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中秋烤肉少吃紅肉加工肉 遠離大腸癌

 中央社/台北13日電
 中秋節大吃烤肉才應景,但肉品挑選和健康有關。國健署建議民眾選擇瘦雞肉、魚肉等白肉,少吃紅肉與加工肉品,研究顯示,每天吃50克加工肉品或100克紅肉,大腸癌風險將增17%。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大腸癌已連續11年高居癌症發生人數之冠,全台每年有超過1萬9000多人確診罹患大腸癌。實際上,只要透過飲食控制、調整生活習慣、定時篩檢,就能大大降低大腸癌上身機率。
 衛福部國健署癌症防治組長林莉茹表示,根據國際癌症總署資料,飲食方面,每天攝取超過50克加工肉品或100克紅肉(豬、羊、牛),會增加17%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此外,每日建議食用3份蔬菜與2份水果,蔬菜1份大約是煮熟後半個飯碗的量,水果1份相當於1個拳頭大小。挑選當季新鮮、顏色豐富且富含纖維的蔬菜,可降低大腸癌風險。
 除了飲食,肥胖也是相當重要的大腸癌危險因子,林莉茹說,肥胖者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1到2倍,而21%至25%的大腸癌可歸因於身體活動不足,建議應保持規律的運動習慣,餐後與親朋好友相約散步。
 林莉茹強調,多達88%大腸癌發生在50歲以上民眾,因此國健署也補助50歲至75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據統計,糞便潛血檢查結果為陽性者,每2人就有1人有大腸息肉,每22人就有1人罹患大腸癌,每2年做1次糞便潛血篩檢可降低約23%大腸癌死亡率。
 林莉茹指出,台大醫院研究顯示,糞便潛血檢查結果陽性者,若能越早進行大腸鏡檢查,罹患大腸癌的風險越低,在篩檢陽性後超過3個月以上做大腸鏡,得到大腸癌風險比3個月內完成大腸鏡檢查者增加2倍,若超過1年才做風險增加2.8倍,呼籲民眾糞便潛血檢查若為陽性,務必在3個月內及時做大腸鏡,避免癌症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