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Views
退伍思覺失調 他一年後才就醫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28歲的思覺失調症男子,退伍後出現聽幻覺、被害與被控制妄想,但當時因為無明顯混亂行為而沒有就醫,直到1年後因症狀嚴重無法工作,才被家人帶至台中榮總精神科門診求診安排住院,經醫師診斷為思覺失調症,接受藥物治療後精神症狀改善,並接受近紅外線腦功能儀檢測記錄當時腦功能活化情況,出院後規則於精神科門診追蹤治療,生活恢復正常,也己在工廠穩定當作業員而有固定的收入。
台中榮總精神部醫師藍振嘉表示,生物精神醫學於近年蓬勃發展而有許多突破性進步,台中榮總精神部引進3項重要檢查與治療儀器,包含光—近紅外光腦功能儀、電—心率變異率檢測、磁—重複性經顱磁刺激來進行腦部功能的生物性檢測與治療,獲得不少成功案例。
藍振嘉說,近紅外光腦功能儀就治療過一名38歲男子,他於3個月前調升主管職務,工作壓力大幅增加,出現情緒焦慮不安、失眠、胸悶、心悸、腸胃不適、腹瀉等症狀,前往心臟科、胸腔科與腸胃科門診就醫都未發現異常而被轉介至精神科門診,經評估後接受自律神經檢查,發現交感神經指標過高,有自律神經失調現象,醫師建議適當調整工作時間安排、規律作息、固定安排運動及休閒活動與教導壓力因應與放鬆技巧,約1個月後症狀顯著改善。
另一名40歲女子,因嚴重型憂鬱症於1年前辭去工作並於台中榮總精神科門診持續追蹤,曾經使用過4種抗憂鬱藥物並規則服用,但憂鬱症狀都只有部分改善,仍時常感覺情緒低落、失眠、缺乏動力與無助無望感,因此經醫師評估與討論後接受重複性經顱磁刺激治療後,憂鬱症狀顯著改善,不再有無助無望感,2個月後情緒穩定、順利開始新工作,並持續於精神科門診追蹤治療。
藍振嘉指出,世界衛生組織自1998年所發布的年度報告將憂鬱症列入21世紀3大疾病,呼籲各國重視憂鬱症對民眾健康的影響,抗憂鬱藥物為目前的主流治療模式之一,然而約有1/3的病人對抗憂鬱藥物的療效不佳,重複性經顱磁刺激是嚴重型憂鬱症的最新治療模式,提供抗憂鬱藥物之外的治療新選擇,同時亦可能改善對藥物療效不佳之病人的憂鬱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