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病一週內傳染力最高」台武肺研究登美醫學期刊

疾管署防疫醫師鄭皓元(後)昨日在記者會表示,台灣研究團隊發現,病毒的傳播力可能在剛發病時最高,一週後就開始下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二日指出,台灣團隊研究發現,確診者在發病一週內病毒傳染力最高,且以同住接觸者和家人親戚為主,顯示病毒傳播力在剛發病時最高。該研究登全球影響力極高的美國醫學會內科醫學期刊,為台爭光。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下午記者會宣布,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與台大公衛學院教授林先和團隊(林先和為通訊作者)合作,利用台灣前一百例二0一九冠狀病毒疾病確診病例及其密切接觸者的追蹤資料進行分析。研究結果發現,確診者發病一週內病毒傳染力最高,此結論獲刊於美國醫學會內科醫學期刊,並於昨日(美國時間五月一日)刊登。  疾管署防疫醫師鄭皓元在記者會表示,研究發現被感染的接觸者跟指標個案接觸的時間大多落在指標個案發病後一週內,且以同住接觸者和家人親戚為主,顯示此病毒的傳播力可能是在剛發病時最高,一週後就開始下降。  鄭皓元說,此研究結果跟之前國外學者研究類似,但方法和資料不同。綜合近期國外學者對新型冠狀病毒傳播力的數理模型推估和病毒檢驗研究,可以推論病人最具傳染力的區間,可能就是落在發病前兩天到發病後一週左右。  鄭皓元也說,由於發病早期常不易察覺症狀或及時介入,因此適時佩戴口罩,做好個人防護或維持必要的社交距離,是屬於防治策略中重要的一環。  根據這些研究發現,日後設計防治策略時,將可以更聚焦在發病前到發病早期的風險區間,並提供防疫政策更精準的調整參考,以有效利用公衛和醫療資源。  指揮中心指出,美國醫學會內科醫學期刊為全球影響力極高的醫學期刊,刊登內容會被世界各國注意,各國醫界人士也以在此期刊發表為榮。台灣不只再次獲得肯定,研究結果也有助於世界各國防疫。

Read More

<彩繪人生>手工製琴匠師 伍明智隱居東山

舊南縣區碩果僅存的手工製琴匠師伍明智示範小提琴演奏。 (記者翁聖權翻攝) 儘管近10年來中國大陸廉價樂器大量生產,台灣手工製琴業訂單受到嚴重排擠,但舊台南縣區碩果僅存的手工製琴匠師伍明智,從台北返鄉後,依然以踏實的步調製琴與照顧老母,讓前往拜訪的新營社大學員都留下深刻印象。  伍明智的「天鳥絃樂工藝坊」位於台南東山區,沒有任何招牌,外觀是間隱身於巷弄間的不起眼民宅,只有門口堆疊幾塊木材,屋角懸掛兩把小提琴。 62歲的伍明智,國小畢業後就被介紹去台北的樂器工廠學藝,已經有40餘年製琴經驗。  台灣在6、70年代,製作手工提琴的學徒很多,每個人負責不同部位,最後再拼裝成一把完整的琴。伍明智一開始學習的便是頂端的琴頭,之後再學習其他如琴身、琴軫的製作,直到能夠獨力完成一把琴的製作才算出師。  在自己可以獨當一面後,伍明智決定返鄉定居,照顧年邁的母親。生活在以農業為主的東山區,製琴收入並不穩定,因此他也曾短暫離開製琴業投入農務生產,但最後還是重新回到製琴領域工作,因為製琴是讓他覺得快樂的成就。  新營社大學員造訪過程中,伍明智用現場的兩把琴演奏樂曲,讓學員實際感受不同琴的音色差異。伍明智說,他是學會製琴後才自學拉琴,演奏技巧不佳,卻很喜歡去參與演奏會,並且記錄下每位演奏家樂器的音色,作為提升製琴技術的參考。  (記者翁聖權)

Read More

<彩繪人生>謝一陽黃詩喬,現代版神鵰俠侶

全真派道教法師夫妻檔謝一陽和黃詩喬。 (記者陳銀全攝) 台灣道教大法師大部分皆為靈寶教派,另有從大陸四川來的教派「全真派」大法師,最近比較常見。全真派大法師留長髮、戴冠巾、打綁腿,著深藍色道袍,一副武當山俠客模樣,謝一陽和黃詩喬夫婦就是這麼一對神鵰俠侶。 謝一陽表示,國內大法師共有三大派別,靈寶、全真和正一派都是道教的分支,都可以參加中華道教文化團體聯合總會,都可以持咒、寫令符、開光點眼,只是做法不同而已。  以神明的開光點睛為例,一般道士取公雞靈血或朱砂用筆點眼,全真派多了一個以針挑開神尊眼睛,開啟七竅的動作。全真派不取公雞靈血,僅以朱砂開光,開光前還會以清水加明星花露水和花瓣為神明淨身,至於為何取用明星花露水,謝一陽表示,相傳就是如此,也不知是何道理。至於以鏡子取光照神明的動作相同,只是信眾不用再手捧神明劇烈搖晃,全真派的開光點眼看起來斯文許多。 全真派大法師,盛行於大陸的四川、雲南一帶,台灣比較少,目前不到一百人,今年三十六歲的謝一陽和太太黃詩喬前後花了三年時間才取得代表全真派大法師證書的「冠巾證」。謝一陽還是全真教龍門派丹台碧洞宗二十一代玄裔至陽道人,夫婦倆同為全真派大法師在國內還是非常罕見。 學習全真派道法,必須赴四川道教盛地青羊宮跟隨師父學習,要念太上老君的道德經、清淨經和感應篇,為了戴冠巾,必須蓄留長髮,平常酒類和牛羊不食。  夫唱婦隨做法引人注目,目前都由謝一陽在前場做法,黃詩喬負責後場唱誦。常見的靈寶派未見過女性大法師,全真派男女平權,女性大法師也可登堂做法,唯一的禁忌是女性若身體不乾淨就不得登壇。 (記者陳銀全)

Read More

<彩繪人生>老長官回鍋……林見賢解甲歸田 再等等

擔任公職40年的市府新聞處副處長林見賢,原已準備告老還鄉享受田園之樂,沒想到老長官回鍋,他因此硬生生抽回退休申請情義相挺。(記者吳孟珉攝) 真的是計畫趕不上變化!擔任公職40年的市府新聞處副處長林見賢,原已準備告老還鄉享受田園之樂,沒想到老長官回鍋,他因此硬生生抽回退休申請情義相挺,自己也忍不住自嘲「畫好的休止符似仍未完待續…」。  46年次的林見賢,堪稱是台南市政府「鎮府之寶」,公職生涯始於市府,歷經10任市長、15位單位首長,同期進入市府的「老兵」幾乎都退休了,唯獨他仍堅守崗位。  從基層里幹事做起的朝九晚五公僕生涯共計1萬4千多個日子,林見賢說,每位市長施政風格不同,每個首長領導作風也不一樣,唯一相同的是他們都很辛苦。眼看這些菁英浮沉宦海,得志時風光上台,失意時卻是落寞離開,他也深深明白起起落落正是人生寫照。  也因此,林見賢去年就開始計劃退休生涯,並在今年初遞出退休申請,預計3月2日解甲歸田,回歸平淡自在的慢活生活。  為了一圓田園夢,原本就是農家子弟出身的他,整理了龍崎龍船窩的老家,不但闢了一畦田,還種了芭樂等水果,假日就回去照顧蔬果,準備退休後高唱農家樂。  孰知就在退休前夕,曾經是9年老長官的蘇恩恩相隔8年重回官場當新聞處處長,昔時並肩作戰的老友初來乍到正需相助,林見賢兩肋插刀,硬是抽回退休申請。  退休一夕化為烏有,林見賢笑說真的是世事無常,而這一決定,也將讓這位資深公務員公僕年資繼續邁向新的里程碑。 (記者吳孟珉)

Read More

<中華副刊>參賽的體悟

文/攝影 張定國  偶然發現攝影比賽的海報,便興沖沖報名參加,但報名後才發現有許多我從未面對的問題。除了攝影時的角度、亮度等項目不熟悉,對於平常較少攝影的我而言,實際參與始知其艱難處。好不容易有按下快門的好機遇,事後在檢視照片後才發現有的不是模糊,就是聚焦不對。最終只好另花時間重拍,並趕在快截止時倉皇送出作品。  入選的名單沒有我的名字,還來不及湧起失落感,便埋首忙碌生活一段時間。直到比賽主辦方通知我,未入選的照片可以領回去,為了搞懂對比、光線等不斷大量閱讀相關資訊、忍受陽光直射下等待按下快門的好時機等等,那時一頭栽進去的經歷又在腦海浮現,不自覺前去領回照片。  現場點交時,其中有張睡蓮在陽光下淋浴綻放的模樣,雖攝影技術不成熟,注視許久後才想起,那是截止時間逼近下,急忙出外尋覓素材時,偶然瞧見一旁積水的花臺,原先要浸入水中的光芒,像是受她潔白的面貌吸引,紛紛搶先為它打光,讓那花臺的焦點一時聚於其身影,好美的畫面,我不自覺按下快門。  我才發覺,取材期間忙著拍好照片,卻忽略用感官去體會周遭的每一刻。  在這之後,我試著多留意生活周遭發生的事,除了用手機照相記錄,也試著親身去體會、感受生活的點滴,將平時會忽略的美好記錄下來。  那次攝影比賽未得到任何獎勵,但參賽後有了專屬於我的體悟,組成我生活的指引之一。

Read More

<彩繪人生>家將面師 郭永吉下筆如有神

郭永吉以虔敬的畫筆,為八家將畫下莊嚴威凜的臉譜。(記者楊淑芬攝) 台灣八家將起源於台南白龍庵,八家將除跳將的步伐之外,最重要的是為各將「美容」化妝的面師,有歷史可考的從清朝的許港到發揚光大的蔡連,再傳如良應興堂這一脈的「醉師」郭鍾山和其兒子郭永吉,第四代吉師不願見此一技藝失傳,以投入文化傳承和社會公益之心收了兩代徒弟。  現年70歲的郭永吉一生奉獻給八家將,他從17歲起跟隨父親郭鍾山活耀於各宮廟將館,為出將的八家將畫臉譜。吉師表示,八家將之所以威凜,除神秘又特殊的步陣之外,最重要的還是臉譜,沒有畫臉的八家將就不會有震懾之氣。  一般說來,八家將源於清朝駐紮台南的福州官兵,位於總鎮署衙門旁的白龍庵是八家將濫觴之地,廟內五部各有家將團,臉譜也不盡相同。  這位第4代傳人表示,比如排最前頭的大爺常繪蝙蝠,象徵賜福,二爺常繪猴臉,打的是猴拳。甘將軍臉繪陰陽、柳將軍臉繪荷葉花草,都有其規範。至於外部才有的春夏秋冬「四季神」,臉上各為梅蘭菊竹,台南的畫法又和嘉義不同,也和高雄地區有異,比如高雄地區的刑具爺也會畫臉譜,台南的刑具爺通常是素面。 吉師一生為家將畫臉譜,數目多到連他自己都數不清,在60歲便封筆,投入公益和養生事業。他年輕時從事五金行業,即便現在已高齡70,仍閒不下來,返回原來服務的五金行幫忙送貨,晚上仍到將館指導,弟子鄭文凱還為師父出了一本「府城將學」的專書,如良這一脈薪火相傳有人,令吉師至為欣慰。 郭永吉表示,在父執輩傳承裡,八家將是神明護衛,絕不是陣頭,上舞台表演更是不倫不類。早期八家將開館之前得吃素,畫完臉之後代表神明已上身,不能講話也不能抽菸,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常常整天連廁所都不能上。 劉部的如良應興堂八家將團去年恢復成軍,清一色都是在學學子,郭永吉嚴格規定不准刺青、抽菸,行為不好即請出將團,目前參加的成員有南台科大、崑山科大和大港國小學生,在郭永吉和弟子努力下,府城將學展開新氣象。  郭永吉表示,八家將是台南獨有的民俗藝術瑰寶,可惜被有心人士商業化之後走了樣,非常可惜。其實八家將臉譜涵蓋四季神的四象五行、四大將的勸世、教育,都是老祖宗對這片土地的期望;希望有生之年,透過解說和文字圖片的整理,永久保留這項逐漸凋零的民俗藝術。 (記者楊淑芬)

Read More

<中華副刊>曾經對別人動手,還能當對象嗎?

■趙南星  年初和數月不見的朋友見面,芳齡二十好幾的青春,她卻頹喪著雙肩,眉頭下垂。  在公園散步閒聊,她眼神閃爍,吞吞吐吐提出問題:「前陣子我認識一個網友,見面幾次後感覺還不錯。對方三十出頭,滿主動的。有次見面他自己坦承,因為和同事意見不合,在辦公室揍了同事,後來被炒掉。聽到這個我滿猶豫的,暴力是我的地雷,還要繼續見面嗎?姐,妳覺得呢?」  我深呼吸幾次,在腦中轉了幾圈才開口:「我認同妳的做法耶!第一、動手也是我的地雷,犯過一次就沒有下次機會,無論對誰動手都一樣。第二、他是超過三十的成年人,沒有犯這種錯的權利。如果是我,我會祝福他,但從此保持距離,頂多當普通朋友。」  想法被支持,朋友明顯雀躍,她接著說:「我也是這樣做,就是逐漸淡掉,不要給對方錯誤期待。但我幾個朋友都說,他這麼誠實告知,可見他有悔意,當然要繼續跟他見面啊,一直勸我不要這麼死腦筋。」  我回答:「朋友說的是自己的想法,妳自己的人生,當然可以自己做決定!只要妳認定暴力是你無法接受的,何必凹折自己,去順從他人的心意呢?」  彷彿最後一頂烏雲散開,朋友綻放大大笑靨,十分清新。相信能做出明確決定的她,一定會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的!

Read More

〈中華副刊‧主編精選〉魚肚白

■黃柏榮 天邊魚肚轟隆乍響 我睜著眼看天亮 長夜沒入 光爆的徬徨 5 AM 刻度反潮的鐘面 涔涔汗下 不知是冷還是滾燙 窗外小葉欖仁枝椏影綽 街燈將熄 鳥雀醒囀 我自外於遠處傳來的車水音聲 如歌吟唱 雨簾濛濛屏蔽 天空撲撲灰敗 有誰在意過城市 邊陲的軀殼皮囊 借由閱讀 遠離往事的模樣 不定是小說 散文 或詩歌 許是尼采的話兩行 倣傚查拉圖斯特拉指著太陽—— 若沒有我 和我的詩與散文 你會厭倦於你自己的光茫 所以 烏雲翳住了你 體制排除了你 我繼續窩在山洞 寫下無人閱讀的句讀幾行 期待魚肚白後出現太陽 可以曬曬文章

Read More

<中華副刊>書及妳

■佚凡 上班時間,走出捷運站的公廁。 影集《百戰天龍》彷彿童話故事白雪公主壞心的一定是後母世界如此輕易地被推敲鏡子道出了誰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女人。 見到不是自己。 在現實生活雕欄玉砌黌宇巍峨窗明几淨殿內修道按部就班循規蹈矩紅燈禁止右轉遵守條例交通阡陌縱橫入桃花源清心淨性地想要鑑定自己時,發覺映出了不是自己的容顏。 自己不是的容顏。了 懸宕。每天 猶疑於游移也可以啦公司與宅邸之間的柏油路上哼著U2頻率同步世界化依舊紅燈停綠燈行靠右邊SUNSHINESUNSHINE耳機藍芽地播放著Unknown Caller下一秒我會被誰看到哪個陌生人? 妳維持著以前的學生時代。 這才驚訝地發現妳維持著以前的學生時代。 (上班車潮)柏油路上印著斗大標示╳(禁止通行?)(戰鬥直升機降落的戰備跑道?)(比外星人還厲害的外月人?)╳斑馬線構成行人可以在號誌燈標示前斜對角地針黹梭縫。 路中央,停著。 發現自己和大學畢業典禮前夕一樣行人號誌(燈熄滅)演習地在系教官帶領下你們全班巡禮校園踐自己的迹們。不是真正的畢業底臉上卻感到確實的無助徬徨和孤立無援並且見證到日夜呵護妳的師長們終於露出人性本惡的真面目妳不知所措時間不再是自己的。 (行人號誌燈熄滅)(十字路口紅綠燈亮起)(車輛過往) 路中央妳站著兀立如誤入叢林的小白兔別傻了當然沒有。 妳加快腳步離開馬路中央。 回想起好萊塢廉價或者韓劇以化約的劇情勾起演員置身於回憶,妳笑了笑例如前男友和金城武一樣都是長髮披肩而且台日混血中間的名字都是卡夫卡的「城」神祕深邃。 (而且宅) 愛上愛情或愛上妳? 妳驚訝地發覺自己的發掘,竟然和以前一樣,可以被預知的妳。 可以被預知的妳自己。 被形成模型的妳自己。儘管是在不同的舞台上搬演。 妳此時才知道自己從高中至今終於參加平輩的喪禮了卻都只是重複地排演二三十年前的劇碼暗戀桃花源。 被搬演。(妳有沒有察覺妳以文字構成的思緒,符合Unknown Caller的旋律節拍,儘管前男友的嗚咽是RadioHead的Thorm York)問號要囥置陀位? 情節很像周星馳主演電影《回魂夜》中的莫文蔚要求:跟著我的節拍。 請跟著我離開。 (馬蓋先以一把多功用萬能瑞士小刀打擊所有壞人迎刃所有難題湯姆克魯斯飾演伊森韓特不殺人。馬蓋先不用槍。)妳操弄著iPhone智慧型手機唯一沒有的app是呼叫計程車司機。 黑化肥發灰會揮發;灰化肥揮發會發黑。 陷入相同情境? 每日三省吾身的妳離開。捷運到了高雄火車站站,妳依循前人的背影與路徑下車,往外走去,在路口停頓,行人號誌燈亮起,妳斜角X字型地踏在被規畫設計好的斑馬線往對面漢堡王走去。 (妳是高雄人妳驕傲不只有漢堡王還有丹丹。) 抵達對面,接續Unknown Caller的歌聲是With or Without You的前奏卻被妳無情地撳下關閉紐儘管不是妞了已經。 日照。 進入公司前,妳佮手機調控至飛航模式,不要讓自己置身於他人設計的情節中;妳總是感到好奇,雖然詐騙電話如今稀鬆平常不稀奇早已,總是會有只響鈴三聲隨即靜音的陌生他者(other?the other?)打電話過來重點是沒有來電顯示。 妳總是困惑,從學生時代還有鍵盤的電影《無間道》系列困惑至今。 (高雄火車站對面街道的排骨店上班。)一直。 日前因故複習《禮記.中庸》,其曰: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  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 鄭玄讀到的是後起字:「傃」,孔穎達和朱熹一樣都以為要維持鄉願:一直都一樣保持初衷。妳在進入公園前停下腳步,恍然大悟確實當真困惑十三年的疑問論語《八佾》提到的「繪事後素」天啊整整十三年了前前任男友的時代。 還在高雄說台語的時代。 說公車是市內車的時代。 日後到了台北就學,妳驚訝地發現不是「中山二路」,而是「中山路二段」。 妳知道不能以妳在鉅高雄的認知,面對在盆地中的大台北。 (儘管妳們還沒有漢堡王。)這本字典那本字典。 高雄買到的台北地圖、台中買到的台北地圖。 妳短暫地陷入青少年叛逆時期如今思之其實無所謂毫無意義的迷失中。 不論家居何處,使用的都是別人繪製的地圖。 自以為是的居中,是他人眼裡光譜兩端的邊陲。 極。 北極南極東極西極柏拉圖全(集早已全)極。 每一段結束的戀情,妳都會把情書影印,然後燒毀原本。 用釘書機彙整所有(逝去)戀情的情書影印本大全。 雖然沒有從此洞悉人性。 妳自始至終都是一樣:遇上冇共款的人。 清湯掛麵與波浪大捲與脂粉略施與濃妝豔抹丰姿綽約展現不同風情的妳。 臆料中的妳。 都只能是妳。 妳無法逃離妳。 妳想起依例而行照常舉事所謂的鄉愿:以往,以往所見所聞所傳聞。 所知所幻想。 離開校園學生身分簡稱出社會之後,妳發掘妳所置身的情境不是妳原先所想像的那樣。 以前(前前男友眼中)的妳。 世界不同、想像不同、妳也不同。 穿過公園,妳就快要來到公司了,學生時代所寫的新詩曾經得過文學獎的妳。 (皮帶漸寬終不悔的妳。)上班時間還沒到,公司仍未大亮燈火闌珊。 用台語向一樓的保全管理北北說Hi,戴上醫療用口罩,和眾人一樣擠進電梯。 四堵是明鏡。 獨上高樓。 原本傃食的妳。 沒有什麼不一樣。 (編按:本文乃手機文學,為繼網路文學後的一種新文學形式)

Read More

<彩繪人生>林勝男,堅持在公益路向前行

回顧以往,一路走來,林勝男至今仍堅持,持續在公益的路上向前走。(記者林雪娟) 黑手出身,但內心卻是充滿「愛心紅」。林勝男原是水電工,一開始以專長行善,行有餘力之餘,更踴躍捐輸,不但擔任多個工會、協會理事長,更帶領所有人做好事,獲得台南市榮譽市民肯定;林勝男退而不休,仍致力推動行善,「因為行善是我這一生的志業」,也因此贏得「人間菩薩」之稱。  林勝男習得一身好技藝,因人緣佳,擔任台南市電氣工會理事長,在會內成立愛心會,專門幫助弱勢民眾檢查水電。當時政府通過以專業證照換取專科同等學歷,雖然許多水電工只有中、小學畢業,但努力上進,擁有電氣甲種電匠或乙級配線技術士證照,他和當時常務監事吳福川特地台南高雄來回跑,最終讓四百多名會員擁有專科畢業證書。  發生921大地震時,他在市府號召下,隔天就帶領水電義工隊挺進,一踏進災區,所有人都看傻眼,以「人間煉獄」稱呼,一點也不為過,當時因為所有建物、房子都傾頹,百廢待舉,只有身為第一線的水電工重新搶修,布好相關線路,才能滿足民生需求;這段經歷,更讓他堅持公益路。  林勝男也獲得全國好人好事最高榮譽的八德獎肯定,他深感團結力量大,和其他人一起創立台南市好人好事運動協會,關懷獨居老人、舉辦園遊會,協助更多弱勢團體等,他也感謝議員陳崑和當年為協會的付出,讓協會的小小燭光,能夠在這個社會點出大大的光亮。  防疫期間,防護面罩相當重要,許多人以護貝卡製作面罩,就是林勝男想出的點子,當年在SARS期間,由他發起製作了數萬個,直送第一線給醫護人員,照顧他們的安全;如今,在勞工局長王鑫基協助下,水電義工隊也加入房屋修繕團隊,為弱勢家庭勞工持續付出,而防護面罩構想至今也傳愛。愛能持續、蔓延,是林勝男最大的寬慰。  林勝男多年來身兼許多協會、工會理事長,除調和鼎鼐,同時處理許多事務,包括會員勞保年金、學歷、會費、行公益等等,如今更加入安定慈善會,為弱勢已逝者送行;回顧以往,一路走來,林勝男至今仍堅持,持續在公益的路上向前走。 (記者林雪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