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Views 0Comments
兒少異膚 生物製劑助調理體質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台灣每10位兒童有1人罹患異位性皮膚炎,若反覆發作易引發睡眠障礙等負面影響。醫師指出,研究顯示,針對早發性、年輕性與嚴重型異位性皮膚炎,若能及早使用生物製劑精準治療,有機會阻斷過敏進行曲,降低近4成後續食物過敏、鼻過敏與氣喘的風險,達到調理體質的效果。
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暨高雄市立小港醫院副院長洪志興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搔癢特別好發於夜間,嬰幼兒半夜搔抓造成睡眠品質變差,容易影響生長激素分泌與發育。
此外,嬰幼兒異膚反覆發作,長期也會增加焦慮憂鬱、傷口感染甚至需住院治療的風險,對未來人格發展與成長易有不良的發展;就連家人的生活,包括睡眠、經濟與人際關係也面臨巨大壓力。
新北市立土城醫院皮膚科主任暨林口長庚醫院兒童皮膚科醫師楊靜宜指出,針對嬰幼兒異膚,臨床上會依據病情嚴重程度而給予不同強度的藥物,但嬰幼兒發育尚在起步階段,長期使用類固醇容易有皮膚變薄萎縮、肥胖、影響發育等副作用隱憂,經常使用免疫抑制劑需定期監測肝腎功能,就連餵藥,也需考慮寶寶的吞嚥能力。
隨著醫療進步,目前也有安全性高且有助長期穩控疾病的生物製劑可以選擇。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理事長暨台大醫學院皮膚科教授朱家瑜表示,國際醫學專家Thomas Bieber去年《JACI過敏及臨床免疫學期刊》發表的一篇研究就提到,異位性皮膚炎是「過敏進行曲」(Atopic march)的驅動者,只要屬於早發、年輕與嚴重三種型態,未來引發食物過敏、鼻過敏和氣喘等過敏相關疾病的風險也較高。
然而,若能透過生物製劑早期介入嬰幼兒中重度異膚精準治療,不但有助長期緩解症狀,也有機會早期阻斷過敏進行曲,降低近4成過敏相關疾病的風險,達到類似調理體質的效果。
有鑑於此,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與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呼籲,嬰幼兒異膚治療要趁早,家長應把握6歲前積極治療,配合多方照護,定期回診、持續用藥、做好保濕,幫助異膚兒童改善疾病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