擊伊斯蘭國時期,就很依賴庫德族人。後來,美軍想要撤離中東,美軍把主力放在空中,庫德族成了承接地面戰的最重要盟友;迄今美國仍有駐軍近千人在敘北的庫德族區。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十二日已抵達土耳其,會談的重點除了協商在敘利亞建立穩定局面外,針對美國支持的庫德族武裝團體(SDF)與土耳其支持的敘利亞自由軍(FSA)之間的衝突,尋求調解之道。    流落各國難民 面臨遣返命運   阿塞德政權倒台的另一個受益國是以色列。以軍痛擊哈瑪斯、重創黎巴嫩真主黨後,現在又趁亂挺進戈蘭高地、空襲敘利亞多處軍事基地、彈藥庫。以色列不但獲取政治、軍事上的勝利,伊朗也很難再靠「新月帶」的廊道提供軍事物資給黎巴嫩了。 阿拉伯之春的反抗潮,讓北非、中東的難民大量潮湧向歐洲;特別是敘利亞,十三年的內戰,死亡逾五十萬人,數百萬人流離失所,大量敘利亞難民湧入鄰近的歐洲國家,也造成收容國政治、經濟的沉重負擔。 近年來,歐洲國家反移民、反伊斯蘭的右翼民粹團體、政黨快速崛起,就與難民湧入,衍生伊斯蘭與基督教、天主教的文明衝突,有著密切關係;難民進到歐洲,確實也有極端主義者策劃攻擊事件,成為社會治安的隱憂。 現在,阿塞德政權垮台了,德國立刻宣布凍結敘國難民庇護申請,丹麥、瑞典、挪威和義大利也立馬跟進,歐洲現在正掀起一波要將敘利亞難民遣送回去的聲浪。 敘利亞變天,眼見歐洲難民政策將出現重大轉折,身處歐洲的敘國難民又成驚弓之鳥,他們面臨被迫遣返的命運,但卻不知道新的敘利亞政府能否給人民安居樂業之地? (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所長、當代南亞與中東研究中心主任崔進揆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Read MoreRead More

彈劾過關 尹錫悅即刻停職

韓國國會14日再度表決總統尹錫悅彈劾案,在執政的國民力量黨12名議員倒戈下,最終以204票贊成通過彈劾,尹錫悅將即刻被停職。(中央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韓國國會十四下午召開全體會議,二度表決總統尹錫悅彈劾案,在執政的國民力量黨十二名議員倒戈下,最終以二0四票贊成通過彈劾,尹錫悅隨即停職並由總理韓惪洙暫代總統職務,但尹是否需下台,將交由憲法法院在一百八十天內作出裁決,屆時若確認彈劾,將在六十天內改選總統。這次是韓國憲政史上第三次通過總統彈劾案。 尹錫悅三日深夜無預警宣布戒嚴,引發韓國政局動盪。十四日彈劾案通過的門檻是兩百票,贊成者二0四票,另有八十五票反對、三票棄權、八票無效。由於反對黨陣營的議員席次為一百九十二席,二0四票贊成,代表執政的國民力量黨中,可能有十二名議員倒戈。 韓國議會通過總統尹錫悅的彈劾案,群眾歡呼慶祝。(路透) 彈劾案通過後,尹錫悅的總統職務被暫停,由總理韓惪洙暫代總統職務,彈劾案則繼續交由憲法法院在一百八十天內作終局裁定。依照韓國憲法規定,憲法法院必須在一百八十天內,也就是明年六月中旬前,宣布是否彈劾總統。如果憲法法院接受國會的彈劾決定,尹錫悅將根據憲法被免職,並且須在六十天內舉行總統選舉;如果憲法法院駁回彈劾案,彈劾案將立即作廢,尹錫悅將復職繼續擔任總統。 憲法法院需六名大法官同意才能裁准彈劾。韓國憲法法院大法官編制為九人,但目前有三名空缺,而最低開庭人數為七人。 而在憲法法院作出決定前,總理韓惪洙將擔任總統權力代理人,接管憲法和法律賦予的所有權力,包括軍隊指揮權、宣布戒嚴權、條約簽訂和批准權等。 儘管尹錫悅職務被暫停,但他的總統身分仍然保持,能夠繼續住在總統官邸,並領取除了職務執行以外的月薪,也仍然享有屬於國家元首的警衛和禮儀服務。 韓國憲政史上有三次通過總統彈劾案。第一次是二00四年三月十二日通過對盧武鉉的彈劾案,第二次是二0一六年十二月九日的朴槿惠彈劾案。

Read MoreRead More

尹錫悅再談戒嚴 惹怒自家人

韓國總統尹錫悅十二日再度就戒嚴事件發表談話。(路透)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韓國總統尹錫悅十二日上午第二次就戒嚴事件發表談話,主張他發布戒嚴的正當性。在野黨隨即在下午再度向國會提交彈劾尹錫悅的議案,將於十四日進行表決;執政黨國民力量也緊急召集黨內會議,討論開除尹錫悅黨籍,並將統一黨內對彈劾案投下贊成票。 尹錫悅上午二度發表對國民談話,但非以直播進行,而是以預錄方式將長達二十九分鐘的談話影集,提供給媒體播放。他在談話中強調,不會逃避任何法律、政治責任,但主張宣布戒嚴是因為面對「巨大在野」的國會獨裁,不得不的行為,而非在野黨等輿論所稱的「內亂」。 他主張,在憲法範圍內行使總統權限,讓人民知道在野黨的「反國家」行為,以守護自由民主憲政;並表示無論是彈劾或調查,都會堂堂正正面對,守護韓國民主到最後一刻。 首爾街頭仍有大批抗議民眾要求尹錫悅下台。(路透)   在尹錫悅談話播出後,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及祖國革新黨、改革新黨、進步黨、基本收入黨及社會民主黨所屬一百九十一名議員下午共同發起二次彈劾尹錫悅的議案,計劃十四日就此案進行表決。 國民力量黨魁韓東勳也緊急召開記者會,表示完全沒預想到尹錫悅的談話內容,「比起反省更像辯解」,「更確認尹錫悅無法再執行總統職務」。他也緊急召集黨內倫理委員會會議,商議將尹錫悅開除黨籍,黨內並將一致對彈劾案投下贊成票。 此外,針對上次韓國國會未表決通過針對第一夫人金建希的特檢案。十二日在出席國會全體會議的二百八十二名議員中,法案以一百九十五票贊成、八十五票反對及兩票棄權通過門檻。 國會全體會議也以一百九十五票贊成、八十六票反對、兩票棄權,通過「關於任命獨立檢察官查明尹錫悅政府通過違憲緊急戒嚴發動內亂事件真相的法案」。 國會同時對「十二月三日緊急戒嚴事件」,通過彈劾法務部長官朴性載和警察廳長趙志浩。兩人將遭到停職,由憲法法院針對彈劾案作出最終裁定。

Read MoreRead More

川普邀習近平見證就職 陸沒回應

美媒透露,即將重返白宮的川普已邀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明年一月二十日的就職典禮。圖為二0一七年時任美國總統的川普在海湖莊園與習近平互動。(路透資料照)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新聞網美東時間十一日引述多名知情人士報導,川普已邀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明年一月二十日的就職典禮。美國國務院一八七四年以來的紀錄顯示,從來沒有外國領導人出席總統交接儀式。 CBS新聞網指出,川普在十一月初、美國總統大選後不久邀請習近平,但目前還不清楚習近平是否答應出席。大陸駐美大使館發言人沒立即回應;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僅回答,目前沒有可發布的消息,未再多言。 此外,川普團隊還提出明年一月二十日在國會大廈接待其他領導人的可能性。跟川普有交情的匈牙利總理奧班本週才去川普在佛州的豪宅「海湖俱樂部」。消息人士透露,奧班「仍在考慮」是否出席。 川普過度團隊發言人李威特對CBS新聞網表示,「世界領導人正在排隊與川普總統會面,因為他們知道他很快就會重新掌權,透過美國在全球的力量重建和平」。 川普核心圈成員仍對習近平政府抱持尖銳批評態度,包括被川普任命為國務卿的參議員盧比歐,以及即將上任的國家安全顧問瓦爾茲。 川普曾揚言要提高對大陸商品的關稅。但他長期以來也認為,領導人之間密切的關係是國際上促成協議的關鍵。 自選舉日以來,世界領導人紛紛前往「海湖俱樂部」,包括加拿大總理杜魯道。阿根廷總統米雷伊也去見了川普。 法國總統馬克宏則是自川普贏得二0二四年大選以來第一位在海外接待他的外國元首。當時出席聖母院重新開放典禮的政要還包括義大利總理梅洛尼及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 川普二0一七年首次就職時,世界舞台上幾乎沒人知道這號人物。而這次,川普還沒正式入主白宮,全球領導人基本上已經將他視為現任總統。

Read More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