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Views 0Comments
〈社論〉越來越畸形的出口結構,是喜是憂?
財政部八日公布進出口統計,七月出口總值三百九十九點四億美元,創下歷年同期次高,年增率雖從六月的百分之二十三點五驟減到百分之三點一,但仍寫下連九紅。在為此佳績感到欣悅之餘,也必須注意到台灣出口結構越來越畸形發展,儘管台灣到底有沒有「荷蘭病」見仁見智,但長此以往對台灣是喜是憂?確實值得深思。
近年來台灣頗為高科技電子產業蓬勃發展感到自豪,台積電更被譽為「護國神山」,AI相關產業也被看好成為台灣的「護國神山群」;也因為台灣半導體等高科技電子產業技壓四方,台灣更成為全球供應鏈中動見觀瞻的一環。的確,電子零組件(含積體電路)每年為台灣賺進大筆外匯,例如去年出口金額就高達一千七百八十七點零一億美元,對台灣經濟確屬厥功甚偉。
但也不容忽視的是,電子零組件占台灣總出口比率卻也幾乎是與年俱進:二0一四年為百分之二十八點二,二0二三年已達百分之四十一點三。也因此,台灣有沒有「荷蘭病」備受關注。
所謂「荷蘭病」,概指單一產業占總出口比率過高而衍生後遺症,最早因荷蘭於一九六0年代發現北海天然氣油田之後,整體經濟逐漸過度仰賴天然氣出口而得名。其主要後遺症為:荷蘭盾實質匯率大幅升值導致其他出口產業競爭力下滑、甚至萎縮等等。持平而論,近年來新台幣實質匯率雖不若當時荷蘭盾暴起,但單一產業出口占比持續攀升,若干產業出口金額幾乎原地打轉、甚至不進反退,卻也是不爭的事實。
再者,台灣產業之間的實力差距也逐年擴大,以製造業附加價值率(每生產一單位產品所創造新增價值的能力)觀察,二0一五年電子零組件以及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兩類製造業附加價值率占整體製造業的比率為百分之四十八,二0二二年已約百分之五十八點五。就此觀察,台灣的產業發展就是「肥了紅花、瘦了綠葉」!
由此伴隨的現象是,近年台灣股市表現也呈「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現象。以近期而言,單一上市公司市值占大盤比重最高的前三家,台積電約百分之三十四點四,鴻海約百分之三點九,聯發科約百分之二點八,台積電的重量無可撼動;八月五日台股創史上最大跌點紀錄,跌幅百分之八點三五,當天台積電跌幅逾百分之九;相對的,八月九日大盤反攻,主因也在於台積電、鴻海、聯發科連袂走揚。
電子類股不但左右大盤指數起伏,股市資金流向電子類股的比率也是鶴立雞群,其他各類股受到的關愛眼神明顯冷清許多。以八月九日為例,電子類股為百分之六十五點四五;蔡英文和賴清德這兩任總統都力挺生技產業,當天資金流向化學生技醫療類股卻僅有百分之一點九五,其差別不可以道里計。
更進一步看,高科技電子產業偉岸聳立,其他產業所獲得的資源都受到明顯排擠。今年一月十三日總統大選之前,傳統產業界大老齊聲呼喊「政府偏心半導體產業」,箇中辛酸一語道盡!
當然,產業發展失衡還帶來所得分配不均等負面效應。尤其是,半導體產業是相當耗電的產業,二0二二年台積電自行揭露,其電力消費就占了全台百分之七點五。在民進黨政府至今堅持「非核家園」政策導致供電吃緊之下,越來越畸形的出口結構,會不會也導致供電分配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