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藝家陳金旺長期在家鄉台中大肚山致力紅土陶器創作,他曾在台灣區運動會拳擊奪得金牌,獲得漢城奧運國手培訓資格。(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陶藝家陳金旺長期在家鄉台中大肚山致力紅土陶器創作,他曾在台灣區運動會拳擊奪得金牌,獲得漢城奧運國手培訓資格;也曾投入中華日報記者採訪工作,轉身成陶藝家後也大放光彩,曾獲得南韓清州國際工藝展、日本石川國際漆展、葡萄牙Aveiro國際陶藝雙年展等國際獎項也應大陸福建博物院邀請,以大肚山紅土為基礎的「天然泥的釉惑」到對岸辦個展,搖身變成大肚山紅土陶藝大師。
台中大肚山知名紅土常用在種植花生或蕃薯,陶藝家陳金旺對紅土有獨特感情,隱身在沙鹿區大肚山打造創作基地「窯谷工坊」,將它昇華為藝術典藏品,還與大陸建陽水吉、揚州儀征紅土結為姊妹土,發揚台中在地紅土成他另一種使命。
陳金旺從沒沒無聞的拳擊手,變成大肚山紅土陶藝大師。(記者陳金龍攝)
一0六年陳金旺曾應福建博物院邀請以大肚山紅土為基礎的「天然泥的釉惑」辦個展,開幕時他帶大肚山紅土和台中市文化局推薦函提到「加強兩地之陶藝交流,以地對地,紅土對紅土,深化友誼。」與建盞的故鄉建陽水吉紅土結為姊妹土;隔二年,器語茶香兩岸茶陶文化交流展在揚州儀征博物館開幕,陳金旺再度以大肚山紅土與儀征紅土做交流,把在地紅土文化發揚光大,他以紅土仿鐵鏽之作在歐洲兩大陶藝雙年展獲獎。
六十二歲的陳金旺被稱為柴燒魔法師,長期致力家鄉大肚山紅土運用於陶器研究與創作,他的奮鬥過程與成就,台中市政府新聞局最新一期「漾台中月刊」探人物特別介紹他;這位從拳擊手、新聞記者到陶藝家的故事。
陶藝家陳金旺希望讓更多人感受柴燒工藝之美,和女兒陳融仟規劃陶藝體驗課程,更捏出一隻迷你「犀旺」,已成為他獨特藝術標記。(記者陳金龍攝)
生於台中梧棲區的陳金旺國小時喜歡畫神像畫,升上國中後,更醉心工藝創作,自小就展現非凡的藝術特質,一直嚮往能考上當時省立大甲高中美工科,再順利進入大學,但學科不如人,一切無法如願,他與熱愛的藝術擦肩而過,成了遺珠之憾,最後選擇進入以拳擊聞名的沙鹿高工隨陳森宏教練打拳,取得體保資格到大學,為台中縣在台灣區運動會史上奪第一面拳擊金牌,並獲得漢城奧運國手培訓資格。
陳金旺文化大學畢業後,他曾婉拒大專院校體育教師聘書,隨父親腳步投身新聞工作,採訪工作接觸許多藝文界人士,他開始嘗試石雕、漆器、陶藝,三十五歲正式接觸陶藝,十四年前,對家鄉紅土的熱情,與妻在沙鹿大肚山打造個人「窯谷工坊」能喚起沙鹿早期是相思木炭窯重鎮的記憶。
陳金旺對家鄉紅土的熱情,在沙鹿大肚山打造個人「窯谷工坊」能喚起沙鹿早期是相思木炭窯重鎮的記憶。(記者陳金龍攝)
陳金旺說,他希望讓更多人感受柴燒工藝之美,和女兒陳融仟規劃陶藝體驗課程,更捏出一隻迷你「犀旺」,已成為他獨特藝術標記;現在看到各種型態的犀牛作品,總會讓人連想到陶藝家陳金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