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Views 0Comments
桃園區農改場改良土壤鹽害 設施蔬菜產量增4成5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台灣北部是設施蔬菜栽培主產區,針對出現土壤鹽類累積問題,農業部桃園區農改場二十二日表示,已研發浸水、深耕等土壤改良技術,輔導農民執行後,土壤電導度降低,產量增加百分之四十五。
桃園區農改場指出,北部是設施栽培主產區,桃園市栽種面積約占三百零五公頃、占百分之七十九,新竹縣四十二公頃、占百分之十一;由於土壤長期缺乏雨水淋洗,複作指數高,以及施肥過量,導致鹽類累積、養分不平衡或重金屬累積,進而影響蔬菜生長,為此已研發多項技術改善,可增進產量。
除了輔導農民進行合理化施肥,桃園區農改場說明,土壤鹽類累積改良技術綜合幾項方式進行,包含以大量的灌溉水進行多次反覆浸泡及排水,沖去鹽類離子,而淋洗浸泡的時間,視鹽分累積程度而異,反覆幾次就能見效。
再來是深耕,桃園區農改場說,採用深層耕犁混合表土與底土的方法,可稀釋土壤中鹽類離子的濃度。
另外,桃園區農改場也說,土壤鹽類累積不嚴重時,可種植玉米、田菁等耐鹽作物或綠肥作物,藉由耐鹽作物吸收土壤中累積的鹽類離子,之後將植株移運他處,或是種植莧菜或空心菜等須肥性較高的短期葉菜作物,也能降低土壤鹽類累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