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喧囂過後 跨年活動的省思


記者趙家麟∕特稿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加上國內爆出有超級感染力的英國變種病毒入侵,好幾個縣市籌備多時的跨年大型晚會還是決定急踩煞車,改為線上直播。跨年晚會的熱鬧喧囂氣氛頓時冷卻不少,但多了對跨年活動的文化價值省思。

全球跨年迎新,最具指標的畫面,應該是美國紐約時代廣場(Times Square)每年跨年的水晶球降落儀式,一直是全球注目的焦點;跨年活動的高峰,則是廿年前,西元兩千年迎接跨世紀,全球各角落以不同形式歡慶的景象。

曾幾何時,台灣歌舞演唱會形式的跨年晚會,比藝人卡司陣容、比煙火施放秒數,現場大批的瘋狂追星族,加上瘋狂的趕場秀,幾乎在每一個縣市、甚至在財政据拮的鄉鎮,年年出現。

跨年活動,象徵新舊交接、送舊迎新,許新希望迎向新的一年,儘管每場跨年晚會都是砸重金舉辦,伴隨浪費與環保的非議,但若從活動帶來的歡樂、精神上的梳理與出發,其意義仍是金錢無法衡量。

但是,跨年是否都該追求大卡司歌舞晚會、比秒數多的煙火、政治人物在媒體前排排站蹭場倒數呢?若從跨年活動的文化意義著眼,這種周而復始、年復一年、千篇一律形式,應該到了反省的時候。

今年,除了台北市冒著防疫的風險讓跨年晚會如期登場外,各地幾乎沒有了現場跨年晚會可參加,許多人因此改變了跨年的方式、地點、歡聚的對象,相信已經給了屬於自己的迎新儀式。

從城市行銷、展現地方特色著眼,台南是台灣最早開發的城市,號稱文化立都,擁有豐富的文化藝術資產,科技產業方興未艾、生氣蓬勃,如果跨年晚會的舞台不可免,讓在地的詞曲、舞者、歌手、樂團、各種形式的藝文創作躍上跨年舞台,給跨年活動更豐富、更出眾的文化意義,而不會再只是一個「砸錢就有」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