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Views 0Comments
慢性鼻竇炎復發率高 生物製劑可改善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長庚醫院20日指出,台灣約100萬人受慢性鼻竇炎所苦,林口長庚醫院跨科別合作,研究青少年慢性鼻竇炎治療,發現鼻息肉或合併氣喘等下呼吸道疾病者,癒後情況較差且鼻息肉易復發,但如適當給予生物製劑治療,再發炎的情況可有效改善。
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科醫師黃建嘉表示,鼻竇是位在頭部內的數個空腔,內部充滿空氣,具有潤濕及過濾吸入的空氣等多種功能,當細菌、黴菌等感染或過敏原刺激,造成鼻竇內襯黏膜的發炎反應,或鼻息肉組織增生、或鼻中膈彎曲,阻塞鼻通道或鼻竇,就可能導致鼻竇炎;治療後症狀持續超過12週,就可定義為慢性鼻竇炎。
台灣由於空汙及海島特有的濕熱環境,許多民眾飽受慢性鼻竇炎所苦,估計發生率約3到6.4%,約100萬人常苦於鼻塞、鼻涕倒流、臉部脹痛及慢性咳嗽,嚴重時甚至會影響嗅覺及睡眠品質;青少年病患還可能因注意力不足、缺課而阻礙學習。
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科吳佩雯醫師指出,慢性鼻竇炎區分為3類,也就是所謂的「內分型」,分別是以第1/2/3型輔助T細胞為主的免疫發炎機轉。其中,以第2型輔助T細胞及其相關細胞激素主導的慢性鼻竇炎最難控制,病患大多會出現廣泛的鼻息肉而阻塞呼吸,也有為數不少的病患合併有氣喘等下呼吸道疾病。
目前針對慢性鼻竇炎併鼻息肉的藥物治療,以類固醇鼻噴劑為主,輔以鼻腔等張或高張食鹽水沖洗,若保守治療不見效,可實施鼻竇內視鏡手術,去除息肉或發炎黏膜,恢復鼻竇正常的引流及通氣功能。
吳佩雯表示,第2型慢性鼻竇炎併鼻息肉病患接受鼻竇內視鏡手術的預後較差,有極高機率面臨息肉復發而需再次手術,其中不乏從青少年開始,反覆接受3到5次手術,直至成年,仍飽受鼻病之苦,統計國內青少年接受鼻竇內視鏡手術後仍有10%到13%之復發率。
吳佩雯指出,相較於成人,青少年慢性鼻竇炎患者更需要充分理解及關懷,尤其在確認為第2型發炎反應後,選擇適當的病患予以生物製劑治療,強化第2型發炎反應的控制,應是更佳的治療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