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Views
中醫治療骨鬆 補腎補脾
記者陳佳伶/台南報導
骨質疏鬆症又稱「隱形的殺手」,往往在發生骨折就診時才發現。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許益彰說,中醫治療以「補腎」、「補脾」為主,還可以針灸、拔罐緩解疼痛,提醒可注意飲食習慣、生活作息並養成規律運動,有助預防骨質疏鬆。
許益彰表示,骨鬆常見症狀為腰背疼痛、身高縮短、駝背、骨折;老化、停經、缺乏運動、營養不良或不均、鈣質與維生素D攝取不足、藥物副作用(如化療、類固醇)、抽菸、過量飲酒都是危險因子。
治療上除要戒除危險因子外,西醫以抗骨流失的鈣劑、維生素D、抑鈣素、雙磷酸鹽、雌激素等,以及促進骨骼生成藥物為主。中醫則以「補腎」、「補脾」,輔以「活血化瘀」。
部分補腎藥有提高骨礦含量與骨密度的作用,如「獨活寄生湯」有抑制蝕骨細胞的作用、「淫羊藿」含有植物性雌激素、「杜仲」有促進成骨細胞增殖與分化成熟的作用。補脾藥可促進消化系統、增加鈣與維生素D的吸收,如「活血藥」可改善微循環、促進骨質的修復與新生。
另外,還可以針灸、拔罐、中藥薰蒸、推拿,刺激膀胱經、腎經上的穴位緩解疼痛,有助疏通腰背經絡、改善氣血循環,達到防治骨鬆目的。
許益彰說,飲食上可多攝取富含鈣質、維生素D3及蛋白質食物,如牛奶與乳製品、高鈣豆製品、黑芝麻、小魚乾及深綠色蔬菜等;日常生活中也要養成每天曬太陽15分鐘的習慣,幫助體內維生素D的生成,並戒除抽菸、過度飲酒及咖啡、類固醇的濫用。
運動可增加骨密度、增強肌力、訓練平衡感,減少跌倒的機率。以負重運動如健走、慢跑、太極拳、八段錦、重訓等,能提升骨密度,但要做好暖身。
他說,骨鬆是一種全身性的骨骼疾病,為老年人見的慢性病之一,其盛行率隨著人口老化而增加。靠牆站立時頭離牆壁大於3公分、或肋骨下緣離骨盆上緣小於2公分,建議前往骨科檢查,並接受治療。中、西醫對治療骨鬆都有不錯效果,可以相互配合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