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5校類流感群聚 啟動防治

 記者劉晴文/南投報導  近期類流感病例數呈現上升趨勢,適逢開學季,南投縣政府衛生局已接獲五起學校疑似類流感群聚通報,並協助學校啟動環境清潔消毒、落實生病不上課不上班等防治措施。衛生局也呼籲民眾注意咳嗽禮節、勤洗手,以降低感染風險,十一月十五日起將分批開放接種公費流感疫苗,屆時請民眾依時程進行接種,提升保護力。  衛生局表示,國內近四週社區流行病毒型別以A型H1N1為主,且近期國內類流感門急診人數有緩升趨勢,往年流感疫情約自十一月下旬開始上升,並於隔年農曆春節前後達到流行高峰。今年公費流感疫苗規劃分批接種,十一月十五日起為國小至高中學生、醫事人員;十二月八日起為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學齡前幼兒;明年元月一日起則為其他公費對象。  衛生局提醒符合公費接種對象的民眾,依接種時程完成疫苗接種,即可於農曆春節前後流感高峰期前獲得足夠保護力。

Read More

消費抵用券 逢甲夜市兌換最多

「夜市消費抵用券」給自由行住宿遊客,台中市知名的逢甲夜市兌換最踴躍。 (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經濟部加碼發放兩百元「夜市消費抵用券」給自由行住宿遊客,台中市知名的逢甲夜市、以傳統小吃為主的忠孝路、中華路、蔣公路,以及昌平、旱溪、太原和新開幕的大慶等八家夜市都在這次抵用行列。台中市政府經發局到各夜市現場了解攤商配合情形及意見回饋,夜市諸多攤商都有收到旅客持消費抵用券兌換等值商品,其中又以觀光客眾多的逢甲夜市兌換情形最踴躍。  經發局說,經濟部配合交通部「擴大秋冬國民旅遊獎勵計畫」加碼所推出「夜市消費抵用券兩百元」方案,目標族群為本國籍的自由行旅客,只要有在交通部登記的旅宿店消費,每房即發放夜市消費抵用券兩百元,每張面額為五十元,共四張,團體旅客不適用,使用期間至今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  納入補助行列夜市分別有西屯區的逢甲觀光夜市、南區的忠孝路觀光夜市與大慶夜市、中區的中華路觀光夜市、北屯區的昌平夜市與太原觀光夜市、東區的旱溪夜市及大甲區的蔣公路觀光夜市,旅客可依住宿地點就近前往消費。  經發局提醒,經濟部消費抵用券規劃以「區域」劃分,台中八家夜市適用於在苗栗縣、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及宜蘭縣、花蓮縣、台東縣及離島等地住宿者使用。

Read More

郭董不選 顏清標感佩氣度寬宏

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昨日肯定鴻海創辦人郭台銘的高瞻遠矚與氣度寬宏。 (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鴻海董長郭台銘宣布不投入二0二0總統大選,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十七日發出聲明表示,他至為激動與感佩,郭董果然高瞻遠矚且氣度寬宏,是永遠的中華民國派,念茲在茲的是台灣的前途,心心念念的人民的未來。  顏清標指出,台灣必須改變,所有關心也擔心台灣命運的人,都明白明年的總統大選有多重要,郭董各方面能力與條件,毫無疑問都足以在這次選舉中扮演關鍵角色,可是郭董一方面選擇了「放下」,不直接參選;但同時也選擇了「承擔」,不放棄繼續參與政治事務,持續推動他所提出的政策,這種願意犧牲的格局與器量,令他內心激動萬分,這種無私為國奉獻的精神,令他無限敬佩。  顏清標說,郭台銘樹立的典範,使得政治和選舉不再是只是爭權奪利以及鬥爭、抹黑、仇恨、對立,讓人看見政治可以有完全不同的面貌,相信有許許多多台灣民眾都和清標一樣,誠摯感謝郭董事長為國家、為人民付出的一切。

Read More

企業有愛 自閉症男獲穩定工作

患有自閉症的信長靠自己的毅力感動企業,獲得錄用。 (記者黃志炫攝) 記者黃志炫/台中報導  患有自閉症的信長生平第一次獨自一人鼓起勇氣搭車,就是為了到員林找工作!勞動力發展署中彰投分署員林就業中心的就服員被信長的堅毅與勇氣所感動,積極為信長聯繫上他曾經實習過的台灣淋膜工業公司,廠長得知後願意提供職缺並安排人員從旁協助,信長也因此能在該公司展開人生的第一份工作,迄今已穩定就業一年。  高職畢業的信長在社交、溝通及行為上有明顯障礙,但個性獨立的他仍希望能自食其力,不要成為家人的負擔!他從住家附近工廠開始逐一詢問,渴望爭取一個工作機會,但經多次面試,都沒有公司行號肯用他。就在他想放棄的時候,想起曾經在一間工廠實習過,也許還有機會,經過輾轉詢問得知,該公司已從斗六搬遷至員林,信長為此鼓起勇氣,第一次自己出門搭車,不擅言語的他鼓起勇氣,沿途詢問路人,終於來到了員林就業中心。  就服員得知信長隻身從嘉義到員林找工作,對他的勇氣非常佩服,經諮詢了解他的需求後,立刻查找他過去曾經寶習的公司資料,並順利聯繫上台灣淋膜工業公司,就服員說明原委後,該公司廠長表示非常感動,願意提供職缺,除安排人員從旁協助信長外,還每天派車從火車站接送信長,解決他的交通問題,就服員還幫助該公司申請「職場學習及再適應計畫」,並協助信長申請「跨域就業津貼」,以減輕他的通勤負擔。

Read More

梧棲漁港驚見男浮屍 相驗查死因

梧棲漁港昨日驚見浮屍 海巡警消打撈上岸。 (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梧棲報導  海巡署第三岸巡隊梧棲安檢所十七日中午接獲海巡署第四巡防區轉消防局通報,在梧棲漁港內有民眾發現一具浮屍,由海巡人員及消防隊協力打撈上岸。  梧棲漁港昨日中午十二時許,有民眾發現一具男性浮屍,海巡署中部分署梧棲安檢所獲報後,立即派遣備勤人員前往處置,經人員抵達梧棲漁港港區靠近漁會處,是一名男姓,著黑色長褲及淺色上衣,立即通報台中港務消防隊防風林分隊及台中港務警察總隊漁港中隊到場協助將遺體運送上岸。  打撈上岸後,由漁港中隊從死者身上所攜帶證件確認身分後,聯繫家屬到場指認,後續移由警方辦理相驗事宜。

Read More

垃圾車機車擦撞 女騎士身亡

 記者黃俊昇/太平報導  台中市環保局太平清潔隊一輛垃圾車,十七日在收完垃圾準備返回隊部時,在光德橋頭與郭姓女騎士的機車發生擦撞,郭女頭顱破裂死亡,警方獲報後前往採證,將調閱監視器,以釐清車禍肇事原因。  台中市消防局是十七日上午十一點多接獲報案表示,太平區長億六街和太堤西路口光德橋頭發生一起車禍,經前往現場發現有一名三十九歲郭姓女騎士騎乘的機車和清潔隊的垃圾車發生車禍,郭女頭顱破裂、腦漿外溢死亡。  警方調查,駕駛垃圾車的四十九歲廖姓司機,是在收完垃圾,準備將垃圾車開回隊部時,在光德橋頭和同方向行駛的女騎士發生車禍,郭女疑似倒地後被垃圾車輾過死亡,但詳細車禍經過及肇事原因,還待警方進一步鑑定釐清。

Read More

梁文音挺青年就業 鼓勵勇於面對挑戰

知名歌手梁文音鼓勵青年要勇於面對挑戰,並培養面對挫折的勇氣。 (記者蔡琇惠攝)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基督教芥菜種會與花旗基金會攜手合作「Yes, I Can.青年就業培力」計畫,已幫助近三百位就業困難的青年進入職場。近一年來有六十四%青年來自經濟弱勢家庭,其中七十二%的人因培力計畫,經濟問題獲得改善。知名歌手梁文音昨天現身鼓勵青年要勇於面對挑戰,並培養面對挫折的勇氣。  梁文音希望藉由她的影響力,號召更多人來關懷?年就業問題。她回想自己出道前,參加歌唱比賽的辛苦歷程,十一年來也曾因為壓力而大哭,鼓勵青年千萬不要否定自己,要培養實力及面對挫折的勇氣。梁文音也提醒職場人際關係的重要,她說自己過去講話前不會想太多,後來慢慢學會調整,「不能只是放,也要懂得收」。 知名歌手梁文音鼓勵青年要勇於面對挑戰,並培養面對挫折的勇氣。(記者蔡琇惠攝) 「我遇到最大的困難,是我的腳」十九歲的阿信是花蓮原住民,在安置機構長大,因罹患小兒痲痺,走路跟一般人不太一樣;他一直以為的障礙,在兩次工作離職後,透過培力課程發現,原來自己的問題在於情緒管理和人際關係。阿信曾經在職場上暴哭,高中畢業前,因為經濟壓力而成為培力課程關懷的對象,目前在芥菜種會東區服務中心協助多元就業服務,幫長輩量血壓和備餐等工作,面對職場生涯,穩定進步中。  芥菜種會社區發展處長李士青表示,就業培力課程利用教具和體驗教育活動,引導青年快速進入自我探索及清楚生涯方向,再加上各區社工的陪伴與全台愛心僱主的支持,青年透過職場觀摩體驗,深入了解不同的職業別,也讓青年們更能發掘自己所愛,進而找到適才適性的工作。芥菜種會更開闢了「青年友善基地」,延續就業後成為彼此的支持。

Read More

<中華副刊>被大樓吞噬的道路

臺南中國城面對著中正路 文、攝影/蕭文  一位外國人曾問我:「台南應是個港口城市,我來到台南怎末看不到海港?」這句話帶我穿過時光隧道,回到遙遠的過去。  十七世紀以前,西門路以西就是台江內海,在這裡,可以看到一大片碧綠的水,可以聽到海水拍打到岸邊的聲音,在這裡有碼頭,上下人與貨物,還有與熱蘭遮城對開的渡輪,應該是臺省最早的渡輪。台南有海港,是個港口城市。  一八二三年年初的大地震,使得土質鬆軟,該年夏天的暴風雨,大量泥沙從曾文溪沖刷下來,改變這裡的地貌,台江逐漸成為陸地,台南的陸地向西延伸到安平。  日本殖民時期,日本人修建一條運河,聯結安平與台南,這條運河在台南這一端的終點站就在中正路底,那裏有一個小碼頭,停靠開往安平的建南號汽船,那是木製汽船,船身後段有一段露天甲板,碼頭旁有一個木造的售票亭,出售到安平的船票,五毛錢一張,船票是紅色。我曾多次在這裡買票,乘坐建南號汽船到安平,坐在後段露天甲板的木製椅子上,讓海風輕拂面頰,看著船滑過水面,尾留下的白色波浪。  清朝時的街道並不長,我從一張一八九五年日本陸軍工兵部隊繪製的府城街道圖,可以看到,由西到東的路名為開山宮街、聯甲石街、領打石街,此時日本剛剛佔領台灣。日本殖民時期的初期,推動都市計畫,這條街道應是主軸,日本人在這條路附近做了大規模的整建,拆除附近的奎樓書院,以及東側三界壇的林朝英故居,這條路成為雙線車道,外側用路燈或行道樹區隔慢車道與快車道,在道路兩旁興建兩層樓的新式磚造街屋,主要為日本人經營的商店,這裡成為台南新的商業中心,是台南最繁華的地區,有人將它與東京的商業區相比擬,取名為台南銀座,這裡的地貌煥然一新。一九三二年年底,五層樓的林百貨開幕,它是台南市最高的建築,為這裡繁華的頂峰時期。一九一六年,原本將這裡命名為五帝町,呈報審查後命名為末廣町。這條路在台灣光復後改名為中正路。  日本政府在原台灣銀行宿舍的地方,興建台南州廳,拆除三界壇,興建大正公園,從台南州廳西向的末廣町,可以到達運河碼頭;東向經過大正町,現在的中山路,可以到達火車站;當時縱貫線剛全線通車,台南的交通中樞從安平轉移到台南東區,末廣町與大正町構成台南的交通樞紐地帶,一端聯接海港,一端聯接鐵路;南向經過南門町,現在的南門路,可以到達高雄,交通便利,同時也是安全考量,遇到緊急事故時,可以迅速獲得外來的援助,或迅速疏散。  一九五六零年代,中正路與西門路是台南的商業中心,相當繁榮,當時說的「進城」就是指這一帶。當時,七路公車穿過東門路,進入青年路,在狹窄的道路上穿梭,出了青年路,進入筆直的中正路,雙線車道,兩旁都是商店,人來人往,非常熱鬧,西門路向南,過了與中正路交會的十字路口,是各路公車的終點站。  一九六三年,西區合作社在中正路與康樂街口,原台南戲院的地方興建十層大樓,稱合作大樓,為台南市最高的大樓,裡面有小吃攤、王子與王后大戲院、中一百貨公司、兒童遊樂場等,是一個綜合性的商業大樓,成為我們最愛去的地方。這棟大樓再創中正商圈的繁華高峰。  一九八零年代,填平運河盲段,興建四層樓,宮殿式屋頂的中國城大樓,這是一個綜合的商業大樓,地下有美食街,上面有商店街、電影院、冰宮等遊樂設施,為中正商圈創造另一個繁華的高峰期。此時,我在台北已工作幾年,放假回到台南,驀然看到這棟矗立在運河盲段,陌生的、高高的中國城大樓,覺得這個大怪物與台南市不太搭調,我僅進入這棟大樓一次,那是看最後一場電影《阿瑪迪斯》。這棟大樓寬大的入口正對中正路,入口處掛著一個綠色牌子「中國城地下街」,中正路滑入這棟大樓裡,被這棟大樓吞噬了。中國城大樓取代港口,台南沒有海港了。  二零一三年拆除合作大樓,二零一六年拆除中國城大樓,中正路從中國城大樓中吐出來,台南市西邊的天空突然寬闊了,台南會不會再度有海港,成為海港城市呢?

Read More

<中華副刊>一些不重要的東西

 ■李奇儒  做好垃圾分類,檢查房間家具,將不知道哪一任房客留下的植物移栽,和管理處做最後確認,然後離開大樓。從此以後,我就不再是這裡的住戶了。  種種原因,碩士畢業以後,決定回到久違的高雄找工作。一面思考人生(到底為什麼會變成這樣),一面調整自己的感受--離開台北,自己就像器械使用許久,仍穩當的運作著,卻不時發出喀啦喀啦的聲響,雖並不影響運作,但足夠讓人感到惱怒。  為了處理退租事宜,這次重返台北,兩個紙箱寄出,背包和購物袋隨身,我便無事一身輕的看著兩名室友,對許多物品喃喃自語和懊惱著:廚具要丟還是帶去新的住處,海報要換最近年代還是永不退流行的老電影,反核絲帶和彩虹貼紙怎麼辦?  大學念書以來,我便永遠都是幾個紙箱,在各個住處遷徙。吹風機、電腦、衣物、寢具,毫無個人印記的生活用品;唯一不同的大概就只有幾箱文學書籍,稍微能看出這人是個文青,可能帶點憤世嫉俗。  研究所時,我連書籍也都減少了。除了工具書,所有吃穿用度減到最低,大概能說這人在唸什麼科系,一個籠統範圍,再無其他。  我從沒想過自己是什麼樣子的。並不認為隸屬在哪個地方,大學時想著創作,創作時想著社會,在哪裡都自以為格格不入,不管做什麼都覺得太過清高或太過庸俗,無數刪減下,成為了現在的自己,除了不愛打理住處,簡直就和當兵沒什麼兩樣,毫無個人性,除了生活所需,再無其他。  我看著室友收拾房間,思考自己到底缺少什麼呢?不管什麼時候,好像都能順利遷移,對任何地方和人物不存在太多念想,大學以後的十幾年是如此,住了十幾年的高雄也是如此。我一直以為自己這樣非常正常──不是每個人都這樣嗎?  許久的後來我才知道,原來每個人都是從一樣的環境和教育中,逐步發展出自己的樣貌,他們和其他人相處,選擇了自己的意識形態、價值觀,想要奮鬥的東西,即使是消費,也是帶有個人品味與選擇的物件,我以為那就是室友們正在收拾的東西:他們接受並改造了這個空間,決定自己生活的地方應該是什麼樣子。  可是我好像浮游生物,只要最低需求,不打擾別人,不被別人打擾,就能活下去了。為什麼我能這麼輕易地離開這裡呢?這樣一想,我就非常難過。  撕下電話旁的貼紙,電視上的聖誕樹裝飾,陽台幾盆多肉植物,冰箱裡幾瓶軟性飲料,紅酒瓶裡裝飾性的乾燥花──我一直勸室友要不要留著,尤其是他說那是畢業時母親送他的花束,「不用了,重要的又不是這些東西。」  我知道,我知道的。可是決定我的這些東西,我從沒有過,我好想擁有這些,好想替別人保留這些,在居住時需要,搬離時能輕鬆丟掉的,不重要的東西。

Read More

<中華副刊><在生活中閱讀>滿足的練習,《滿足》

 ■蘇惠昭  因為德國科普作家克莉絲蒂娜伯恩特的《滿足》,我終於做了我人生第一次的「滿足指數」測驗。  其結果和我猜想,或說認為的差不多,我的「滿足指數」不高,屬於「比起一般人,你不太滿足」這一級,「在不同的生活領域中有一些微小但明確的問題」或者「多數層面發展順利,但其中某一、兩個領域有著很大的問題」。  有一種被算命仙說中的感覺。  我並不滿足,這我自己很清楚。我為何不滿足,答案當然也自在心中。我的疑惑是,那些在測驗出「非常滿足」的人,到底是怎樣的一種人類?面對災禍四起,人與人相互踐踏的世道,竟然可以覺得一切都無比順利,心滿意足?  我們都追求幸福快樂,應該說,我們都以為追求幸福快樂是人生的王道,廣告這麼說,偶像劇這麼演。我們在給新人的紅包袋上寫上「永遠幸福」,在吹生日蠟燭的時候,內心渴求的也是幸福快樂,但是,伯恩特說,嘿嘿,這就是人們幸福感低落的原因。  因為對於幸福快樂,我們要的太多,索求無度。  幸福快樂並不是一種常態,「人們只有在面對諸如突如其來的幸運,或是從天而降的驚喜時,才會感受到幸福」,除此之外,「幸福也可能是我們努力達成目標後的獎賞」,大腦在以上兩種情況下會釋放大量的多巴胺、內啡肽、催產素等幸福荷爾蒙,太美好的體驗了,所以這又會激勵我們繼續追求幸福感,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奧爾茲做過一個實驗,他發明一種設備,讓白老鼠可以自行按鈕產生脈衝電流,刺激腦中稱為「犒賞中樞」的區塊,結果呢,因為沉迷於幸福感,那種狂喜連連的狀態,老鼠瘋狂的按鈕。每小時八千次,連續一整天,直到力氣放盡乃至昏厥。  有沒有聯想到什麼?打電玩、性愛、旅行、中樂透、吸毒……,持續性的幸福讓人上癮,但我們無法負荷,以致「人們越是努力追求幸福,體驗到的幸福就越少;越是計算成就,成就能帶給我們的快感就越少」。  我想這就是我滿足指數偏低的原因,我渴望的事情太多,建立的目標太大,脫離了現實感,於是就算渴望的事情完成一二,也努力朝著目標前進,但永遠覺得空乏,疲累,前進的腳步如烏龜爬行。朋友說,妳看妳,拍了那麼多野花野鳥!我總是回答:沒有拍到的更多,而且還可以拍得更好。  現實上我根本沒有能力抵達我預想的境界,無論讀書、運動、彈琴、拍照……,每一種新的興趣都讓我短暫的亢奮,接續而來的就是挫折、氣餒,自我厭棄,我的滿足基因(這是先天的)不足,而《滿足》給的藥方,就是「學習如何滿足」,其實與被講爛的「知足」、「放手」這一類的心靈雞湯僅有一線之隔,但作者解釋幸福與大腦的關係,給出滿足的故事,而且有十七種練習的方法,譬如無私、樂觀、自信……,這都比訓誡式的「你已經擁有很多了為什麼還不滿足」理性多了。  學習滿足,忘記幸福快樂的追求,我們的未來一定會更健康,以及平靜。那是我現在最需要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