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Views 0Comments
新婚女喘又水腫 竟罹肺動脈高壓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1名女性4年前準備度蜜月時,卻發現自己有食慾不振、異常喘等情形,且雙腳水腫像「麵龜」;結束日本行回台後昏倒送醫,診斷為「心臟衰竭」,進一步檢查發現,引發心臟衰竭的元兇是「肺動脈高壓」。
高雄榮總肺高壓專業治療中心暨重症醫學部主任黃偉春表示,當肺動脈血管壓力過高,供應血流至肺動脈的右心室會更用力收縮,長期下來,右心室因負荷過量逐漸擴大,恐增加心臟衰竭、甚至猝死等風險。肺動脈高壓若未接受治療,病友確診後3年存活率不到4成,致死率高於癌症,因此又被稱為「心臟的癌症」。
肺部是全身血液進行氣體交換的地方,當右側心臟無法有效將足夠血液輸送到肺部進行氣體交換,病友處於缺氧狀態,容易疲倦、呼吸容易喘、運動時呼吸困難或運動耐受度變差等症狀。由於該病相對罕見,加上以上症狀非屬肺動脈高壓獨有,即使醫生也不易診斷,早年外國研究顯示,從出現病徵到確診,平均要花3.9年。
黃偉春說,有些病友誤以為病情變嚴重才需一次使用多種藥物,但近年肺動脈高壓合併治療已是國際趨勢,以新版治療指引為例,醫師會依據患者確診時風險狀態,一開始就決定合併2種或3種藥物治療。一旦治療反應不佳或治療期間狀態變差,再進一步增加或改變用藥。
馬偕紀念醫院心血管中心肺高壓介入醫學科主任吳懿哲指出,要評估肺動脈高壓病友的風險狀態,大致可分3大面向,包括患者症狀、運動耐受性以及右心功能。其中,運動耐受性常以「6分鐘步行測試」進行,患者如果於6分鐘內未能完成440公尺走路距離,即大約標準運動場外圍跑道一周的長度,便屬中等或高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