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廣角鏡〉永康復小3好運動攝影賽 溫馨

永康區復興國小三好風景畫創意攝影比賽,獲得低年級第一名的「爸爸我愛你」作品,父女表情流露出喜悅情感。 (記者汪惠松翻攝) 永康區復興國小推動品德教育,每年以不同方案推廣實踐「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三好運動,連續四年獲選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三好校園實踐學校」,其中今年三好風景畫創意攝影比賽不僅獲得家長支持認同,也發現親子共學溫暖互動的美感。 永康區復小自二0一八年起連續四年以不同方案獲選三好校園實踐學校,包括二0一八年以「三好6E品德網  復興兒童美德揚」方案首次獲選、二0一九年「永康復興行三好  復興兒童愛好行」。 另二0二0年「三好在復興 傳愛滿社區」、二0二一年「三好運動基因 深植永康復興」方案,更呼應SDGs之優質教育、消弭不平等、消除飢餓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校長杜雨霖表示,該校推動品德教育是以「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為綱目,統整出「有趣、有效、有恆」的教學課程與活動,輔以教育部創新品格教育之「6E」教學方法,結合教師、學校與家庭三股力量,並兼顧「三好學校」、「三好家庭」及「三好社區」三個面向進行規劃,今年著力於鼓勵弱勢家庭踴躍參與親子共學、社區共好的課程活動,以全面提升學生與學區居民的三好素養。 永康復小在推廣與實踐三好的過程中,看見三好運動的影響力,尤其在本學期規劃的三好風景畫創意攝影比賽中,更看到家長的支持與認同。這次比賽共有一一九件作品參賽,旨在鼓勵全校親師生從不同角度,捕捉生活中實踐三好運動時的動人人文風景。 各年段第一名作品各具特色,例如低年級作品「爸爸我愛你」中,女兒親著爸爸的臉頰,爸爸表情流露出的喜悅情感,讓整張照片更具有情緒感染力。中年級「相互扶持的感情」,自然呈現出朋友之間的互相幫助的情感,主題明確,構圖極具美感。高年級「幫爸爸搥背」作品,則可看到即將進入青春期的女兒正為父親搥背服務,父女一同享受著天倫之樂。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黃偉哲為第一線爭取防疫物資

市長黃偉哲十五日出席視訊會議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共商防疫新制,向中央爭取防護裝備、快篩等物資。 (衛生局提供) 包括防護裝備、快篩試劑等 中央允由地方衛局撥補再回補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十五日邀集各縣市政府召開防疫會議,市長黃偉哲向中央爭取第一線工作人員的防護裝備、快篩試劑等物資,獲得中央允諾協助。 指揮中心社區防疫組十五日說明「居家隔離與接觸者匡列新制」原則,目前密切接觸者匡列對象為「同住親友」,需進行三加四隔離。根據研究結果顯示,完整接種疫苗者的染疫與傳播染機率較低,未來建議完整接種三劑疫苗民眾可免居隔,直接進行自主防疫或自主健康管理七天。 另外,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也研擬「六十五歲以上民眾快篩陽性即給予口服抗病毒藥物」的構想,針對六十五歲以上快篩陽性且非居隔、居檢、自主防疫者,立即開立口服抗病毒藥物。 各縣市政府也就相關政策進行討論研究。指揮中心表示,防疫新制最快明天會有相關宣布。 黃偉哲也替全市血液透析機構和住宿式長照機構等第一線工作人員爭取防護裝備、快篩試劑等物資。中央對此允諾支援,由地方衛生局先撥補,中央後續也將回補防疫物資。

Read More

日篩2500人次 中正紀念堂防疫急門診 明啟動

  台北市增開中正紀念堂防疫急門診,16日下午試營運,17日正式啟動。 (翻攝自柯文哲臉書) 記者周閩生∕台北報導 台北市為增加採檢量能與台北榮民總醫院合作,繼北區士北科和南區木柵機廠兩處「車來速」運作後,第3個車來速中正紀念堂防疫急門診將於今(16)日下午試營運,17日正式啟動,服務時間自上午8時至下午8時,預估每日服務量可達2千至2500人次,現場規劃4線車道,4線同時採檢,提升採檢速度。 台北市府表示,北市目前已開設23處防疫急門診,其中包含3處親子防疫急門診快速通道,分別位於北市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兒童防疫門診、馬偕醫院新冠親子防疫門診、台大醫院台大親子疫病門診。 支援防疫急門診的台北榮總表示,中正紀念堂包含看診、採檢和給藥,預計分3班,每班服務400人,主要仍以預約為主,並有兒科醫師在場,為幼兒看診。

Read More

〈生活休閒〉海龍辛花園 府城名粽博物館

50多年前海龍伯推著推車沿路賣肉粽菜粽,這是至今兒孫們最珍藏的一張照片。 海龍肉粽成立80多年,每每打開粽子,撲鼻而來的粽香,入眼的大塊三層肉,令人食指大動;海龍肉粽由辛海樹先生創業,80多年後,辛家後人將父親的起家厝,位於神農街64號的老家改造成「海龍辛花園」博物館,即將於端午節過後正式開幕,開放民眾了解海龍歷史。 辛家大哥辛久雄(左2)、辛美英(前)、辛久銘(右)為起家厝蓋成博物館而努力。 海龍辛花園是辛家老大辛久雄懷念父母親,結合弟妹們的心力,一起合力完成;海龍辛花園是傳統神農街街屋,二層三進廳;以白色做為底調,搭以海龍肉粽開店以來的舊器物,做過的台南美食小吃,以及海龍家族成員,並且介紹神龍街屋形式,非常豐富精緻,也可做為台南的小吃史博物館,深具可看性。 位於神農街64號的海龍辛花園,是傳統二層樓三進式的街屋。 【圖與文/楊淑芬】 海龍伯和海龍姆2人的剪影,咧嘴而笑,歡迎大家到老家來玩。 海龍伯海龍姆攜手創業 一走進海龍辛花園,左邊牆壁上是兩個大剪影,嵌著海龍伯和海龍姆頭像,兩人咧嘴而笑,彷彿歡迎所有人到他們老家做客,溫暖而親切。 海龍伯原名辛海樹,小名海龍,具有天生菜市場的創業魂,7歲喪父,小小年紀走賣油吃粿,揹著鐵桶,邁著小腳快速跑著,只為保持熱騰騰的油吃粿,一家一家走賣,一桶接一桶,永遠保持油吃粿的新鮮和熱度,生意非常好;他身段柔軟,有禮貌,講話好聽,從小就嶄露做生意的天分。 海龍伯21歲娶陳玉,受僱台南傳統飯桌,學會煮油湯,他的手藝,也從水仙宮廟口小攤開始。海龍伯做生意有種「爭第一」的決心和魄力,要做就做最好吃,開賣以後又要賣得比別人好。 海龍姆陳玉天性賢慧溫柔,熱情好客,對待任何人都和顏悅色,也信任所有人,伙計請進來以後從不會主動辭掉,都是伙計做到不能做了自己辭職,她還會幫伙計打算,幫他們拉紅線娶妻嫁老公,每個在海龍肉粽工作過的伙計,一生惦記著她,一起在水仙宮做生意的老朋友無不懷念她。而媽媽的精神也影響所有的孩子,辛家兄弟們開創事業記取媽媽的艱忍誠信,姊妹們溫柔好客,烹煮好手藝也都是媽媽的遺傳。 入門右手邊的6米平方小空間,是一家7口人睡在一起的小空間,目前剛好做成一個小花園。 一家七口擠六米小房間 海龍辛花園左手邊則是一個6米平方的空間,這個小房間裡,是海龍伯夫妻孕育5子女的地方。海龍伯剛到水仙宮口做生意時,在神農街64號分租一個小房間,就在進門右側,緊靠馬路,有一方小窗戶,剛開始只有2夫妻和出生不久的大兒子辛久雄,後來老二到老五陸續出生,一家7口擠在小房間裡,白天孩子要吃飯做功課,會放張小桌子在床上,一到晚上把桌子搬開,一家7人排排睡。 這方小天地也如實呈現在海龍辛花園裡,現在剛剛好建起一座小小的花園。 海龍伯肉粽做得好吃,生意愈做愈大,海龍姆又善於理財,兩夫婦陸續把神農街66號這個老家慢慢買齊。辛久雄回憶往日情景,當時這個老家住了很多戶,爸爸先逐步買下一樓一個一個房間,最後等二樓的住戶搬走之後,再把二樓買下來,整個神農街老家三進的老宅終於全部買齊了。 這個大粽子裝置藝術,陳列海龍肉粽的材料和製成方法。 粽子藝術呈現製作過程 海龍辛花園正廳,迎面而來是一個裝置藝術大粽子,擺滿了海龍肉粽的製作過程,海龍肉粽料多實在,祕訣在於肉燥先爆香,舖上糯米後,把粽料香菇、蛋黃、土豆,都放進肉粽裡,再加上一大塊醃過醬油的豬肉塊,粽子最上方再加上爆香過肉燥,全部包在粽子裡,粽香料多,號稱是最有CP值的台南肉粽。 菜粽,走的是極簡風格,糯米加上花生粒,花生的品質就非常重要,煮過但不熟爛的花生,吃起來有咀嚼感,還要帶著香氣,才是真正的台南菜粽。 海龍姆曾煮過的美食小吃都以圖片呈現。牆前的水壺是80年前使用的鋁製水壺。 海龍肉粽史台南小吃史 海龍伯的肉粽史,就是台南的小吃史,擅於做生意的海龍伯和精於烹飪的海龍姆,隨著季節推出小吃,烏魚來潮時,就推出烏魚米粉,過年盛產土魠魚,就煮土魠魚羹,夏天則是虱目魚粥,還自己發明豆腐羹,還有好吃的膨風豆湯和蝦仁飯,隨著季節和食材的變化,不斷推陳出新還有長年都有的米粉炒、香菇肉羹、味噌湯等,而這一長串的小吃大多是出自海龍姆的好手藝。 辛久雄的記憶中,媽媽是美食達人,手藝非常好,他年幼時偶而會跟著媽媽坐三輪車出門找美食大塊朵頤,媽媽有特別的天份,她吃過的美食,可以很快複製出一樣的味道,還可以調整更美味的比例。 後來因為肉粽大受好評,需求大增,再沒有多餘時間做其他小吃,定調以海龍肉粽、菜粽、一口粽一系傳承;而過去媽媽做過的所有小吃,也都以圖片形式,陳列在博物館裡。 老房子以前的木樓梯,剛好拿來做為陳列架。 二樓藝文空間有故事 目前二樓的空間規劃為藝文空間,採用自然天光,並且以榻榻米舖出一個溫韾的空間,可以舉辦小型講座,或是茶會、音樂會等活動。 過去二樓空間也曾經住過很多人,辛久雄說曾經分租給別人,也曾經住過從外地來台南的親戚們,有一段時間三弟辛久銘從台大畢業後在民德國中任教,他是橄欖球好手,曾是台南市省運代表,打9號位置,連獲23、24、25屆省運冠軍。 他在民德國中時帶橄欖球隊,曾拿下6屆全國冠軍,為台南風光的橄欖球史建樹不少;當時橄欖球隊集訓時,一堆學生就住在二樓,每天起早出門前粽子剛好起鍋,都讓這些孩子「呷免驚」,至今仍有許多當時的學生記著這段歷史。 孺慕情深 辛久雄與弟妹打造紀念館 海龍伯的大兒子辛久雄今年近80多歲,長住台北發展,從建築業退休後,心繫家族,一年有大半時間都住在台南老家裡,至今仍是家族的精神象徵,緊緊維繫著兄妹的情感,每年過年都會聚集兄妹在老家相聚,由姊妹們自己動手烹飪,席開3桌共度除夕夜。 他對父母孺慕情深,記得父母一步一腳印的起家歷史,親自書寫父母親的紀念歌謠,永久傳唱。弟妹們感於大哥的情感,共同協力完成海龍紀念館。 海龍辛花園由建築師劉國滄團隊設計打造,室內花園則由社區大學的園藝老師李武昌負責打造,整體簡潔明亮,蘊含自然韻味。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