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Views
<中華副刊>蹲馬步
■陳怡如
幾個月前,在公司金學長的介紹下,我開始學太極拳。
下班後,偷一把零碎時光在住家公園複習套路,左右手交叉、手隨身沉,跟著藉地彈跳,觸地後滑右步、出右拳,再滑左步、出左拳,快進並同步擊行,陳氏太極拳間有猿猴探果、白鵝亮翅等拳式,多了些武術味。曾經,有八十歲老伯旁看我的練習後,主動說要和我學拳,為了證明雖上了年紀體力還好,演示了抬腿、扭腰。面對著阿伯,我只覺他應是看走了眼,方才我的「玉女穿梭」,差點就重心不穩而跌岔,不過對接觸拳法只有短暫時間的菜鳥來說,老伯的詢問增加了我的信心,自覺將整套拳學完不是件難事。
八個多月,終於進入末幾招的學習。扑步的同時,必須手握拳,然後左右手相應轉一個太極圓,此刻,我的四肢與身體理應已找到最佳的互動模式,可是手腳卻各行其事,節奏混亂,學習變得很吃力,只好分解動作,老實的練單劈腿,雙手勤畫太極圓,眼看就要被一個個比自己晚進拳團的新生追上了,心更慌。心一慌,招便散,不禁懷疑自己先前的自信究竟從何而生。
團練時,在全國性比賽中有優異表現的前輩們,也會與我們一道上課,我蹲坐在場邊觀摩,各個拳風迥異,但手纏絲轉、指拈花,腿分左弓、右箭步,毫釐不差。我失落地向金學長取暖,想知道他們怎麼一出手就能到位。
笑起來眉眼彎彎的金學長,拳齡近二十年,不僅曾在比賽中掄元,還擁有國際級比賽的裁判資格。他起身左右腿開弓,下巴微抬,示意我站到他腿上,試試他步履是否踩得扎實。
他說,初學拳時,練的只有這招,曾有一對年輕男女從新竹北上來拳館造訪,說想和老師學拳,當天恰巧是金學長那一班的上課日,整堂課三小時下來,大家除了蹲馬步,還是蹲馬步。年輕女孩驚呼問,一堂課就只有學這個嗎?他們大老遠地來拜師學拳,見到的練習,就只是連她這門外漢都會的馬步。
金學長回憶起,當年他們每次下課後,大家都會互相禮讓離開教室,後來發現,其實大家不是客氣,而是馬步蹲太久,雙腿發抖無力,全都得摸著牆、扶著門把才能走出教室,樣子不好看。
「也是因為這一招的苦練,才讓我在比賽拿到名次。」金學長進一步強調這一招的重要性。當時,場中同時有數名參賽者在打拳,其中一名選手先打完準備離場時,不小心踢到還在出拳金學長的腳,幸好他蹲步下過苦功,沒有因為那突如其來的撞擊而跌倒,依舊順順地打完老架七十二式。賽後,老師告訴他,裁判應是看他被踢了腳居然還站得穩穩的,才讓他獲獎。
金學長緩緩地對我說,「你啊,不是一直在上寫作班,難道沒有類似的要求嗎?」他這問話像光束穿透積雲,我學習寫作四、五年了,老師總是提醒,大量閱讀是寫作基本功,透過書籍能向作者學習。為了穩固基礎,這些年我老實的讀報,借閱文藝雜誌,閱讀老師開的書單,如此反覆練習,慢慢注意到閱讀確實提升了自己對文字的敏感度。
我拍了拍褲腳的塵土,轉向金學長請他指點,只見他兩腿開立,身沉下蹲,讓臀部與胯部呈一圓拱形,臉上帶著淺淺微笑說,馬步蹲的越好,七十二招就會練得愈輕鬆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