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長者測骨密也要測體肌肉

高榮南院提醒高齡長輩若已完成骨質密度檢測,可進一步進行體肌肉組成測定是否罹患肌少症。(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隨著年紀增長,人體生理器官功能逐漸下降,肌肉質量也隨之減少。高雄榮總台南分院提醒高齡長輩,若已完成骨質密度檢測,可進一步進行「體肌肉組成測定」,檢測是否罹患肌少症。肌少症雖不致影響老年人身體健康,但仍會增加跌倒風險、罹病率及死亡率。
 臨床經驗中,高齡長輩跌倒引起嚴重髖關節骨折的案例層出不窮,避免年長者跌倒失能,首要就是讓長輩遠離肌少症。除了平日多攝取蛋白質、勤運動外,若能經由「體肌肉組成測定」做專業檢視,更能使民眾及早了解自身健康情形,再依個人所需量身打造最適切的處方,促進健康。
 高榮台南分院放射科主任陳建達表示,年長生理器官功能下降,肌肉質量隨之減少,若合併肌肉強度或功能的衰退,稱為「肌少症」。研究指出,成年人在40歲之後肌肉質量平均每10年減少8%,70歲後流失速度加快,每10年減少15%。至於大腿肌肉力量,在50歲之後每10年下降10%~15%,70歲後則為每10年下降25%~40%。
 老年人若同時存在肥胖與肌肉不足時,稱為「肌少型肥胖症」,對健康的不利影響比單一存在的肥胖症或肌少症,更易引發心血管相關疾病、骨質密度減少等,致使老人的失能增加、死亡率上升。
 陳建達說,肌少症的營養補充主要為蛋白質,若無慢性腎臟病者,依體重每天每公斤建議攝取1.2~1.5公克的蛋白質,食物來源以大豆蛋白、牛肉、魚肉等優質蛋白較佳。運動形式以有氧運動、漸進式阻力運動,如抬腿、舉小啞鈴最能有效增加肌肉質量,強化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