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Views 0Comments
日排海核廢水 估4年後抵台
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原能會六月十三日表示,日本東電公司在十二日開始氚廢水排放設備的試運轉,可望在六月完成測試,確切排放日期尚待審查,預估氚廢水排放後四年迴流至台灣海域,原能會已成立跨部會平台監測。
原能會表示,為妥善因應日本福島含氚廢水排放,原能會已成立跨部會平台,經由跨部會合作,執行掌握排放源頭資訊、強化海域與海產輻射監測、建立海洋擴散評估模式與建置資訊公開平台等四項配套措施。
在掌握排放源頭資訊方面,目前得知日本東電在十二日開始氚廢水排放設備的試運轉,測試預計在六月完成。確切排放日期尚待日本核能管制機關、國際原子能總署、以及福島縣政府與當地漁會組織同意排放許可後方能確定。
在強化輻射監測作為方面,原能會透過跨部會與食藥署、農委會、海委會等單位合作執行日本進口食品、海水、漁產、環境生態樣品之取樣檢測,以實際輻射檢測數據,確保我國海域與民眾食品輻射安全。
原能會表示,累計一0六年至一一一年底已完成三千餘件樣品檢測,均無輻射異常。今年已規劃進行約四千件樣品檢測分析,以漁產、進口水產食品、環境生態樣品等海生物為主。
在海洋擴散預警作為方面,以一百年日本福島事故後,十年歷史洋流資料進行模擬評估,結果顯示日本福島含氚廢水,主要在黑潮與親潮匯流後,沿北太平洋環流向東流向美國西岸,再沿岸經中美洲南下赤道後,約在排放後四年迴流至台灣海域。
原能會表示,廢水最大氚濃度0.000001(貝克/升),遠低於台灣海域氚環境背景平均值0.5Bq/L,以及輻射儀器偵測極限0.1 Bq/L,對台灣的影響極為低微,已至可忽略程度,尚不致於對我國海域造成影響。
原能會指出,已建置公開透明的放射性物質海域擴散海洋資訊平台,並參照國際安全標準嚴格監測,將海域監測與擴散預警等科學專業數據,轉譯為淺顯易懂的紅黃綠燈號,以國際安全標準之十分之一以上為紅燈,百分之一以下為綠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