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Views
〈 府城廣角鏡 〉企業社會責任與業務緊縮處理機制(上)
近期從中美貿易第一輪談判簽署後,以為國際間紛爭近二年的經濟無解,應可以獲得舒緩;然一0九年新春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的蔓延,為全球經濟又再度投下震撼彈,全球除了面臨疫情的壓力外,更是讓企業在經營與社會責任下,成為現況中的處理難處。
某一企業,為一具社會責任之近五百人之企業,原經營困境因中美貿易戰下,為調整公司經營素質,已作人員之優化改進,即所稱之組織再造及人員的獎勵員工提早退休的鼓勵措施,原以為應可為公司帶來更精進的組織氣氛,但這次的疫情,因國際採購及國際的下單驗收,片面縮減,致公司經營業務能見度只剩原來不到百分之四十,故公司不得不作人員的緊縮決定;但面對企業人力減縮百分之二十五的決定,該以誰為裁減對象?便成為一個不得不面對的選擇了。
而這段期間,企業主為因應未來營運能量的發展,不得不作必要的營業內容調整、業務緊縮、裁員或關廠的決定,這該說有何正確的決定,相信只有處在當下的企業主或勞工所能體會的處境。
首先從企業社會責任與經營困境的兩難來談。由於現今企業經營,除應追求利潤、股東權益及員工之福祉外,亦要求應對社會上貢獻責任,即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簡稱CSR),然而企業社會責任並無公認定義,惟通常之要求,即企業之經營應超越道德、法律及公眾要求的標準;因此,企業除了考慮自身的財政和經營狀況外,也要加入其對社會正面價值和環境所造成的影響的責任。
但理想的企業責任,在面臨環境的更替、局勢的困境及現實的抉擇,讓企業不得不作必要的決定及痛苦的選擇,而這樣的決定,在現今的條件下,便面臨重要的經營選擇。
其一,企業社會責任與股東權益。企業經營的宗旨,在於如何追求成長與永續經營,及提供股東應有之投資報酬,此為企業經營之基本本質。但在此時刻,由於常見企業因企業之社會責任之要求或稱之為企業文化,故在面臨公司業務緊縮或經營危機時,往往未能有明快或睿智的作為,進而造成更大的經營危機及傷害的擴大。故企業社會責任,是否應有所取捨,即成為應如何妥適處理及以傷害最小的處理哲學。
其次,企業應衡量景氣衝擊與經營困境壓力。這一次的疫情何時才能有所平息?各方看法不一。原以世界衛生組織(WHO)之說法,恐應不致於過度蔓延;然近日之局勢,恐怕已不是六個月就有機會平息,反而是今年就國際的角度來說,便成為一個最大的黑天鵝事件。
近期短時間的國際前景不明、人心浮動及歐美國家難以抑制疫情下,面對繼續經營與否,便成為現今企業正在決定後續的處理過程中,所要面對的每個時間點。就筆者觀察,從今年一月中國大陸封城、美國及各國撤僑,進而韓國及日本等國,對於生產及重要組件停滯,至三月歐美疫情擴散,而這些國家又導致國際經營方向不明,更是加大國際經濟局勢的傷害;因此,在今年十月,國際經濟情勢能否有所平穩,恐仍是未定之天。 (作者為諭律國際企業諮詢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