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Views 0Comments
興濟宮錫藝展 花矸五賽驚豔
記者陳俊文∕台南報導
台南市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獲市府頒定「宮廟博物館認證」,二十日起舉辦錫藝展,展出廟內現有錫器文物約六十件,包括一座高九十公分的「花矸五賽」錫製禮器,歡迎各界前往參觀。
錫器原本是民間的日常用品,有「賜福」、「惜福」之吉祥喻意,之後被廣泛應用於宗教祭祀禮器,各大宗教寺廟中均可見到,隨著錫貴重金屬價格高昂,和製作匠師的人才凋零,錫製品減少。
「花矸五賽」由廣安宮、建安宮、赤嵌樓大士殿聯合製作,俗稱「五供」,包括一座香爐、一對花瓶和一對燭台。
近年來錫器匠師人數減少,錫器修復昂貴不易,有些宮廟的錫製品若有毀損,大都被收藏在倉庫一隅,時間一久就被遺忘了。
年輕錫工藝師楊蕙如師承鹿港知名人間國寶陳萬能,打造一對「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錫器對聯捐贈興濟宮,並幫忙整理亭宮錫製禮器,規劃布置興濟宮錫器展。
很多人對於錫製品的印象,大都覺得顏色灰淡,不如黃金和銀器的亮麗炫耀,但是參觀者可以從錫器造型和紋飾看出工藝師技藝之精巧。比如大型的「花矸五賽」,從錫器底部「虎口嘴」的線條,和瓶台之腰身,可以窺得錫器匠師的手法細膩,單單從一件錫製品,運用到的模組多達六十多個,令人嘆為觀止。
更令人好奇的是花矸五賽製造人是「許丙丁和郭仲」,許丙丁是府城知名文學家、「小封神」作者,卻掛名為錫器製造人,是否為同一人?廟方尚未考證清楚,但值得研究。
此次錫藝展製作商鋪含蓋「成記」、「春成」、「勝春」等府城老字號,一起見證錫器工藝發展歷史。其中錫藝品包括紅柑燈、五牲盤、禮瓶爵、燭台、果盤等十多件,做為供奉神明的禮器,造型也以六角型六六大順、四時平安,或裝飾以吉祥紋,線條之流暢,不得不驚嘆早期匠師獨特美學素養,甚具欣賞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