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iew
糖尿病年輕化 面臨病齡長期化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台灣「糖尿病時鐘」快轉,每3分鐘就有1人新確診,且正面臨「高齡化、共病多」和「年輕患者病齡長期化」的情況。醫師提醒,國際血糖管理趨勢除了要求控糖達標,還需注意器官保護防共病。
今年56歲的涂女士有糖尿病家族病史,3年前因手臂痠痛就醫,意外檢查出第二型糖尿病,從此開始規律口服降血糖藥物,但血糖卻仍控制不佳,今年5月膝蓋痛到無法行走,影響爬山興趣,再次就醫檢查才發現血糖大失控。醫師建議下接受針劑腸泌素治療,短短3個月就讓糖化血色素指數從9%降至6.3%,不僅改善血糖,體重也減輕。
收治涂女士的家醫科醫師陳宏麟表示,WHO資料顯示,在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中,近5成未達糖化血色素小於7的目標,因此併發冠狀動脈疾病和中風的機率是一般人的4倍,且高達9成體重過重或肥胖,涂女士就是如此。
因此,為避免糖尿病的共病,陳宏麟以腸泌素幫助涂女士更有效地控糖達標,除可降低肝臟葡萄糖新生,增加胰島素敏感性;也延緩胃排空速度,減少飢餓感,避免低血糖,做好體重管理。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表示,糖尿病儼然已成為新一代的國病。除了患者「高齡化」之外,國內糖尿病也因患者年輕化而面臨「病齡長期化」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不單純只是糖尿病,還會侵犯身體血管,提高併發心血管疾病甚至心臟衰竭的風險。因此,要達到理想的控糖目標,杜思德強調,健康生活形態的飲食和運動絕對不能少,適當的藥物治療則可發揮事半功倍之效。建議病友與醫師充分討論,找出個人的最佳控糖之道,翻轉血糖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