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iew
保東史前遺址 盼速調查內涵
記者張淑娟/台南報導
隨著鳳梨田不斷翻耕,關廟保東地區史前文化陸續出土,也不斷遭破壞,永康文化協會老師徐世和指出,看到史前最大聚落的保東地區珍貴文化層因翻耕遭摧殘覺得惋惜,期市府文化局能加速調查,並在該處成立史前文化園區,讓涵蓋七千年至一千二百年的每一時期文化層能完整呈現。
遠古時代是海岸線或河口區的關廟保東地區,蘊藏豐富史前文化底蘊,徐世和表示,距今七千年至四千二百年的大坌坑文化遍布全台,而台南八甲是相當重要的遺址之一,此外,再往周遭延伸,不只涵蓋大坌坑文化,還有四千五百年的牛稠子文化,三千年的大湖文化與一千五年的蔦松文化,可說是一處豐富完整的史前文化遺址,更是台南地區最早期的史前聚落。
文化局文化資產管理處處長林喬彬指出,目前已委由團隊進行八甲等保東地區的許縣溪兩岸五十米內做內涵調查,了解文化遺址分布情形,日前已展開期末報告,預計明年初應能更深入得知文化遺址分布的情形。
徐世和指出,保東地區鳳梨田也開始逐一翻耕要播種了,每一處翻耕的鳳梨田,隨處可看到瓦片及碎裂的陶環等,多數可看見是古早時候所用的器皿,如此逐漸被翻出的文化遺址,經年被翻耕日晒雨淋摧殘破壞,對文化升格的古都台南而言,是很大的諷刺。
對於保東地區可能是史前最大的聚落,且所涵蓋的文化層由七千年至一千二百年不等,可說是文化長河的所在,要了解台灣的文化,由此可推估早在漢文化來台時就已存在,本土的文化有必要更緊迫著手調查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