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Views
精準抗癌 次世代基因定序擬納健保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癌症位居國人十大死因首位長達數10年,然而,隨著醫療技術日新月異,治療已進入精準醫療模式。為強化精準醫療,幫助病人及時找出適合的用藥,衛福部健保署研議,將要價新台幣數萬至數十萬元的次世代基因定序(NGS)納入給付,可望將治療有效率提升至7成以上。
健保署26日邀請國內癌症專家舉行專家會議,討論將NGS檢測納入健保給付的可行性。
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表示,精準醫療或個人化醫療已是癌症治療趨勢,為了找出有治療效益的病人,新興標靶治療或免疫療法都須透過檢測生物標記來尋找治療患者,所謂的生物標記多為基因突變而特殊表現在癌細胞,倘若逐個進行檢測,將無法因應臨床治療。於是發展出次世代基因定序技術,一次可以檢測多個基因,提供醫師有利的診斷工具。
受邀出席的中研院院士楊泮池指出,現行次世代基因定序的檢測項目,以癌症最為成熟,其中又以肺癌進度最快,雖然目前5、6種標靶藥物都有對應的基因檢測,但患者只能逐一施作,未來如果有能一次進行全基因檢測,可讓病人及早獲得適切的治療,並且減少健保重複用藥浪費。
他也舉出肺癌化療說明,在亂槍打鳥的治療下,腫瘤改善機會僅有2成5到3成;但若使用了對應基因的標靶藥物,改善機會則可達到7、8成。而每次基因檢測都須等待1至2周,若未發現突變需套用其他藥物時,又要重新檢測,不僅浪費病人治療黃金時間,病人的組織切片也可能會不夠用。
因此,精準醫療勢必走向精準健康。目前建構健康大數據平台,已經成為跨部會合作的首要項目。隨著醫療科技進步,精準醫療或個人化醫療已成為癌症治療趨勢,為了找出真正有治療效益的病人,新興標靶治療或免疫療法都必須透過生物標記的檢測來尋找治療的標的。
這些所謂的生物標記多為基因突變而特殊表現在癌細胞,倘若一個一個突變基因檢測,恐無法因應臨床治療。於是發展出次世代基因定序技術,一次可以檢測多個基因,提供醫師診療的有利工具,為病人選擇最有效的藥物與治療。
目前市場上已有數種技術平台可一次執行大量的基因定序分析,也有針對特定癌症或遺傳疾病開發的的基因檢測套組。然而NGS檢測因涉及昂貴儀器與高度生醫技術,收費因著檢測的基因數目從數萬到數10萬元不等。
目前次世代基因定序雖然能將將所有基因通通檢測一遍,但因檢測要價數萬至數10萬元不等,並非人人負擔得起。楊泮池說,未來若次世代基因定序納入健保給付,不僅能爭取病人救命時間,也能讓患者免於接受不必要的治療,更有助於節省醫療費用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