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 全球探索 〉正確認知軍售,穩定對美關係!

張競

近日媒體傳出美國將對台出售F16系列戰機。圖為目前中華民國空軍服役中的F16戰機。(取自中華民國空軍臉書)

對於外傳美國有意售台四架無人偵察機,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指「中方對此堅決反對」。(取自中國大陸外交部網站)
 自蔡英文總統二0一六年上任迄今,美國對台軍售共七次,總價約一百三十二點七四億美元(約新台幣三千九百八十億元)。近日,還有媒體報導,美國擬首售台四架無人偵察機,總價約六億美元(約新台幣一百七十六點四億元),我國防部目前未予評論。
 美國對我軍售為一九七九年中美斷交以來,台北與華盛頓維繫實質往來關係最為重要環節。國軍透過軍售關係,不但能夠獲得軍事裝備,更經由配套之教育訓練課程,以及整體後勤作業,獲致掌握全球軍事思維,以及與國際武器科技發展保持同步脈動關鍵管道。
 而北京對於台北與華盛頓雙方至今仍維繫軍售關係表達極度不滿,此因當初美國與中國大陸關係正常化談判過程中,北京提出「斷交、廢約、撤軍」三項條件;但是,在華盛頓突然宣布與我斷交當時,雙方在調整關係善後談判過程中,美國對我保持軍售關係,就成為雙方維繫交流往來重要依據。

美國對外軍售 基於美國利益
 自此,美國對我軍售,在相當程度上變成了美國對台安全承諾象徵,也成為台北與華盛頓互動關係的溫度計,但也因此讓台灣社會對於美國對台軍售產生諸多誤解,甚至是完全不切實際的期待。
 許多美國政治評論家經常會認為,美國對台軍售已經過度政治化,在諸多時刻變成為了維繫雙方關係的刻意作為,而非維持中華民國國軍實質戰力的專業、嚴肅採購需求。話雖如此,但若細究美國對外軍售政策本質,其實,軍售本身就是充滿政治性,絕對不能將其單純定位成軍事品項的交易行為。這必須從幾個面向嚴肅看待:
 首先,依據美國本身法律規範,美國政府對外出售軍事物資或是武器系統,乃至於軍事科技或是資訊,再加上適用於軍民兩用的科技產品或技術資料,甚或是提供相關測試驗證作業等勞務出口等,其最基本使命在於支持美國本身的國家安全利益,而此種國家安全利益確實也涵蓋支持美國軍事國防產業的國際市場。

美國對我軍售在相當程度上變成美國對台安全承諾象徵。圖為美國出售給台灣的基隆級飛彈驅逐艦。(取自中華民國海軍全球資訊網)
美國積極管制 各國競相援引
 因此,滿足求售國的軍事採購需求,透過對外軍備銷售替國防產業創造利潤,在理論上,根本就不是美國對外軍售政策考慮目標。所以,在全球軍備市場體系實際運作下,千萬不要天真的以為手中有錢就是大爺,軍備交易過程雖然具有商品銷售特性,但絕對不能將其交易特性與普通商品相互混淆。
 有許多民眾認為,美國軍事工業集團能夠左右美國軍品對外出口,儘管國防產業商會確實會透過遊說過程,爭取輸出許可銷售特定對象,但若是認為軍火商能夠打通所有關節,其實是項普遍性的誤解。
 其次,美國是全球推動輸出管制最為積極的強權,各項軍事武器輸出管制清單最為完備周詳,許多針對特定對象所管制輸出的軍備產品,基本上是絕對不可能透過軍售管道獲得。美國所建立軍事品項輸出管制標準,經常會被歐盟或是相關國家所採用。同樣的,對於軍民兩用科技輸出也是管制嚴格,且相關的管制規範與清單,全球各國也競相援引為運用典範。
 再者,就是我國多年來對美軍購種類繁多,有些確實是能夠依據國軍本身建軍規畫需求順利籌獲,但有些特定武器系統或是儎台在籌購過程當中,確實是經歷多項波折與艱苦歷程,最後才順利達成軍事採購作業。國內許多政治評論者或是軍事觀察家,經常會胡亂詮釋成台北與華盛頓間關係不理想,但其實真正內情往往超出各方想像。

粥少僧多 未必能尋獲生產線
 若是檢討、回顧不同軍事品項採購過程,其實也無法完全認為是美國政府在政策層面上有所刁難。只是若遇有相關國防產業廠商生產線已有訂單,就算能夠獲得輸出許可,華盛頓軍售政策主管機關也願意放行,但就是無法安排進入生產規劃期程下達訂單,此時也就無法歸咎於美國政府政務主管高層。在此情況下,對於向台灣出售軍備支持力道不足,只能說確實是粥少僧多,無法順利找到供應商源所致。
 此外,對美軍購有時未必見得是會完全由台北所發起。此因有許多能夠臨時籌獲的軍備品項,都難以事先預期;特別是當許多美國現役武器系統或儎台,會隨美軍研發更新、換代的步調,突然成為過剩軍品而進入軍備市場對外出售。
 儘管此等軍備品項並非軍品,但其仍可服勤多年,就其實際作戰性能對比成本效益,再考量經過實際服勤、甚或是戰場驗證,以及最重要的是極為划算售價,通常就會成為國際軍備市場上炙手可熱項目;在此種狀況下,國軍確實是有可能經過審慎選擇,願意採購美軍除役轉售之軍備品項。

體制設計完善 仍會人謀不臧
 不過,也曾有美軍除役軍備品項,在服勤期間紀錄不良聲名狼藉,此時,對外開放轉售時就會四處碰壁。其實,國軍本身也不願買問題叢生的武器裝備,更不希望在後續維修保養及使用上傷透腦筋。國內許多政治評論者在談話性節目中,針對美軍除役轉售之軍備品項,經常會戴上有色眼鏡看待此種採購,並且給予極為負面評價;其實,應該以持平態度來看待此類對美軍購,不要不分青紅皂白,在未理解全盤狀況前就全盤否定。
 最後,思考對美軍購問題,要先理解天下所有的體制,不論怎樣設計完善,最後必然都會出現人謀不臧與投機取巧情事,而且,美國國防產業在其中進行遊說、運用各種手法疏通管道的情事,其實也不必感到意外。
 但就美國對台軍售整體說來,因為整個程序必須經過公務體制審核,同時受到美國政府機構與國會監督,儘管就決策與過程透明度來說,因有軍事保密需求而未見得會全盤對外公開,但相對上因為有層層管制,弊端確實較少。而且,此種政府對政府間的採購作業,雙方都很審慎行事,諸多名嘴的捕風捉影實不可信;國人唯有正確認知軍售,方能穩定對美關係,絕對不假。
(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張競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