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大公民營企業業績總表。(CRIF中華徵信所提供)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根據CRIF中華徵信所最新出版的「台灣大型企業排名TOP5000」結果顯示,受惠於多數國家選擇「與病毒共存」,全球景氣大反彈,2021年台灣在半導體業及原油、鋼鐵等原物料業領軍產品價格飆漲,海運因塞港呈現供不應求的榮景,總體經濟上呈現外狂熱內升溫,反映在5000大公民營企業(含金融業,以下簡稱5000大企業)的總體營運上,大賺「機會財」與「轉型財」。呈現營收總額、稅後純益總額、平均純益率、平均淨值報酬率同步創歷史新高;連同營收成長率、營收成長家數、稅後純益總額增加金額、5000大企業產業營收成長個數也同步創下2011年以來新高。2021年5000大企業共創造出「5大歷史新高」及「4個10年來新高」空前佳績,也可以說台灣進入史上最強供應鏈時代。
CRIF中華徵信所指出,2021年跨國供應鏈面臨斷鏈危機時,台灣在全球產業供應鏈的角色就顯得特別突出,因為比起其他地區如中國大陸、東協、印度,墨西哥和東歐的部份新興市場代工國家的供應鏈,台灣是最可靠且品質最值得信任的供應鏈,轉單或加碼訂單到台灣,是讓跨國品牌商最安心的事,這也讓5000大企業賺到「機會財」。
同時,在過去兩年疫情中,5000大企業獲利表現令人驚艷,與「實體零接觸」產業崛起相關,無論PC或筆電換機潮、5G智慧手機的滲透率、雲端伺服器的需求、遠距視訊商機,乃至電動車到元宇宙產業初生,台灣供應鏈無役不與。從上游的晶片設計,晶圓製造代工,ABF載板、被動元件、電源供應器、面板、太陽能電池、網路設備等電子零組件,延伸下游的資通訊產品組裝,台灣完全掌握了轉型升級機遇。
至於5000大企業所創的「五大歷史新高」中,第一個新高是,營收總額首度突破40兆元大關,創下42兆7,153億元的歷史新高。第二個新高是,在營收成長帶動下,稅後純益總額也創下5兆5,709億元的歷史新高。第三個新高是稅後純益總額較2020年的3兆3,163億元增加了2兆2,546億元,也為5000大企業營運史上,首次出現單年稅後益總額增加超過2兆元的規模,也因此使得5000大企業的平均純益率及平均淨值報酬率分別創下12.45%、11.5%的第4及第5個歷史新高。
此外,「4個10年新高」第一個是,2021年5000大企業營收總額較2020年的36兆8,915億元成長15.79%,創下2011年以來首次營收成長率達兩位數,且直接突破15%的成長率新高。第二個是5000大企業營收成長家數達到3,518家,也是自2011年以來的營收成長家數新高,並且營收成長家數突破7成,顯示5000大企業的營收成長的普遍性的。第三個是,營收淨額1000大企業中,有高達831家營收成長,也為2011年以來的新高,且是歷史次高;更顯示越大型企業的營收成長越強。第4個10年新高是在入榜的178個產業中,有高達147個產業營收成長,同樣創下2011年以來的產業營收成長個數的新高,產業營收成長家數並較2020年增加46個產業之多。
營收淨額達1,000億元以上的產業共有72個產業,較2020年增加了9個產業,且這72個產業中有高達50個產業營收成長率達兩位數,更較2020年增加了38個產業,顯見產業成長表現也存在普遍性和多樣化。
在72個營收達1,000億元以上的產業中,營收成長前10大產業,由航運業、證券商、積體電路設計業及合成樹脂及塑膠業,分別以營收成長率超過50%的56.43%,55.04%、53.61%及50.7%分居前4名。至於營收成長第5名至第10名分別為鋼鐵基本工業、化學品、其他化學材料及化學製品業、石油化學製品業、無店面零售業及基本化學工業,這6大產業的營收成長率也都高達39%以上。很明顯的這10大營收成長產業中,以產業上游及原物料產業為主,且原物料產業就占了5家之多。至於位於產業下游的僅有受益於疫情「實體零接觸」的無店面零售業。
同時5000大企業稅後純益總額連續兩年在疫情中呈現兩位數的成長,意味著大型企業已經透過美中貿易戰轉型及全球供應鏈重組找出新的獲利增長模式並開始發酵。CRIF中華徵信所指出,2021年5000大企業的營收、獲利雙成長不僅是受益原物料價格及消費市場報復性反彈和供應鏈拉貨的因素,也是台灣產業新一輪成長的開始。或許在2021年的高基期比較下2022年的成長幅度會小於2021年,不過更應看重的是5000大企業在全球各個產業供應鏈(特別是新興戰略產業供應鏈)扮演中堅且不可或缺的地位。發展關鍵在於如何在全球產業供應鏈中保持在一個技術高度領先與市場話語權的地位。簡而言之,5000大企業在全球產業供應鏈中如何「技術不被超越」、「核心不被淘汰」則是CRIF中華徵信所2021年看到2021年5000大企業強勁成長背後所關注的議題。
繼2021年CRIF中華徵信所提出「台灣產業新藍圖」概念,呼籲透過以「科技自主」的手段,整合台灣具有全球供應鏈產業優勢的產業後,CRIF中華徵信所再更進一步把「台灣產業新藍圖」,強化為「台灣產業『精』藍圖」,建議台灣要把全球戰略產業供應鏈的核心做大、做強。
在美中貿易戰和COVID-19疫情的衝擊下,全球供應鏈逐漸把中國大陸基地移轉至東協,以及供應鏈採「短鏈」來因應及布局,台灣產業的反應雖然已經很快;不過CRIF中華徵信所提醒,由俄烏戰爭可以看到美國及歐盟比美中貿易戰更進一步的靈活運用「經濟制裁」為手段,企圖建立全球供應鏈的新生態,同時也可以看到英特爾與韓國三星反制台積電的積極作為,未來也要防止經濟強國及台灣競爭對手以各個擊破的方式,裂解台灣供應鏈的情況發生。
因此台灣唯有規劃,精煉未來十年全球科技最關鍵的產業,讓台灣可以隨時無縫接軌,並且具有核心技術能力,保持台灣在未來十年全球戰略產業的關鍵地位。同時也要補強台灣在優勢產業關鍵供應鏈須倚賴進口的部分,拉高產業自製率,以減少進口的風險。
CRIF中華徵信所分析,台灣現在有5家兆元級的公司,分別是鴻海、台積電、仁寶、和碩和廣達,都是電子業世界級的佼佼者,再加上還有至少6家營收達3,000億元,以及10家營收達到1,000億元電子產業相關公司,實力非常堅實,有能力做前瞻布局,這正是「台灣產業『精』藍圖」的底氣。
如何篩選和規劃未來戰略產業,CRIF中華徵信所認為最需要的就是併購技術和獵取人才。所以台灣要把力度放在這兩件事上。第一對於人才的吸納與集中,一方面需要把智庫資源進行整合,成立未來產業學院,專司未來先進產業的研發,並且需要企業有針對性的引進全球先進產業的高階人才,讓真正的國際高階人才為台灣所用,這些珍貴人才無上限的網羅,這自然需要出龐大的代價。並且需要不受人才來台法規的任何限制,相反的不但不能限制,還要有讓他們有長住台灣的誘因,甚至願意歸化我國國籍的意願。
第二是對於先進技術的取得,要有計劃的進行合意併購。併購計劃可以分兩部份。第一部份是針對新創公司併購。對於美歐日甚至以色列的新創科技公司,予以扶植,並且有序的鎖定目標併購。第二是對於台灣最缺乏、並具有世界級技術的公司進行併購。這需要巨大的資金支持,台灣可以透過組合私募基金專司超級公司的參股和併購,只要取得兩、三家這類型公司的主導權,台灣在先進產業就有爭取足夠話語權的機會。
CRIF中華徵信所指出,5000大企業在2021年取得歷史性的佳績,已經再次證明了台灣產業在全球供應鏈的地位,不過面對全球供應鏈的變化,台灣產業的挑戰仍然艱巨,台灣想要在全球供應鏈扮演東方不敗,產官學必須有全盤規劃並有序及持續的前進。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