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iew
<中華副刊>靜夜書
■吳芳銘
我喜好讀書,尤其在靜夜。讀書貪夜靜,沐浴洗身淨,焚香養心清。古人讀書有儀式,除傳達對書本和知識的敬畏外,覓得生活閒適與恬淡及人生志趣的一番韻味。
讀書,讀我,也讀世界。德國哲人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說:「閱讀給我更多的憩息,引導我漫步在別人的思想與靈魂中。」書卷助益開拓視野,打開眼界,滋潤生命的成長。
一卷在手,如師亦友陪伴,故事、地理、思想、味道、藝文……字裡行間是世間的大千世界,圖畫卷中有奧祕玄機,探知人心、世情、寰宇、宇宙的未知,深覺意趣盎然。
我喜與躲藏在書裡的靈魂對話,已成日常,觀看不同的人生,看山的盡頭、海的角落隱密了什麼,看肢體的語言辨察心思的深處。埋首案牘,你會發現,在世上只半日,書中萬帆已過千年,經過耕讀洗禮,你已不再是幾個時辰的你。
愛上讀書可觸摸書者心靈關懷和溫度的感覺,聆聽智者心語,感受賢者明達,在困頓中思索人生方向與志趣,清神醒腦,解慰孤獨,了悟及昇華自己。
夜讀放下白天紛繁雜紊思緒的亂心,在盡收眼底的文字,於心靈深處尋求與靈魂的共鳴,再得胸藏翰墨懷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
喜愛陸游「青燈有味似兒時」的況味,青燈有意,猶是兒時伴我讀書,直指夜讀的樂趣。「數間茅屋閒臨水,一盞秋燈夜讀書。」從唐朝詩豪劉禹錫的詩句中想像,靜謐的夜晚閱讀,沉靜那股帶勁騷動的心,再沉浸融入書中的浩瀚世界,喜讀酣暢、思得透徹之際,如似一匹駿馬在廣袤無垠的原野上縱情馳騁。
而孤燈的閱讀像是虔誠的洗禮,心靈如沐浴,讓思想的階梯再上一級,減少人生行走的彎路。夜讀的深思啟發,總是日間做人做事的路線參考圖,循著座標前進;有時創新思路,人生意外的發現,也是旅程走心的樂趣。
書是精神糧食,夜讀如品香,濃醇益發,心醉神怡。林語堂曾說:「在風雪之夜,靠爐圍坐,佳茗一壺,淡巴菰一盒,哲學經濟詩文,史藉十數本狼藉橫陳於沙發之上,然後隨意所之,取而讀之,這才得了讀書的興味」。
季羨林也描繪了古人讀書的趣味:首是「紅袖添香夜讀書」,知己相伴挑燈夜讀,令人艷羨。次為「綠滿窗前草不除」,沈醉書中忘了流年和季節更替,猶如山中無歲月,窗外已是綠草茵茵卻渾然不知。忘我忘物的讀書境界,令人敬佩。三是「雪夜閉門讀禁書」,大雪紛紛,天寒地凍靜寂一人讀禁書,有其獨妙深隱其中,不足與外人道。
原來「有書方有覺,無書不成眠」,常拾書香文字作伴,心田陽光,得墨香溫夢好眠。每天臨睡仍要閱讀的慣性,不讀好像今天有事未竟畢,萬籟俱寂時拾書靜讀,讀三國豪氣回蕩,讀馬奎斯魔幻寫實,讀莎士比亞熱淚奪眶,還有《小王子》帶來的情感謳歌。是以,閱讀建構人生的寬度、深度和高度,哲理盡在其中。
性嗜獨自孤燈夜讀書的氛圍。一人靜思,一燈如豆,一卷在手,人、燈與書相伴,是一幅對影成三人的自在,書為濾心去雜念,燈映我心自清明,人心與空間自有清境,和煦愜意自得樂。
於是我明白,喜讀不是為稻粱謀名,只當作一味心靈的慰藉雞湯和精神的寄託釋懷。當人生過盡千帆皆不是,尋得餘暉脈脈水悠悠,而自得自適,心安理得,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