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美感教育共學 南大登場

台南幼兒美感教育共學社群增能課程,戲劇社群繪本角色扮演。(南大提供)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幼兒美感教育共學社群增能課程南部場次,本週在台南大學登場。國內疫情趨緩,參加情況踴躍。不僅全台各地,甚至有金門、馬祖、澎湖地區的教保服務人員報名。近兩百人透過團體共學腦力激盪,盼發展出所屬幼兒園的在地特色。 台南大學亞太美感中心承接教育部「幼兒園美感教育扎根計畫」,十一月分別於台北、台南舉辦幼兒美感教育共學社群增能課程。台南場次邀請專家學者進駐工作坊。 南大藝術學院院長林玫君將「逃家小兔」故事融入戲劇課程,饒富趣味的肢體展演,加上即興改編創意,博得滿堂彩。明新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教授廖美瑩,帶領學員運用校園中的鬆散素材玩音樂。講師邱泓璋透過攝影專業視角,傳授人像構圖秘訣。拾穗屋蔬食料理餐廳講師韓竹珍取材大自然,讓大家在品嘗美食的同時,也能體驗餐桌美學。

Read More

〈宗教〉創建134年 大甲文昌祠史 2書錄點滴

已具134年歷史的大甲文昌祠。(記者陳榮昌攝)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大甲區市定古蹟文昌祠,台中市政府耗資3千多萬元整修後竣工,區公所著手規劃地方讀書風氣及觀光文化事業。地方人文工作者張慶宗,兩年來追溯文昌祠134年來的廟史及傳統科儀等諸多鮮有人知的點點滴滴,完成「入聖廟行大禮」、「及百年紀錄」兩本書籍。區長顏金源表示,時下已邁入21世紀,國人對環保觀念十分注重,因此到文昌祠祭拜時,不燒金紙,採用以米代金,拜拜也只點一炷香條、表達敬意即可。 已具134年歷史大甲文昌祠,區長顏金源(右)推動觀光,張慶宗老師(左)追溯廟史,完成「入聖廟行大禮」、「及百年紀錄」兩本書籍。(記者陳榮昌攝) 張慶宗說,文昌宮祠興建於清光緒13年(西元1887年),計134年的歷史,是大甲第一所公學校,堪是舉賢育才文教先器,作為海線地區的重要文廟,大甲文昌祠逸近馳名,廟環境非常優美、祈求學業進步、考試金榜,不乏甲安埔地區的信眾,遇邊的后里、豐原、苗栗、苑裡也有許多的學子,也大都能如願,廟裡譽榜貼得滿滿紅彩單隨風洋溢著喜氣,這是歷年有關經營文昌祠者的努力成果。 文昌祠曾被內政部列為三級古蹟、後改縣訂及市訂古蹟,從開創至今,已達134年,政府編列經費整修四次,經由張慶宗仔細將清朝、日據、光復、現代各種不同時期的文史記載,鄉普口述或今建物觀察,並有日時期志賀哲太郎老師愛的教育等圖文並茂成冊。 區長顏金源表示,文昌祠供奉文昌帝君、梓童、魁星、文判等,全是清朝時期,以土製再上漆,國內很少有此種土製神像,顯得彌足珍貴,每逢考期,常駐有莘莘學子就讀,地方讀書風氣極盛。早期祭拜求帝君的供品或祭典,都有其傳統規條,十分繁複,為了符合時代環保,用吉祥蔬果祭品、不燒金紙、焚一炷香就告完禮,不過為了發展觀光,公所大力推動地方藝文爭取遊客參與,讓大家見識大甲百年古廟的風采。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