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iew
【新聞探索】只重數據 蜂炮文化何時提升?
記者翁聖權/特稿
一年一度的鹽水烽炮燃放活動已經落幕,據民政局與武廟提供的數據,今年兩天兩夜的蜂炮活動吸引六十五萬人次參觀,兩天燃放的大小炮城也號稱高達兩百餘座,跟去年的數據完全「一模一樣」。官方公布這些數據,雖然有其振興地方觀光的原因,但應該要力求正確與謹慎,否則淪為「選舉造勢」模式,恐有損政府的公信力。
鹽水蜂炮燃放活動的精彩度,正如武廟管理人林益仁每年所言,二0一四年獲得澳洲《Get Lost》雜誌評選為「全球十大最佳慶典」之一,不僅與巴西嘉年華、西班牙錫切斯狂歡節、義大利威尼斯面具嘉年華等知名慶典並列,更是亞洲唯一入選的慶典活動。但近二、三十年來,蜂炮活動宣傳的焦點,一直停留在炮城的規模數量與所吸引的參觀人次,對於蜂炮的文化內涵,並沒有進一步深化與提升。
對於蜂炮文化如何提升?鹽水蜂炮的起源為關聖帝君神轎出巡消滅瘟疫,擔任過月津港燈節與鹽水武廟蜂炮導覽員的文史工作者高清南,就曾提出用大型舞台劇演出地方節慶由來歷史的建議;文化局每年舉辦「蜂炮組裝體驗營暨探訪老街文化之旅」,也是很有質感的活動,上述兩者都是可供烽炮活動轉型的參考方向。
另民政局近年來大力推行「廟會優質化」政策,鹽水烽炮燃放時間也應配合儘量在午夜前就結束,不要拖到隔日清晨三、四點,造成鹽水住戶徹夜難眠的困擾。總之,時代不斷在進步,蜂炮文化也應有所演變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