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Views
〈中華副刊〉爸爸的藏寶箱
■黃政財
老家通往頂樓的樓梯口牆角一隅,擺有一個泛黃而斑剝的木作藏寶箱。它已沉寂地擺置將近一甲子了。打從爸爸木匠退休後,則一直放置那裡,迄今原地不動。每當我經過那裏,總會不經意地瞧見。
藏寶箱是爸爸從事木匠時的木作工具箱,箱內存放木作師傅常用必備的各式各樣基本手工具——鉋刀、鑿刀、鑽子、鎚子、鉗子、起子、墨斗、量尺、美工刀、木工筆等。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爸爸年老退休時,因不忍這些陪伴他多年的木作手工具就此消失不見,視之如寶地收藏而未丟棄或轉送他人。一來當作黃家的傳家寶,二來作為居家修理工具。
今日,我打開這個塵封已久而歷盡滄桑,佈滿歲月痕跡的藏寶箱,觀賞、把玩一個個木作手工具,不禁讓我返回時光隧道裏,昔日種種,又歷歷在目,映入眼簾。
爸爸是個赤手空拳,白手起家的人。年少時,家徒四壁,為了謀生,拜師學藝,當起木匠。由於勤奮學習,再加上天賦聰穎,經由學徒、師傅的歷練,終於成為一個技術精湛純熟,獨當一面的木工匠師。
爸爸由於有一身好手藝,才能夠獨立維持全家十餘口的生計,也才由寄人籬下租房子的情況,擁有自己的住家,甚至店面。爸爸技術本位,有口皆碑,然而為人厚道,價錢公道,所以是個窮木匠。一路走來,甚為辛苦,憑藉一雙巧手與傳統的木作手工具(四、五十年代,木作使用苦力式的手工具,機械工具尚未問世),日以繼夜地打拚,以勞力把我們五個兄弟姊妹撫養長大。
家裏經營小木匠店,爸爸為了多掙點錢,也常與同業好友相偕,離鄉背井到外縣市從事店家裝璜工作。這時候,爸爸會攜帶他的藏寶箱——個人裝備,一同外出工作去。
之後,爸爸年事已高,無法再繼續從事這個勞力職業,且後繼無人(咱們為人子,未繼承衣缽),爸爸不得不退出江湖,收起寶刀,將機械式或大型木作工具,轉送同業友人,而小型木作工具,則收入藏寶箱留存。
前幾年,罹患老人癡呆症的爸爸在世時,我常瞧見他獨自佇立於藏寶箱前,觀望許久,遲遲未離,似乎在緬懷過往,追憶木匠時光。
藏寶箱已存放家中多年了,時至今日,風華未減。它可是爸爸的左右手,曾淌有爸爸的血汗,它代表爸爸,為人子孫的我們,更應善加保存它、珍惜它,視為傳家寶,直到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