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家庭工作室

 ■李子  朋友介紹我去霧眉,說曾經是學校美容科教師,經驗豐富,有口皆碑。我依約定時間準時按鈴,一個穿著睡衣的初老女子開門,她是美容師的妹妹,負責幫我上麻藥。  這是透天厝的一樓客廳,電視沙發大餐桌一應俱全,電視機前一張單人床是美容師不良於行的八旬母親的睡床,美容師的妹妹幫老人家侍候漱洗,備好早餐端到床邊,過了二十分鐘,美容師下樓與我招呼後坐下來悠哉吃早餐,一邊交代妹妹中午幫母親準備菜豆稀飯加柴魚片燉煮,一邊對我講解手工霧眉的自然好看,接著兩個鐘頭的霧眉過程,我參與了她們一家的晌午時光。  美容師離婚,買了新房後把母親接來同住十幾年了,妹妹住在附近,每天過來幫忙照顧母親,也充當繡眉助手。美容師已經上了年紀,割著超大雙眼皮,青春雖已垂墜,她款款說起曾幫某某居高位的政治人物繡眉時,臉上洋溢光彩。  霧眉過程她很專業,細心,植物染調成咖褐色,一針針刺入皮膚,但她常常要分心去管家務事。妹妹缺乏耐心常常對老母親大小聲,採命令語氣:「吃,快吃!」「起、快起!」甚至作勢要打,美容師一邊勸母親要盡量起床,用四腳助行器起來走動,一邊叨唸妹妹口氣要溫婉一點。母親的老病躲懶不想動,妹妹長期侍候的厭煩不耐,都需要她費心,她供應妹妹薪資,負責一家生活開銷,還要當仲裁者,孝順的心可也曾累過?  家庭與工作的重疊,美容師很是勞心,卻也讓原本純粹來霧眉的我,面對妹妹兇她母親時很尷尬,面對老媽媽躲懶時,成了摻一腳的路人甲:「阿桑,多走路比較好啦。」  霧眉躺了兩個鐘頭,我腦海裡不斷翻騰的海浪是:我一定要好好養生、運動,健健康康的活,如果樣樣要仰賴別人-即便是最親的女兒,尊嚴不再,生活失去寄託與想望,這樣的晚年何等悲涼。

Read More

<中華副刊>識途老馬的願望

 文/張燕風 圖/蔣軍  多年前一次回台灣探親時,友人邀約同去淡水看晚霞。那是我第一次坐捷運淡水線。  車行經過亮眼的紅色關渡大橋後,我注意到左邊出現秀麗的觀音山和藍色的淡水河。而右邊有許多商店及住家大樓。在快到捷運「竹圍」站時,我看見一個粉紅色房屋的尖頂,在長長的屋脊上,放置了一長列穩固住的淡藍色塑膠座椅。大約有三十張椅子的長度。  車子經過的瞬間,粉紅屋頂,屋頂上的座椅,座椅上的藍天白雲,似夢似幻。我真想停下來,找個長梯子爬上屋頂,坐在那淡藍色的椅子上,眺望對岸青山碧海,仰頭看天邊飄忽浮雲。  我問友人,這兒是哪裡?她說「大概是竹圍工作坊吧?那排空中座椅,肯定是藝術家搞的無厘頭裝置藝術!」  第二天,我獨自坐上淡水捷運線,在竹圍站下車。走出車站,街道兩邊的白牆上畫滿了童拙氣息的花草,和親密相偎或唱著歌的小鳥。路旁有一個小箭頭指向「竹圍工作室」。我沿著路標走過去,眼前出現幾間散落有如舊農舍的房子,五顏六色的外牆帶來清新愉悅的氣氛。  在一間看來像是辦公室的「土雞舍」,見到了美麗的姚總監,她說「竹圍工作室成立於1995年,主要目的在提供藝術家們展演的空間,和增進與地方社區的文化交流。」 總監身邊有一位胖胖笑臉的駐村畫家,他指著另一房舍整面牆上的巨大壁畫,笑嘻嘻的說「那畫的上方穿西裝的帥哥就是潘某我啦,中間那匹回首的駿馬,就是訪客啦。來過的訪客,算是『老馬識途』,認了路,以後請常來看展覽。」  那次一別,竟是十餘年過去了。昨日驚見台灣藝術雜誌中報導,因為鄰近即將動工的淡北快速公路工程,以及受到COVID疫情影響,「竹圍工作室」將在2021年吹熄燈號。聽此消息,我心中悵然許久。  但願那列空中長椅、土雞舍、彩牆壁畫,在不久的將來,以嶄新的面貌再度呈現,讓「識途老馬」們能繼續享受無限的創意和自由的空間。

Read More

<中華副刊>Amabié & Totoro

 ■周靜芝  卡通動畫模擬孩童心思,創作出一個烏托邦世界,裡面融混想像、幽默、啟迪、驚異、藝術、音樂,即使成人進入那個妙幻的情境,不啻一種心靈之旅,重溫自己曾經待過的天地。  年幼時電視每日放映十分鐘卡通,印象最深刻的是《大力水手》──水手一身結實肌肉,卻只能藉著吃「罐頭菠菜」生發猛力,擊退貪戀自己女友的情敵。集集都重複類似的情節,可誇張的軀體拉扯、丑角似的逗笑,仍緊抓住我們彼時單純的心眼。  兒子對日本卡通特別衷情,還買了多幅日本卡通角色的掛畫裝飾自己房間,我從旁轉悠,耳濡目染,然激情不若他,除了代溝,繁瑣的日常阻隔了我的「卡通心」。  自Covid19興起,日本江戶時代流傳的驅瘟避疫的卡通形象Amabié在網上風行。據說當年一位官員為了調查在海中出現的一股怪光,遇見一個長髮、鳥喙、菱形大眼、通體鱗片、腳如尾鰭狀的人魚異物──一種卡通裡標準的醜得可愛的形態。人魚告訴官員自己叫Amabié,住在海中,並預測人間穀物將豐收六年,可瘟疫亦同時傳佈。Amabié說:「把我的模樣畫下來,儘快讓人們傳閱。」  由是,Amabié的形象在日本一方面象徵瘟疫本身,另帶有驅邪保平安的作用,更被Covid19舊物新用,提醒人們「勤洗手、戴口罩、社交距離」,亦借由「網熱」,形成世界流行文化一員。  口罩附Amabié圖樣;生意人藉帶有Amabié的商品大發其利,譬如布娃娃、糖果、T恤等;無論專業漫畫家或市井小民都要參與一「手」,複製、提升、誇大Amabié形象。本來Amabié用於祈福與警醒,如今好像「紅」成了世界救贖的最新符碼。  姑且不論此符碼是迷信,或是由歷史延伸出的文化現象,對於人們遭Covid19圍襲而致的無助與隔絕的鬱悶,Amabié未始不能起些同甘共苦的連結效應。  1988年日本卡通影片My Neighbor Totoro(我的鄰居Totoro)問世,劇情述說一位教授領著兩個活潑可愛的女兒搬至鄉間居住,此時他的妻子正患重病住院,是影片裡(包括觀眾在內)大家的心事。然而鄉下晴朗的空氣、蓊鬱的蒼綠、美麗的花卉以及溫暖的人情,在在亦使大家胸懷開暢。  最離奇的是,兩個女孩兒認識了住在隔壁樹林裡和善的精靈Totoro。幼年的妹妹自初始遇見圓筒筒、長相奇特的Totoro就不畏懼,還能在他軟長的身毛上深睡。姐姐剛開始對Totoro尚存戒心,慢慢地也能完全接納,並且借助Totoro的魔力找回一度失散的妹妹。  「媽媽住在醫院還不回家」的內在不安,藉由外在的烘托一點點推高。剛搬進被鄰居男孩形容為鬼屋的舊房時,兩姐妹一打開房門即見灰黑躍動的影兒一溜煙地逃竄,躲進房牆的裂隙裡,樂觀的父親聽女兒提說,戲稱是「dust bunny」,原在塵土飛揚如跳躍的兔子,後來我們知道其實它們是影片裡異於人類的sprites(生靈),但當會兒卻不免引人神經過敏,不知下一步會發生什麼怪事。  教授父親善解人意,向兩姐妹傳授以笑聲驅趕內心壓力(類似經典電影《國王與我》裡以吹口哨來增加信心和勇氣),也從未對兩姐妹敘述的Totoro有過質疑。尤其當他埋進自己的研究時,讓妹妹單獨在偌大的園子裡恣意採花遊蕩,使我憶及小時候沒什麼拐騙,或「不可與陌生人講話」的警戒,和鄰舍小夥伴們在村裡各處自由玩耍。  妹妹在好奇心驅使下忘了害怕,用她的小手伸進房牆的罅隙裡要探出黑魘魘而快速的蹤影;用她的的小手採摘園裡漂亮的花卉;更用手緊抱著送給媽媽的禮物,堅持走遠路去醫院看望媽媽。這些都讓人感觸到孩子柔嫩的心,對周遭環境如此纖敏,以及由愛生出的勇氣。人在成長過程中,不知不覺讓歲月剝落了像妹妹般純然的意念,那種要抓出心中的疑問,抓挖美麗的人生,以及抓緊生命裡的愛。  「媽媽住在醫院還不回家」,彷彿我們現在想「Covid19何時消解」,或者心中的壓力和失意,我們想:我們要忍耐到幾時呢?有時我們得浴火更新,有時就是一轉念之間,無論如何,人類的苦難從未停止,這樁走了,那樁又來。  也許,想一想曾經在心間住的「我們」的鄰居Totoro,它和善又有魔力,然後,耐心等待突破時機的來到。

Read More

<中華副刊>霓光片羽

陳建大明/壓克力膠彩 ■侯思平 又一個早晨 我想聊聊咖啡以及頓悟的白雲 明明可以一塵不染 從欲求到渴求 觸發靈能般戰鬥力 每天,為你寫一首詩 我在夢境多雨 紋身的記憶像書寫的力道 有過於濃稠的執念盤桓 在通透的肺葉之間遁入狂風驟雨 推敲出伶仃的曲賦 以為海水皆藍 想必是,脫單的酒肆罩著 一屋子星光 以至於歌聲遼遠 而你是如此難以揣測的夜色 偕伴聽不清楚的華麗派對 翻攪著歲月精華 在一個沒有出口的井底 認養那些排比非凡的青石苔原

Read More

〈中華副刊〉〈青春異視界〉杉林中的一堂課

張沛晴 山地,佔了台灣最大的一部分。想在美麗的台灣島賞玩山地之美,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說到中台灣著名的山林旅遊景點,想必大家都會直接聯想到溪頭。然而這個每到假日便塞滿了各地觀光客,空氣飄著一股淡淡柴油味的溪頭,早已無法滿足我嚮往徜徉於山林的渴望,於是我另尋仙地,前往溪頭的更上一層樓——杉林溪,接受大自然的洗禮。 和家人踏著濕軟木屑鋪成的林間小路,閒聊、遊走在樹林之間,遠遠看見有許多人聚集在前方,伴隨著人們的驚嘆聲走近一看,原來是兩隻優雅的小松鼠在吃著大樹賜予的果實,牠們專注地咀嚼著手上的食物,絲毫沒有被身邊人群的讚嘆聲干擾,彷彿活在屬於自己的世界一樣。觀察小松鼠的一舉一動,我內心升起了一個疑問:「為什麼老鼠和松鼠一樣是鼠字輩,然而看到過街老鼠,卻人人喊打,恨不得他們趕快從眼中消失。偶遇松鼠的時候,不但覺得整個人被療癒了,驚嘆連連下,不由自主地想用相機捕捉松鼠的小身影?」離開人群,我抬頭看著一塵不染的藍天不停地問自己這個問題。 下山前,我給了自己一個答案:老鼠跟松鼠最大的差異,就是松鼠多了那條毛茸茸的尾巴,因為那條尾巴,讓牠不用忍受一般老鼠的殘酷待遇,顯示出牠的獨一無二。我默默地勉勵自己,我也要像松鼠一樣,找到自己的特有的閃光點,創造出自己的價值,活出獨一無二的人生。 閒賞山林與小動物的每個感動時刻,發現大自然給予我的不只是感官上的享受,把景象放入心中內化、整理,往往能收穫不同的人生哲理。大自然,是我的老師。

Read More

舊鐵橋濕地園區遊憩好去處

2014年鐵橋建造百年,高雄市政府打造出三百零七公尺長、八公尺寬的舊鐵橋天空步道。 圖與文記者/羅玉如 天空步道眺美景 濕地賞生態  舊鐵橋濕地教育園區位於高雄市大樹區,從斜張橋到高屏大橋的高屏溪右岸,面積廣達三百公頃。是一處結合溪畔親水步道、河岸自行車道、自然生態區、公園綠地的觀光景點。  高屏舊鐵橋原名下淡水溪鐵橋,由日本工程師飯田豐二監造,一九一三年完工。全長一千五百二十六公尺、寬七點六公尺的鐵橋為單軌鐵道,由二十四組鋼衍架及花崗岩紅磚橋墩組成。彷彿一道長虹橫跨高屏溪上,肩負連結高屏兩縣市鐵路運輸任務,是當時亞洲最長的鐵橋。 高屏舊鐵橋原名下淡水溪鐵橋,由二十四組鋼桁架及花崗岩紅磚橋墩組成。 橋身以圓弧鋼骨結構為主,橋墩磚造包以花崗石,由人工砌成。據悉建橋的材料,全都從高雄、基隆碼頭轉由鐵道運輸,大部分工事採人力完成,工程相當艱鉅。民國五十三年,台鐵抽換了部分日製桁架,並未損及原貌。新的高屏雙線鐵橋於七十六年四月完工。在縱貫路火車行駛期間,下淡水溪舊鐵橋負起客貨兩用的運輸重任。  如今走過百年歲月的舊鐵橋,早已功成身退。但其歷史、文化、建築上的意義,值得永續留存。高雄市政府於二0一四年鐵橋建造百年時,以不損及任何一根原始構件為原則,進行活化修復作業。打造出三百零七公尺長、八公尺寬的舊鐵橋天空步道。枕木空隙加裝鋼版,另搭建觀景平台供遊客休憩。登上空中步道,除可近距離欣賞古蹟、鐵橋建築之美,也能眺望高屏溪畔濕地、山川河流等自然風光。 舊鐵橋濕地教育園區一景。 此外,在舊鐵橋到高屏大橋之間,也以人工開鑿十三座人工埤塘。利用氣曝、沉砂及微生物淨水功能,達到大自然淨化水源的功效。濕地公園不使用除草劑,仰賴人工生態維護保育高屏溪河岸,也因此園區成為植物、鳥類、水生動物的友善棲地。 十八羅漢山可說是六龜最有名的地標。十八羅漢山六龜地標 新威道場宮廷風  ▲六龜十八羅漢山  十八羅漢山可說是六龜最有名的地標。十八羅漢山是由很厚的六龜礫岩組成,六龜礫岩受地形發育和構造作用影響,形成許多山形奇特、各自獨立的山頭。據說從北觀看形似龜狀;若從荖濃溪對岸眺望,則獨立山頭彷彿佛家羅漢立姿,故名十八羅漢山。  日據時代六龜盛產樟樹,日本人為砍伐樟樹製造樟腦油,民國二十六年起,在六龜開鑿了六座隧道,穿過十八羅漢山。台灣光復後,六龜隧道由公路局接管保養,但因颱風、豪雨侵襲,落石、山崩頻繁。七十九年因應交通需要,另外闢建一條外環道,八十一年春通車,總長兩千一百公尺,路寬八公尺,道路兩側栽植豔紫荊,花開時節,這條依山傍水的公路美不勝收。  九十八年八月莫拉克颱風挾帶著強風豪雨襲台,導致荖濃溪水暴漲、潰堤,當時部分路段連同甫完工兩年的六龜遊客中心竟遭大水沖毀,當地地貌也大幅改變,見證致災性氣候與大自然的力量。  ▲六龜新威道場  神威天台山是全台規模最大的一貫道場,占地三百多公頃,緊鄰新威森林公園。整體設計採新古典宮殿風格建造,屋頂鋪設鍍金琉璃瓦,外觀築花崗岩大理石壁,金碧輝煌、莊嚴壯觀。 旗山中山公園。旗山公園綠樹成蔭 武德殿浴火重生  ▲旗山中山公園  中山公園位於旗山市區中心西側,因山形似大鼓,山頂平坦如鼓面,故名鼓山。日據時代,這裡即依山坡地勢闢建公園,早期取名鼓山公園,光復後才改稱中山公園。拾級而上,旗山市區景致盡收眼底。園區綠樹成蔭,竹林、樟木、柚木、欖仁樹、鳳凰木、相思樹、桃花心木高大珍貴。園中有一清光緒年間豎立的「殉難三十三士石碑」,供遊客參觀憑弔。若由雕塑公園或孔廟沿環山步道健行,路程約四、五十分鐘。  ▲旗山武德殿  與中山公園僅一路之隔的武德殿,創建於西元一九三四年,是日治時代為發揚武術道德所建,為仿唐式宮殿建築,外牆洗石子。屋架為木造結構,屋脊平直,屋頂為歇山頂,其曲線平緩,鋪以日式黑瓦。斗拱壯碩,不施彩繪。入口玄關屋頂的山間朝前,為唐博風式造型。整棟建築的木造結構,均以台灣檜木施作,非常珍貴。可惜這座全台造型最美、保存最完整的日治時期武德殿,毀於民國八十三年的一場無名火,目前看到的建物為幾年前重新修建,大廳成為武德殿文化中心。 多納部落的魯凱族居民,在自家門前展售特色手工藝品。多納部落保存魯凱文化  位於茂林國家風景區的多納部落,魯凱族居民自稱古納達旺Kunadavan。多納部落是由數個小聚落匯集而成,也是目前茂林國家風景區內,魯凱傳統文化保存較完整的聚落。這裡隨處可見傳統石板屋、魯凱族特色圖騰、石雕。聚落後方群山包圍的寬廣平坦台地,栽種了當地特有黑米。每年居民都會舉辦「搭巴嘎饒望Tapakarhavae」黑米祭,感謝上天的恩賜,祈求來年大豐收。 茂林國家風景區山景。 部落街道沿線,可看到兩隻黑狗引領多納居民到此定居的意象。循雕像牆前行,可抵達祭人頭台、勇士呼喚台、勇士步道等特色景點。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校友變志工 龍船分校一家親

龍船聯誼會吸引不少校友和曾在龍船服務的退休人員加入,每年兩次聯誼會都熱情參與。 文圖/記者林偉民  龍崎區龍崎國小龍船分校創校一百年以上,因處偏遠山區,居民生活不易,學生在艱困環境中求學,養成勤儉好學的精神,對母校也頗有向心力,分校志工團的十名志工,不是校友就是曾在龍船服務過的,其中有四人是退休校長,其餘是退休老師或退休主任,各個在教育界服務數十年,退休後告老還鄉,自動返回母校擔任志工,大家不以教育界「前輩」自居,反而經常捲起衣袖協助整理校園環境,只希望母校學弟妹能在優雅的環境中讀書、成長,龍崎國小校長徐至賢推崇大家都是「重量級」志工,是學校的「護校神山」。 志工教小朋友扯鈴。 早期龍船學區的「內四里」在龍崎區的發展較早,也較為繁榮,龍船設校年代比本校龍崎國小還早,民國七年就設立關帝廟公學校內新豐分校,民國二十二年遷移至現址,成為龍船國小,隨著地方人口嚴重外流,學生減少,民國八十三年併校,才成為龍崎國小龍船分校,學校的歷史見證了轄區牛埔、龍船等地的興衰。 退休老校長為母校小朋友說故事。 志工團成員王進吉表示,民國九十年他還在龍船擔任總務主任時,校長黃吉元認為學校校園大、師生少,在上課之餘要維持校園整齊並不容易,因此商討成立志工團,希望透過熱心志工協助打掃校園環境,不料一呼百諾,而且加入志工行列的都是退休校長、主任、老師,大家都想盡一分心力回餽母校,讓校長既驚又喜,沒人想到這些教育界前輩們願意到學校擔任志工。 龍崎國小校長徐至賢(前排中)贈送感謝狀給龍船志工們,感謝對龍船的付出。 校友父子檔 攜手守護母校  王進吉的一生幾乎和龍船畫上等號,他是龍船的畢業校友,民國四十八年台南師院畢業後,分發回龍船國小任教,此後除了出外進修外,卅九年六個月的教學生涯均奉獻在母校,從老師到兼任總務主任、分校主任,經常幫孩子們免費課後課業指導,退休後繼續留下來擔任志工,龍船百分之八十的樹木都是他和在學校服務數十年的工友謝天雄所種,校園一草一木閉著眼睛都能數得清楚,還發動熱心社區人士與事業有成的校友捐助學校教育基金,充實學校設備。 龍船志工團志工們打掃校園環境,龍崎國小校長徐至賢(左二)送上紅包感謝。 除了在學校服務,王進吉在地方上也很活躍,曾在龍興社區發展協會擔任理事長、總幹事,龍湖宮主委、龍崎調解委員與地方志工等,持續關懷社區弱勢和年長者,也發揮自身影響力,影響周遭學生、朋友,凝聚成幫助學校與提升社區發展成長的助力。  有趣的是,王進吉的兒子王志泰原本通過高考,在林務局服務,但因為懷念家鄉,毅然回歸故里轉到教育界服務,八十九年進入龍船分校,目前擔任分校主任,前兩年曾和父親同校服務,後來父親擔任學校志工,他擔任主任,還是繼續攜手為母校打拚。 王進吉和王志泰父子檔都將一生奉獻在龍船,攜手為母校打拚。 志工團工作簡單卻馬虎不得  位處山區的龍船分校,花草樹木茂盛,若未能及時修剪,很容易雜草叢生,志工們每週三到學校「自己找事做」,主要是打掃校園環境,尤其運動場是重點,校長退休的牛埔里長陳泰祥表示,運動場土壤肥沃,雜草很容易就長到學生的一半高,開始時曾動用四台手推割草機,半天都割不完,後來獲社會資源找來大型割草機才省事不少,也讓運動場經常保持整齊,即使在寒暑假也不會雜草叢生,讓校園更美麗。 龍船志工團長陳長瑞清理校園水池。 志工團團長陳長瑞表示,志工們的工作很多,像是校園與鄰地交界處,原本長滿竹子、藤蔓,讓學生卻步,經志工團動手整頓後成為休閒空間,志工們也清理校園廢棄水池,改種蓮花並養魚,成為美麗的蓮花池,還動手將一間廢棄廁所改造成儲藏室,將閒置空間再利用,他強調,志工團沒有寒暑假,大家義務付出,只為了維護母校景觀。 龍船分校操場能隨時保持平整,志工團的貢獻不少。 偏區龍船分校也有校友聯誼會  難得的是,除了校友退休後返鄉參加志工團,龍船近年也成立「龍船聯誼會」,有近七十名會員,會員多數是龍船校友,也有曾在龍船服務過的,大多是教育界退休人員,因對龍船的向心力而相聚,雖分居各地,但每年兩次的聚會都會不遠千里而來,為的是對龍船及這塊土地的思念,其中住在台南市南區的劉連順,就因曾在龍船服務過,退休後不只參加聯誼會,還是志工團成員,經常開車到龍船當志工,並樂此不疲。  讓人好奇的是,龍船校友在教育界服務的特別多,光是學區的牛埔里就有七名校長、廿多名老師和主任,有人說是地靈人傑,也有人說牛埔農塘有處人稱「文昌筆」的地景庇佑,因此「拿筆」的人特別多,但無論如何,陳泰祥說,大家從早年艱苦的環境中成長,養成勤儉好學的精神,應才是重點。

Read More

疑路況不熟衝進魚塭 1死1傷

消防局特搜分隊尋獲落水少男,被撈起時已無生命跡象。(記者陳治交翻攝)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台南二名高職生中秋夜在友人家烤肉後,少男無照騎車載少女,疑不熟路況衝進公學路四段一處魚塭,適逢市警三分局偵查佐施奕任出遊聞聲,通報消防局救回少女一命,但少男救起時已無呼吸心跳,送醫後仍不治。  警方指出,十七歲陳姓少年及十七歲黃姓少女都是高職生,中秋夜在安南區友人家烤肉後,陳男騎車載黃女返回佳里區住處,疑不熟路況,衝進公學路四段一處魚塭,陳、黃二人掉落魚塭,黃女抓住水車呼救。  市警三分局偵查佐施奕任休假出遊,途經事發地聽到有人呼喊,起初以為半夜嘻鬧,將機車熄火後,才聽到救命聲,馬上利用機車大燈照射,在魚塭水車旁發現黃女,她不斷掙扎呼救「我快掉下去了,不會游泳,趕快救我!」同時指稱還有一名同行友人落水待救。  施奕任先通報消防局救援,之後找到一根木棍,因黃女離岸距離太遠,無法派上用場,警員只好在岸上鼓勵黃女,直到消防人員趕抵救起,黃女輕微嗆水,臉部擦傷,意識清醒,送安南醫院,並無大礙。  消防局特搜分隊出動救生艇下水搜救,歷經半小時,陸續尋獲落水少男及兩人共乘之機車,陳男被撈起時已無生命跡象,急救無效不治,確切死因有待檢警相驗。

Read More

佳里延平國小獲閱讀磐石獎

佳里區延平國小推動西拉雅文化閱讀,獲教育部閱讀磐石獎,十四日將北上受獎。 (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佳里報導  佳里區延平國小以「飛番走讀~延平悅閱.享閱.飛閱」方案,參與教育部一0九年度推動閱讀績優學校甄選,榮獲閱讀磐石獎,將於十月十四日接受表揚。 延平國小校長陳三億指出,學校是鹽分地帶的傳統西拉雅族故地,前兩任校長楊玉盆、何鑫憲積極推動閱讀,重現西拉雅的飛番精神,結合親師及校外資源,提升學生閱讀力,讓閱讀蔚為風氣,不僅曾獲選為百大晨讀種子學校,老師林秀菁更獲教育部閱讀推手。 教導主任周俊良說,這次參選的閱讀課程方案「飛番走讀~延平悅閱.享閱.飛閱」,主要是落實課文本位聽說讀寫課程,為培養閱讀基本功,帶領學生走讀學區西拉雅族文化資產,閱讀文化之秘,尋訪社區耆老、產業達人,閱讀生命動人的篇章、踏查社區百年三合院及廟宇建築,閱讀建築之美,從日常生活中深化學子的閱讀素養,透過閱讀生活書寫人生。 陳三億校長說,由於閱讀課程方案融入在地西拉雅人文元素,涵蓋讀書、讀人、讀土地三面向,所以從眾多參賽學校中脫穎而出,獲得閱讀磐石獎,除肯定校方的閱讀教育落實,在百年校慶前獲獎更別具意義。

Read More

安平漁港碼頭火燒船 疑煙火引燃

海巡人員二日凌晨巡邏行經安平碼頭,見一艘舢舨竄出火光濃煙,立即通報消防分隊協助滅火。 (記者王勗翻攝) 記者陳治交、王勗/台南報導  台南一艘停泊在安平漁港碼頭的舢舨船,二日凌晨傳出火警,海巡署南部分署第一一岸巡隊安平漁港安檢所安檢人員緊急通報消防局調派人車馳往搶救,火勢約十多分鐘被控制撲滅,船上施設燒個精光,消防局火調科上船拍照蒐證,初判舢舨起火疑是煙火引燃,但確切原因還有待調查釐清。  台南市漁港及近海管理所在安平漁港碼頭區懸掛「禁止施放爆竹煙火,違者依漁港法處三萬元以上十五萬元以下」布條,民眾不敢以身試法,與往年相比,碼頭區乾淨許多,不過仍有少數民眾在周邊燃放煙火。  消防局救災救護指揮中心指出,昨日凌晨二點廿三分接獲海巡署人員通報,指靠近安平觀夕平台的安平漁港碼頭一艘舢舨船起火燃燒,立即派遣四車、八人馳往搶救,發現舢舨船冒出熊熊烈火,消防人員擔心延燒,迅速出水灌救,火勢很快被撲滅,無人員受傷。  火調科人員上船拍照蒐證,初判舢舨起火疑是煙火引燃,確切原因有待調查釐清。陳姓船主說,安平漁港碼頭在前幾年的中秋節曾發生火燒船,沒想到自己也成了受害者,希望警方追查肇事者,但他也知道查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只能自認倒霉。  為維護民眾公共安全,市警四分局與台南市漁港及近海管理所、海巡署、消防、工務、環保局等,聯合組成跨域合作的查緝團隊,共同稽查取締無照販售爆竹煙火及違規燃放爆竹情事,中秋連假首日就開出五十一張勸導單。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