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後壁玉米田 環局採樣法遭質疑

 環保團體製圖,凸顯正常採樣與台南市政府採樣的不同。 (台南社大提供)
 記者翁聖權/後壁報導
 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四日上午在立法院公布農試所與環檢所檢測台南後壁玉米田土壤結果,六點採樣中有三點鉻與鎳超過土壤管制標準最高超標十倍,與台南市環保局公布的原生土壤檢測合格有很大的差異。台南社大環境小組召集人黃煥彰質疑,市府之前的採樣方式很不合常理,刻意迴避採取表面土壤。
 黃煥彰說,農試所與環檢所檢測後壁玉米田土壤,為何與環保局公布的原生土壤檢測合格差異很大?答案是市府的採樣方式很不合常理,刻意迴避採取表面土壤當樣本,因為這樣就不用依法行政公告該處農地為土壤「汙染管制場址」。
 他質疑市府因無心面對後壁玉米田土壤汙染問題,所以一路走來荒腔走板。四月一日說,土壤檢測都沒問題、可復耕;四月廿七日環保局與土汙基金又說上層因都認定為廢棄物,所以不用檢測總量。「廢棄物上種玉米可採收,休耕可申請補償,實在很奇怪。」
 黃煥彰指出,到底農地土壤是「廢棄物」?或是「汙染土壤」?仍有很大的爭議。環團認為農作是種在「土壤」上,當然要以較嚴格的總量法,測量土地受到重金屬汙染情形。環保署堅持只針對棄置「廢棄物」來處理,用較輕微的溶出法來檢測廢棄物中的汙染。
 黃煥彰強調,長期以來,測「廢棄物」的溶出法,通常較測「土壤」的總量法,得出較少數據,讓汙染製造者只需清運,無需擔責。如果農作物可以種在「廢棄物」上,用較輕檢測方式,得出較少汙染,那麼,台灣農業還有前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