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iew
頸椎痛2年 介入性治療緩解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67歲李姓婦女2年前車禍頸脊椎損傷,四肢無力幾近癱瘓,雙側肩部至前臂外側嚴重疼痛感一直存在,合併使用藥物未明顯改善,嚴重影響睡眠。經奇美醫介入性疼痛治療中的神經阻斷術,及高頻熱凝手術改善其神經痛症狀,晚上入睡亦不再服用安眠藥。
奇美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洪翊傑表示,李婦症狀導因於椎間盤退化,或頸部脊椎骨刺增生而導致頸椎神經孔之狹窄,可引起肩部及上肢之疼痛,嚴重時甚至會導致上肢肌力下降。而部分病人的疼痛在3個月內經藥物或復健治療會逐漸改善。
洪翊傑說,若持續有疼痛或無力的問題,前位脊椎手術是1個有效緩解神經學症狀的手術。但若神經痛來自於手術後鄰近節的神經壓迫,或是第1次手術未完全的神經減壓,第2次手術就會是難度較高的挑戰。
對頸椎神經根疼痛,學術上有數篇研究支持高頻熱凝手術之療效。所有研究均表示超過1半病人疼痛可緩解50%,止痛效果維持6個月以上,其中1個研究表示部分病人療效可長達1年。然其難度在於頸部複雜的解剖構造。以李婦例子來說,複雜的頸部構造不只對第2次頸部手術難度增加,對介入性疼痛治療也是有相當之難度。
奇美醫引進手術中高解析度超音波,配合手術中透視型X光來進行頸部的疼痛治療。手術中透視型X光可精確定位脊椎骨頭及神經的位置,而高解析度超音波可幫忙定位頸部氣管、食道、頸部動脈及靜脈之位置。藉由2種不同影像學定位工具,來維持介入性疼痛治療有著低風險、治療時間短優點,不需全身麻醉也沒有傷口的優勢。
洪翊傑說,脊椎手術後所產生的新疼痛有著相當複雜的病因,單1種治療手法也許無法解決所有問題。呼籲因脊椎手術仍有殘餘疼痛的病人,應積極與專科醫師團隊配合,藉著合併數種疼痛治療策略,輔以復健運動,便能有機會獲得一定程度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