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Views 0Comments
〈中華副刊〉元宵節的祈福燈
文/倪濤 攝影/郭瀅瀅
春節後的第一個節日是元宵節。元宵節除了家家戶戶吃湯圓期盼團團圓圓,還有一個習俗就是製作各種燈盞。在夜幕降臨的時候,將嚮往平安、健康等各種美好祝願的祈福燈點亮。母親的祈福燈不是紙的、不是蘿蔔的、也不是的蠟燭,而是用面蒸熟的面燈。
正月十五這天,母親特別忙碌。天不亮就起床去村口推碾,她先把二斤豆子碾碎,然後用細鑼篩出面粉一樣細的豆麵,為蒸燈做準備。吃過午飯後,就開始製作了。
母親做燈很講究。她做兩種面燈,一種是白麵的,另一種是白麵摻豆麵的。在和麵的時候,先和白麵,再和摻豆麵的。豆麵裡面還要撒上適量的鹽,吃起來有滋味。說是白麵的燈用來敬天,豆麵的燈用來敬地。小時候真不懂天、地和母親的燈有什麼聯繫?好奇的我非要看個究竟。不管是哪一種面,母親都和得特別硬,目的是捏出來的燈在上鍋蒸地時候不變形。
母親做燈很細緻。白麵燈捏上三個,是放到院子裡敬天用的。還有三個蒼龍也是白麵做的,分別放在盛有麥子、玉米、地瓜幹的大缸裡。豆麵的燈相對來說做地多一些。從一月的燈捏上一個褶到十二月的捏上十二個褶,每月一個。若是有閏月就多做一個,今年閏四月,四月的燈就做兩個,每個上面捏上四個褶。還有就是我們四姊弟出生的月份再多做一個,我是八月的,老二二月,老三一月,老四十月,母親都記得一清二楚。每盞燈都有一個「小鴨子」馱著,村裡人都喊「鴨子燈」。現在想來,母親給我們多做一個也是鼓勵我們多吃一個豆麵燈而已。
待各式各樣的燈捏好了,便上鍋蒸了。同蒸饅頭的方法差不多,只是在出鍋的時候,母親先看看哪個燈裡有水,然後查一查捏上去的褶,幾個褶,就是幾月,說明這個月份雨水多。有時候四五個燈裡都有水,母親笑著告訴我們今年風調雨順啊,一定是個豐收年,將來日子好過了。趁著熱氣,還要把幾只「鴨子」的眼睛摁上,有黑豆放黑豆,沒有也可以放高粱。早已備好的皇草燈芯也趁著熱氣一個一個的插在燈的正中央,然後順著燈芯澆滿花生油,就等夜幕降臨了。
夜晚慢慢到來,母親把所有的燈一下都點亮了。屋內燈光閃爍,明晃晃得照亮每個角落。她是那樣的虔誠,先把白麵燈擺放在院子裡敬完天,就讓我們四個排隊站好,依次的給我們照耳朵,這樣能祛百病。當我們都端著自己的「鴨子燈」找夥伴們玩的時候,母親端著蒼龍放到糧倉裡,剩下來的燈就擺在家裡所有門的兩邊,一邊一個。母親在點燈的每一處來回的觀看著,直到最後一盞燈熄滅。
燈是熄滅了,母親的心裡卻燃起了無數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