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腹腔鏡修補疝氣 傷口小恢復快

醫師林佳達說,以腹腔鏡疝氣修補手術治療疝氣,傷口小、恢復快。
(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78歲王老先生感覺陰囊附近最近突然出現腫塊,表示「走路就會跑出來,用手揉一揉會覺得比較舒服」,診斷為疝氣;經腹腔鏡疝氣修補手術,住院2天後出院。

榮總嘉義分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林佳達指出,疝氣俗稱「墜腸」,指腹腔內的腸子跑到腹腔外,最常見的就是腹股溝疝氣,觸診時可在腹股溝摸到一團腫塊,肚子用力時會變大一些,平躺時多半會縮回去。

林佳達表示,疝氣發生不分年齡,最常見於嬰兒及老年人。嬰幼兒主要是有先天性的疝氣袋凸出於腹腔外;而老年人形成疝氣原因,就像是輪胎外胎使用太久磨破了,內胎跟著鼓出來,在治療上除須去除疝氣袋外,還要加強腹壁補強術,避免復發。

林佳達說,疝氣治療通常以「腹腔鏡疝氣修補手術」修補,相較傳統手術,傷口小、術後疼痛感較低、住院天數約1~3日,且通常可立即恢復正常工作,手術成功率超過95%。

治療疝氣除外觀考量,最重要是為避免腸子從腹腔內滑出,無法縮回的「嵌頓性疝氣」,嚴重可能造成腸壞死、敗血症,甚至死亡。

林佳達提醒,小兒疝氣可能有先天性特點,但成年人疝氣可以「減少腹壓」預防。呼籲民眾避免長期用力大便,避免攝護腺肥大未治療導致須長期用力小便,或避免慢性咳嗽、長期搬舉重物等,可大幅避免成人或老年疝氣發生。

Show CommentsClose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