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號誌及閃光號誌路口常車禍 內埔警加強未停讓取締

無號誌及閃光號誌路口常發生車禍,內埔警分局除提醒鄉親要注意外,也將不定時加強相關路口未停讓取締勤務。(記者鄭伯勝翻攝) 記者鄭伯勝/屏東報導 屏縣內埔警分局調查今年一月至八月中旬,轄內內埔、萬巒、泰武、瑪家等四個鄉鎮,共發生「無號誌路口」交通事故六十件,「閃光號誌路口」交通事故十二件,其中嚴重車禍案件佔四件,且三件嚴重車禍的一方為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內埔警除提醒鄉親要注意外,也將加強相關無號誌及閃光號誌路口未停讓的違規取締勤務。 依據內埔警分局調查結果,較易發生交通事故的「無號誌及閃光號誌路口」共有十二處,在內埔鄉有南寧路與民善路口、南華路與南華路一八六巷口、新東路與瀧觀巷口、里義路與明東路口、原勝路與原勝路四巷口、中林路四二二巷與聯通街口等六處。在萬巒鄉有平和路與光復路口、佳興路與民生路口、營區路與信敏路口及建興路與東山路口等四處。在瑪家鄉則有中山路與自立路口及忠孝路與自立路口等二處。 內埔警分局呼籲鄉親,「無號誌及閃光號誌路口」易發生交通事故。尤其是六十五歲以上長者,騎機車經過「無號誌或閃光號誌路口」,一定要先暫停並左右察看,依路權優先順序行駛。內埔警分局強調,今年以來已舉發路口未停讓違規案件達三八0件,為了就是提醒駕駛朋友正確交通安全規則,以保障大家生命安全。此外警方除加強取締「無號誌及閃光號誌路口不停讓」及「闖紅燈」等違規事項外,在執法的過程中檢查車輛有無懸掛假車牌也將是勤務行重點。  

Read More

南迴藝術季5件作品開展 引人走入南迴藝境

「第一道曙光」作品藉由純淨光亮的「光之環」,回應大自然永恆的精神。(記者鄭錦晴攝) 記者鄭錦晴/台東報導 一年一度的南迴藝術季開展,五件作品引人走入南迴藝境,縣府文化處指出,五件作品各別詮釋南迴人文的多元面向,歡迎遊客走入南迴,探訪壯闊的自然景觀,及體驗跨足藝術的文化之旅。 文化處指出,今年南迴藝術季以「光之迴境」為主題,首度採取邀請及徵選並行的方式,從四四件國內外藝術家參選作品中,徵選出三位藝術家,同時邀請南非及台灣二位藝術家參與創作。 位在尚武9420濱海休區的二件作品,「第一道曙光」藉由純淨光亮的「光之環」回應大自然永恆的精神,象徵地球生態環境的希望和集結共同力量。「新天使」以抹香鯨作為海洋的意象,期能喚起現今海廢漂流、海水污染與過度捕撈等的省思。 太麻里千禧曙光園區的「是那裏嗎?」作品,作者將兒時聽到的口傳故事轉化為創作靈感,三米高的人魚頭鋼雕造型,傳遞在潮起潮落間發送希望的光,讓人得到能量。 「是那裏嗎?」作品,三米高的人魚頭鋼雕造型,傳遞在潮起潮落間發送希望的光。(記者鄭錦晴攝) 太麻里華源海邊,「大地之母」以女性柔和的側臉,用漂流木營造如海浪般的飛揚髮絲,呈現的包容與生生不息的生命。 在南田親水公園的What renains,以穿透式設計讓人暸望太平洋,與大自然連結,進而省思人與大自然間的關係,並將排灣族圖騰融入到頭飾,提醒保存傳統文化價值的重要性。

Read More

農工智慧科技 幫乳牛量BMI 該增重、要減肥AI秒判

工研院開發的「乳牛3D體態辨識系統」結合專家經驗與AI分析,針對乳牛體態、體型進行辨識,建立數位化的國內乳牛體型資料庫,能減少牛隻的花色和牛體清潔度的影像干擾,取代耗時耗力的人工量測,精準判讀乳牛的胖瘦度分級。(工研院提供)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酪農業是辛苦又危險的產業,持續面臨人口短缺和經驗斷鏈的挑戰。工研院在農業部科技司與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經費補助下,共同整合農工科技,開發「乳牛3D體態辨識系統」,整合智慧感測器與AI人工智慧技術,精準快速掌握乳牛的胖瘦度分級,如同幫人類量測身體質量指數(BMI),酪農可依照乳牛體態,及時調整出最佳的飼育配方與策略,提高照顧效率,讓乳牛頭好壯壯,穩定國產乳源。 工研院表示,臺南柳營是全國最大的酪農區及鮮乳產地,創立於一九七四年的「桂芳牧場」,第二代經營者曾仁瀚不遵循傳統勞力密集的經營管理方式,積極導入自動化設備及智慧科技,包括從紐西蘭引進外型好似旋轉木馬的圓盤式擠乳機,只需花費十五分鐘就能擠好乳,減少人力作業負擔,也讓牛隻身處自在舒適的環境,擠出更香醇的乳汁;還有使用自動化仔牛餵乳機器人,能藉由電腦精準計算小牛的每日成長所需的進食量,確保每頭小牛健康成長。 曾仁瀚營造良好的飼養管理和獨立生產流程,讓桂芳鮮乳成為國內少數擁有產銷履歷的知名鮮乳品牌,如今桂芳牧場乳牛飼養規模已超過三百頭,平日除了餵食、擠乳、清潔等工作,還有一項重要工作就是觀察每隻乳牛的體態。 工研院智慧感測與系統科技中心執行長朱俊勳表示,乳牛3D體態辨識系統結合專家經驗與AI分析,針對乳牛體態、體型進行辨識,建立數位化的國內乳牛體型資料庫,能減少牛隻的花色和牛體清潔度的影像干擾,不但取代耗時耗力的人工量測,牧場管理者可根據3D影像辨識結果,精準判讀乳牛的胖瘦度分級,作為未來國內乳牛大數據統計分析資料庫的一環。 以飼養三百多頭乳牛,平均日產量約五噸鮮乳的桂芳牧場為例,過去每天要安排一至二人,每日巡場檢查牛隻健康狀態,每人需花費一點五小時,導入技術後,利用RFID(無線射頻辨識)感測器,能清楚判定每頭牛隻身分,牛隻只要走進擠乳通道,一秒就完成每日體態健康檢測,省下來的人力更可專注在牛隻營養補給與照顧,讓牛隻產乳狀況更好。  

Read More

收假前瘋玩一波 首選中研、象山公園遊戲場

象山公園兒童遊樂場。(台北市工務局提供)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八月底就要開學!歡迎還沒有出去玩的大小朋友、親子們走訪台北市南港區中研公園與信義區象山公園,感受公園生態與環境之美,不限時暢玩遊戲場,讓您在暑假玩得開心又盡興。北市公園處二十二日表示,中研公園及象山公園融入公民參與,在地方及公民團體的共同努力下,誕生兩座共融式兒童遊戲場。 公園處南港公園管理所莊國境主任表示,南港區的中研公園位於研究院路二段十二巷,園內擁有多種喬、灌木等觀花及觀葉植物也設有球場、跑道及兒童遊戲場等設施,屬於一座綜合性公園,其中,兒童遊戲場設有組合遊具、鳥巢鞦韆及沙坑等,遊戲場域雖然不大但卻很豐富,非常適合親子共遊。 信義區象山公園位於象山捷運站二號出口外,出捷運站即進入公園,交通非常便利,且生態景觀豐富,一向為市民朋友休閒的好去處。公園最具特色之處為發現台北樹蛙蹤跡,因此兒童遊戲場以「樹蛙歷險記」為設計概念,象徵樹蛙於水中、陸地、樹上的三態生活,讓孩童們自由的發揮,創造屬於自己的玩法。

Read More

守護尖齒檸檬鯊 中山大學合作研究登國際知名期刊

中山大學副教授劉商隱研究「尖齒檸檬鯊」,成果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 (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瀕臨絕跡的「尖齒檸檬鯊」,東南亞僅存東沙一處育幼場,每年都有穩定的幼鯊誕生,被視為鎮島之寶;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科技暨資源學系副教授劉商隱與真理大學合作研究發現,東沙的幼鯊們來自兩大家族,健康繁衍,若棲地遭破壞恐威脅生態,值得守護這片淨土,成果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Scientific Reports。 劉商隱與中山大學校友、真理大學運動管理學系副教授陳餘鋆及國家海洋公園管理處合作,探索東沙尖齒檸檬鯊幼鯊個體及親緣關係;他指出,全球檸檬鯊只有兩種,分布於大西洋的檸檬鯊與印度洋──太平洋海域的尖齒檸檬鯊,檸檬鯊分佈雖較侷限,但因歐美對軟骨魚類資源重視度高,在族群動態、遷徙、生殖行為等的研究都較豐富;而尖齒檸檬鯊分佈雖較廣,但依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物種紅皮書資訊,尖齒檸檬鯊族群目前已經達到瀕危等級,在東南亞數個國家都已經有地區性滅絕的危機。 東沙環礁為南中國海域唯一記錄到幼鯊穩定出沒的族群,根據二0一五年至二0二一年數據估計,平均族群數二一五隻;劉商隱表示,檸檬鯊是東沙的明星物種,習性獨特,相關研究顯示,母鯊有迴游出生地產子的現象,形成「育幼場」,幼鯊會待在分娩處附近淺水域成長至亞成體階段,才往較深海域移動。東沙島也觀察到每年春天懷孕的尖齒檸檬鯊會進入島周邊淺水區產子,春末夏初時像新生入學一樣有新幼鯊報到,且「新生兒」數量穩定。 瀕臨絕跡的「尖齒檸檬鯊」。 (記者王正平翻攝) 研究結果發現,幼鯊群間親緣關係遠,幾乎都只是單純的「鄰居」,雖然母鯊每胎可產下約十四至十八隻幼鯊,推測因自然死亡率高,最終島上成了獨生子天堂。另以主成份分析針對所有樣本進行分析後,顯示東沙島上的幼鯊可能來自兩大家族,但家族內多數是遠房親戚,僅共用育幼場,活動範圍並沒有領域性。劉商隱表示,這意味著東沙島為許多尖齒檸檬鯊母鯊的產卵場,更是南中國海族群重要的育幼場,過去無相關研究探討,附近也未曾發現其他棲地,更突顯東沙島的重要性。 劉商隱表示,在漁獲壓力甚高的南中國海,東沙能有穩定的幼鯊入添,主要歸功於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的管理與使用限制。如果失去這處育幼場,不僅尖齒檸檬鯊無家可歸,隨著海洋高階掠食者的消逝,將會迫使生態由複雜趨近單一化,最終人類餐桌上的海味珍饈也將不復存在。他呼籲,島上的開發與觀光,皆須進行完整環境影響評估,建立配套措施,以保護這片尖齒檸檬鯊育兒繁衍的淨土。

Read More

ㄚ比、ㄚ達不是提神飲料 未持有藥商許可違規販售可依法裁處

食安處前往雜貨店進行宣導。(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各式各樣的飲品琳瑯滿目,清涼解渴的飲料到能量機能訴求的飲品應有盡有,其中俗稱ㄚ比的維士比及俗稱ㄚ達的保力達B廣受青睞;台中市食安處二十二日指出,維士比及保力達B是含酒精內服液劑,屬於指示用藥,需持有藥商許可執照才能販售,未持有藥商許可執照卻違規販售藥品者,觸犯藥事法規定,可裁處三萬元至兩百萬元的罰鍰。 食安處指出,這類產品含有生藥抽取液、咖啡因、綜合維生素以及十%酒精等成分,屬於指示用藥,時常被當作提神飲料飲用,如長期過量飲用,可能對肝臟造成負擔,對健康造成潛在危害。此外,其內含酒精成分,對於駕駛或需要高度集中精神的工作,可能會造成不必要的風險,飲用前一定要按照執業藥師(生)的指示服用。 食安處針對檳榔攤、雜貨店或工地福利社等販售場所進行宣導和稽查,去年至今年七月已宣導及稽查業者計一二一家次,其中檳榔攤為六十二家次、工地福利社為三十家次、雜貨店及其他業者為二十九家次,加強宣導未具備西藥販賣業藥商許可執照,不得販售保力達B、維士比等指示用藥,查獲十五家業者違規販售,以違反藥事法處三萬元的罰鍰。

Read More

劍潭古寺愛傳揚 百萬捐款助宜縣弱勢家庭脫貧

  劍潭古寺為協助宜蘭縣內弱勢家庭脫離貧窮,今年第十七年捐贈一百萬元予宜蘭縣政府。(宜蘭縣政府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財團法人劍潭古寺為協助宜蘭縣內弱勢家庭脫離貧窮循環及推展社會救助,自九十六年起每年賡續捐贈一百萬元予宜蘭縣政府,迄今年已第十七年,累積捐贈已達一千七百萬元。 劍潭古寺與台灣水泥公司董事長同為張安平,長年關注與照顧宜蘭縣弱勢族群不遺餘力,廿二日由財團法人劍潭古寺總幹事蔡國嶼等人代表捐贈一百萬元,作為推展縣內弱勢家戶脫貧方案之用,使縣內家戶得以脫離貧窮循環。 縣長林姿妙表示,全球化時代帶來的貧富差距還在不斷的擴大,政府的責任更為重要,因此縣府運用公私部門資源辦理「儲蓄夢想~圓夢踏實脫貧計畫」、「陽光少年暑期工讀計畫」、「福氣家族自立脫貧方案」、「卓越生涯、翻轉未來─青少年從軍自立脫貧計畫」、「低收入戶購置電腦設備補助計畫」、「安心向學計畫」等多項脫貧方案,協助弱勢民眾累積經濟資產、人力資產、社會資產及心理資產,以「增權」觀點提升其社會競爭能力,讓弱勢家戶能逐步自立脫貧。

Read More

113學年度第一學期校長會議 張善政市長盼學生適性發展

一一三學年度第一學期校長會議,張善政市長盼學生適性發展培養各領域傑出人才。(新聞處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桃園市長張善政二十二日出席「桃園市一一三學年度第一學期校長會議」。張善政表示,桃園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城市,市府將持續推動代理教師全年聘期、國中小免費營養午餐、五歲幼兒助學金等政策,並於暑假期間辦理科技、科普、生命品德、藝文及健體五大主軸營隊活動,提供桃園學子更優質的教育環境,讓家長們得以安心、無後顧之憂地在事業上有所發揮,進一步推動桃園發展。 張善政指出,為培育桃園學子多元素養,去年桃園國際科技夏令營,首度引入生成式AI課程,引導高中生應用AI技術創作,實現多元學習模式,讓學子們透過體驗學習探索自身志向及興趣,盼能培養出各專業領域的傑出人才,為桃園、國家奉獻心力。 張善政也提到,自己曾於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系任教,身為教育界的一份子,更希望桃園教育越來越好,教育局編撰的《桃園市品牌學校理念與實務》專書於今日發表,為各校提供十二項品牌特色學校發展清晰及明確的指引,以利各校推展自身特色,並進一步發展多元品牌優質學校。 二十二日張善政表揚榮獲全國及全市殊榮的學校,亦感謝桃園市各級學校的校(園)長們與市府共同努力,並表示很高興能和桃園各級學校的校長齊聚一堂,就教育政策進行溝通與交流,期勉教育者齊心培育桃園莘莘學子。 教育局表示,桃園市一一三學年度第一學期校長會議以「發展學校特色,建構學校品牌」為主題,並推出包括「閱讀」、「藝文」、「科技」、「適性」、「優質」、「國際」、「活力」、「健康」、「品德」、「幸福」、「友善」及「生態」等十二項特色之品牌學校,期許各校能在校長及親師生共同努力下,結合內外部資源,發展自身學校品牌,更甚者,逐步擴展為多元的品牌學校。

Read More

新竹縣113年校長會議移師台南舉行 AI數位協作優化教育量能

新竹縣一一三年校長會議移師台南舉行,邀請台南大學師培中心師資分享AI數位衝擊下教育合作新觀點,優化校長領導量能。(記者彭新茹翻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新竹縣一一三學年度校長會議廿一、廿二日於國立台南大學登場,今年以「全人教育、教育科技化、國際移動力」為主題,邀請台南大學師培中心師資分享AI數位衝擊下教育合作新觀點,並安排二所學習扶助領航學校現身說法,提供優化校長課程領導量能,共創竹縣教育新風貌。 教育局指出,校長會議內容包括教育政策溝通、學校實務探討及分享回饋,以精進教學、教育協作組織與策略聯盟實務、學習扶助增能等議題為主軸,期待增進教育政策溝通,進而凝聚共識。 台南大學師培中心組長曾碩彥分享「教育協作時代下的學校實務新思維」,引領教育領導者提供更多元的思考角度,了解教育組織協作的必要性,探討AI與數位協作思維如何應用於教育領域,分析在AI數位衝擊下教育合作的新觀點。另安排台南市鹽行國中、篤加國小,進行學習扶助領航團隊分享,優化校長課程領導量能,盼延續竹縣學子學習熱情。 縣長楊文科感謝校長們平日辛勞外,更期勉所有校長勇於承擔、莫忘初衷,為教育使命「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奉獻,擴展「春風化雨,桃李滿天下」胸襟,走出新竹縣,走向世界交流,在科技發展衝擊之下,應建立新思維、新觀點、新角度,為竹縣教育打造優質品牌。 教育局長楊郡慈表揚竹縣各校亮眼教育成效,期許校長們勇於創新突破,共創教育新風貌,感謝台南大學校長陳惠萍協助,期以精進教學專業增能講座,相互分享辦學理念,提升竹縣校長宏觀視野,洞察脈動再創學校教育新契機,努力發展各具特色之校園文化。    

Read More

宜蘭官學合作 推展科技與智慧樂活學習城市

宜蘭縣政府聯手佛大打造智慧學習成市。(宜蘭縣政府提供) 記者張正量/宜蘭報導 為推動宜蘭成為科技與智慧學習型城市,宜蘭縣長林姿妙二十二日前往吳沙故居參與教育部委託暨南大學到進行的訪視活動,縣長表示,宜蘭縣相當重視終身教育的推動,期盼打造「宜蘭就是一座學習型城市」的理念,讓觀光產業提升,同時增加民眾的學習力與知識力。 這起參訪活動,宜蘭縣府同時邀請共同推動學習型城市計畫的佛光大學,縣府表示為傳承「宜蘭經驗」,佛光大學受教育部補助及配合縣府經費共一佰七十六萬,努力實現宜蘭成為健康低碳家園、韌性線性城鄉,以宜蘭河、蘭陽溪和冬山河為宜蘭縣之三大生活水域,逐年延伸推廣,為學習型城市理論的基底,將「文化創意加值」、「智慧旅遊加值」、「城市品牌行銷」及「身心靈養生樂活產業」四大目標計畫,將地方文化資源作為與身體感官、文化認同密切連結的沉浸式終身學習場域,開展多元永續學習,提升厚植宜蘭縣整體的終身學習文化。 學習型城市是一個能有效動員各種資源以提升教育體系的全面學習,同時創造充滿活力的終身學習文化之城市,也歡迎民眾填前來報名參與。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