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彩繪人生>陳昱成透過詩深入人心

陳昱成以筆名「若驩」寫詩,文字洗鍊貼近民眾生活,引發更多人共鳴。 (記者林雪娟攝)
 在網路媒體興起後,民眾和文字似乎愈來愈疏離,尤其是詩,幾乎在人們的生活中已經無足輕重,然詩人「若驩」多年來仍筆耕於文字世界,透過詩,和民眾對話、透過詩,深入人們的心靈,如今更擔任台灣文學館的刊物《閱文學》的主編,希望透過文學,遇見你我的心底深處。
 目前任職台文館的陳昱成,大學就讀成大中文系、碩士班攻讀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研究所,不過,他卻選擇一般人認為最難表達的現代新詩,成為他和外界對話的觸媒。陳昱成以「若驩」為筆名,「驩」為古字「歡樂」,一般人對詩的印象多是「為賦新詞強說愁」,他認為現代詩作的內容,應該和民眾的生活相結合,作品偏向關懷社會議題風格,也因此能得到更多人的共鳴,並獲得許多獎項肯定。
 多年來,陳昱成詩作獲得許多大獎肯定,包括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優秀青年詩人、兩次林榮三文學獎;劇本部分也獲得國軍文藝金像獎、府城文學獎肯定。例如〈可口可樂〉、〈植有木瓜樹的小鎮〉,反映社會變遷與工業發展對家鄉的衝擊,兒時歡樂記憶變了調;記錄都更、以武漢肺炎為題的詩作,透過簡潔、洗鍊的文字,把人心中想說的話,一語道盡,也揭露人性深處的情感和私密空間,透過文字,在人心中,打上印記。
 陳昱成說,雖然科技、社會進步,然人的生活脫離不了文字,許多人認為寫詩需要有高度的文字技巧,不易下手,他以近來流行的〈像極了愛情〉為例,在網路上風靡一時,也引出了許多人動手寫詩的念頭和動機,或許有些人認為過於氾濫,然他認為,更真實反映出,寫詩一點也不難,因為,透過文字表述,除記錄自己的心情、人生,也因平易近人,引發共鳴和感動。
 陳昱成強調,詩的文字經過精鍊、有意識的剪裁而呈現,寫詩尋求的是他人共感和「懂我」的感覺;寄望未來,他希望能出版詩集,收錄其相關作品,在詩集裡,和讀者進行美好的相遇。  (記者林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