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日報董事長陳樹(左四)在雲林鄉親陪同下,和雲林縣長張麗善(中)團隊見面會談。 (記者楊淑芬攝)
採訪團隊:董事長陳樹、記者楊淑芬、記者陳正芬
執筆:記者楊淑芬
筆者是雲林子弟,懷著對故鄉崇高感恩與深摯懷念之情,跟雲林縣張麗善縣長聯繫,期能返鄉拜訪請益。讓人感佩及感動,張縣長深心、盛情與寶貴安排,在很短時間內排除萬難、全力促成,撥出近五十分鐘分享施政理念、日頭花的典故、何以一天當七十二小時來用;以及她三年多來各項重大施政構想與成效,令人印象深刻。
張縣長談到幸福雲林、永續上場,有六大核心價值,都非常完整,其中共容共融,還有服務效率以建立嶄新公務文化,都令人期待;她在施政報告中提到十二面向,六大主軸,抓到雲林的命脈,她推動綠色產業,從農業到產業,從治安到交通,治水到永續環保、綜合社會福利館,都極具創意,令人眼睛為之一亮,期許亮點之下還要更深化。
其中最吸引人的是,筆者請問她除把禮義廉恥在各小學掛上去外,有沒有更具體的作為?出人意表的是,張縣長娓娓道來,她如何以精緻教材,分層次善用時間,透過老師巧妙教導,深植到每個學生腦海中,推動以來,學生家長佳評如潮,也為身居雲林的家庭倍感榮幸!
其次,為了滿足筆者對教育、文化觀光與工商發展的興趣,她隨後委請副縣長謝淑亞、教育處長邱孝文、文化觀光處副處長蘇建蒼、工策會總幹事張耀文等人進一步深談。謝淑亞副縣長曾任雲林縣古坑鄉長,說明她對張縣長施政構想、從政精神的佩服、支持與配合;邱處長談到他編印及推廣禮義廉恥教材的作為、辛酸與成效;蘇副處長詳談四百年來雲林與中華文化歷史淵源,三橫三縱發展雲林觀光文化的作為與卓著成效;張總幹事談到他推廣工商發展與企業轉型的願景、經驗與成效,都讓個人深為感動與敬佩!
同行而來的蘇副議長辦公室鄭東來主任,對此次訪談也表達對張縣長、謝副縣長團隊的高度敬佩與肯定,還建議深化宗教意涵與文化洗禮,發揚佛陀偉大胸懷,讓雲林縣民及來自各地人民,有更深體會,雲林價值會更高。整體而言,這次的訪談,非常有意義、有價值!而且非常順利、圓滿、成功。
中華日報董事長陳樹(左)訪問縣長張麗善,兩人互換禮物。(記者楊淑芬)
訪談後筆者深深感慨,原只是帶著感恩圖報的心前來訪問,也因過去故鄉東勢受到前縣長張榮味很多關懷與照顧,臨時安排中華日報同仁前來,所見所聞都讓人喜出望外、超越期待。
其中,聽到邱處長說品德教育推廣有十餘個縣市前來了解、觀摩,都反應奇佳,尤其台北市柯文哲市長也認同,此種推動方式讓他肯定與佩服。當前教育政策由中央制訂,教學課綱不斷更動,令人擔憂中華文化斷層,雲林縣深耕品德教育,讓雲林不是只有農業產業,現在已成文化良田,真有雲林之光的榮耀感!
筆者浸淫及推廣中道領導文化多年,深刻體會推廣中道讓人類更幸福、地球更美好,尤其融合儒釋道的中道,涵蓋佛教的慈悲和智慧、儒家與道家的仁義道德,甚且涵蓋西方宗教的小我大愛。張縣長扎根於下的品德教育,給我很大的啟發。相同道理,循此經驗,未來中道的推廣,也更可發揚光大。
張麗善縣長,張是展揚、麗是美麗、善是善良,有賴張縣長把美麗善良發揚光大。她一向以「日頭花」的熱情從政,日頭花中間如是禮義廉恥、八個花瓣可以發揚八德,陽光普照,雲林撥雲見日,有更美麗的天空;期許家鄉雲林更蒸蒸日上,張縣長任重道遠,祝福她從政之路更寬廣更長久。
(撰文∕陳樹,中華日報董事長)
一村里一食堂 長輩食在幸福
雲林縣推動一村里一長青食堂,在長青食堂中,張麗善與長輩共餐,殷殷為長輩夾菜。 (雲林縣府提供)
民以食為天,為讓老人家吃得飽、吃得快樂,張麗善上任以來積極增設長青食堂,從原來六十六處增加到一百五十處,「一村里一長青食堂」是她的終極目標,要讓全縣三九二個村里長輩,都能感受最家常的幸福。
為體察老人家的心意,並落實政府美意,張麗善也經常到長青食堂,和老人家共同進餐,尤其是重陽節都可以看到她親切的打菜、共食,讓老人家用餐備感溫暖。目前因疫情不開放室內共餐,僅提供外帶與到宅送餐服務,有許多長輩不到十二點就迫不及待來取餐,可見長青食堂對他們來說有多重要。
張麗善表示,雲縣是農業大縣,青壯年人口外流嚴重,已是全國老化第二高縣市,並有逐年增加趨勢。面對雲林縣人口老化問題,縣府持續推動社區整體照顧,除了長青食堂政策,以供應在地老人獲得營養、落實長者照顧,希望從餐飲服務做開端,結合其他福利措施,譬如樂齡中心、長青學苑、建立社區關懷據點、日間托老、日間照顧、巷弄長照站等種種措施,來照顧縣內長輩;同時陸續推動許多措施,如電子乘車票證,鼓勵長輩多到戶外,並持續改善各鄉鎮市老人會館環境,設置幸福專車供老人搭乘,以供縣內長輩踴躍參加各類活動,增進人際互動社會參與,讓長者們生活有尊嚴,建構雲林縣為高齡友善的幸福城市。
重拾禮義廉恥 助學童尋回核心價值
雲林小學生展示他們不同年級不同的品德教育課本。 (雲林縣府提供)
二0二0年是雲林縣品德教育元年,張麗善主張把消失在校園的「禮義廉恥」掛回來,元旦那一天就在她母校馬光國小掛上禮義廉恥匾額,並在二月份開學日,全縣一五三所小學重新掛回「禮義廉恥」匾額,期望重拾共同校訓,讓雲林成為有品有禮的城市。
張麗善說她讀書的時候,每天一進校門抬頭就看到禮義廉恥四個大字,在老師耳提面命之下,大家對禮義廉恥的定義都很清楚,禮是規規矩矩的態度、義是正正當當的行為、廉是清清白白的辨別、恥是切切實實的覺悟。然而隨著時空背景轉換,這幾個字被遺忘了,她深覺有責任及義務讓這四個字在孩子們內心萌芽,找回禮義廉恥的核心價值。
二0二0年七月,雲林教育處發表「雲林有愛,品德Smile」教材,有課本、圖卡和手遊遊戲,這套教材是集合全縣校長、主任、老師,在前教育署長吳清山、國教院林信志博士等人指導下完成。
這套教材小學生人手一本,以「在地化、趣味化、彈性、多元」的理念,學生每週上一堂課,希望教出有愛、有品的學生。
雲林縣府自行編纂的品德教育教材,每個小學生都人手一套。(記者楊淑芬攝)
實施一年多,評鑑的方式是檢閱學生是否落實於平日生活中,從學生家長回饋,得知品德教育對學生生活有極大的改變;雲林成功的經驗也讓全國許多學校前往取經,連台北市也不例外;教育處長邱孝文表示,許多學校都希望移植雲林經驗。
小學品格教育成功之後,教育處正研擬再往下延伸至幼兒園,並且也可能往上發展到國中時期,這條禮義廉恥教學之路,未來還會繼續生根開花。
開台400年 細數大航海時代傳奇
開台四百年系列活動,重現雲林大航海時代的傳奇故事。 (雲林縣府提供)
台南市將於二0二四年歡慶「建城四百年」,二0二一年雲林則慶祝「開台四百年」,以歷史上大海賊顏思齊這個傳奇人物,揭開台灣大航海時代的傳奇故事。
顏思齊在一六二一年率十三艘船,在笨港登陸,且在水林建立「十寨」,主寨位於今水林鄉水北村顏厝寮,至今還有許多顏思齊遺跡,最著名的有馬蹄型聚落、七角井等,水林鄉過去有「開台第一庄」美譽,北港鎮公所也在圓環豎立「顏思齊先生開拓台灣登陸紀念碑」。
二0二一年,雲林文化觀光處舉行「開台四百年一六二一大航海時代顏思齊」系列活動,讓民眾感受大航海時代的冒險精神,在北港糖廠停車場的圍籬上彩繪了一六二公尺長的故事牆;訴說開台王顏思齊與十寨、媽祖來台文化、北港繁華清朝街景、媽祖遶境等故事,描繪大航海時代雲林樣貌。
雲林開台400,在北港糖廠展出顏思齊大航海時代的傳奇。(雲林縣府提供)
還邀請作家楊渡,開辦「顏思齊與大航海時代」文化講堂,透過顏思齊的足跡,細數雲林從過去到現在與世界的連結。楊渡表示,從顏思齊到鄭芝龍、鄭成功父子,這是決定台灣命運的關鍵三人。而顏思齊帶著鄭芝龍到台灣,正是那改變台灣命運的起始。
另外,雲林縣府也商借導演魏德聖《台灣三部曲》電影道具,在北港糖廠盛大開展。
相關報導:〈專題報導二〉追求 永續上場 成功翻轉雲林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