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普篩2派交鋒 莊人祥:續增檢驗量能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武漢肺炎普篩、抗體檢測等近日引發熱議,學界23日舉行「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研討會」,針對抗體檢驗的優缺點進行論述。對於抗體篩檢,有學者認為抗體半年就消失,有急迫性;但也有學者認為,除了要排除偽陽率,新冠病毒將來是否會改變抗原性也還不確定。
 彰化縣衛生局推「精準篩檢」,在上千名居家檢疫者中採檢出1名無症狀的自美返台少年,因未事先通報,引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派政風單位調查,連帶使台大公衛學院與彰化縣衛生局合作的萬人血清抗體檢驗,也被熱議。
 「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研討會」由台灣微生物學會、台灣臨床病理暨檢驗醫學會、台灣長期照顧感染預防暨控制學會等多家學術單位共同舉辦,包括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台大兒童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李秉穎,及台大公衛教援陳秀熙、詹長權等人面對面交鋒。
 莊人祥表示,面對武漢肺炎,指揮中心採取正確阻絕,以進行及部署相關檢驗,目前一天檢驗量能可達7400件,且仍持續擴增檢驗量能及網絡,以因應可能的疫情大流行。他並對醫師、檢驗機構的檢驗國家隊,致上最高敬意,盼藉由檢驗防制的工作控制疫情。
 對「免疫護照」概念,首位發表演講的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表示,一般感染者康復後會產生保護性抗體,但新冠病毒很會變異,將來是否會改變抗原性,即使產生中和抗體,能否應付將來的趨勢也還不確定。
 至於英國研究指出,武漢肺炎不會消失,必須定期施打疫苗,並會像流感一樣存在。施信如表示,SARS疫情很快消失,但新冠病毒會不會如此還很難說,因為武漢肺炎以感染2000多萬人,很有可能像流感有可能,或是幾年就要換1次疫苗。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認為,血清抗體調查可了解區域傳播狀況、找出無症狀個案,和了解群體免疫力,除了有科學證據證明台灣感染率低,也才能對未來疫苗研發有幫助。
 同時,血清抗體約半年就消失,陳秀熙表示,現在不做抗體檢測的話,就沒有重複測量的資料,將來對疫苗研發就會有影響。
 指揮中心專家小組諮詢委員李秉穎則認為,錯放1個入境篩檢偽陰性者入境,只要經過5次傳播鏈擴散出去,就會有164人重症,就造成醫療體系相當的負荷,且台灣本土病例數持續為零,對於台灣來說,全民核酸檢驗是沒有價值的事情,抗體檢驗的學術研究應該等疫情過後再做,否則會有偽陽性帶來的副作用。
 莊人祥則在會後表示,血清抗體研究的確有學理上需要,因為可從研究中了解過去到底防疫做得好不好,期待彰化衛生局和台大公衛學院公布的萬人血清抗體研究結果,也可檢視指揮中心的防疫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