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iew
自律神經失調 中醫助改善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中醫師指出,透過針灸或按摩內關、神門等穴位,或是中藥方六味地黃丸、加味逍遙散,皆有助調理自律神經失調不適。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內科醫務長邱榮鵬表示,自律神經分布在脊椎兩旁,分為交感與副交感神經。交感神經主亢奮、提高專注力;副交感則負責抑制、讓人放鬆。當2者失去平衡,就會導致自律神經失調,常見症狀包括失眠、心悸、姿態性低血壓、腸胃功能不佳等,一般在深夜時最明顯。
邱榮鵬指出,在中醫調理上,針灸常用穴位為內關、神門、三陰交,以及頭頂的百會等,有助養心安神,讓情緒冷靜;平時民眾也可自行按摩這幾處穴位,但不建議常壓、久壓,建議每次按10~20下,每下停留幾秒至稍有痠脹感即可,反覆持續約2分鐘。
藥方調理方面,「六味地黃丸」用於補肝補腎滋陰瀉火,適合肝鬱氣滯者,腸胃功能不佳者不宜服用;「加味逍遙散」主治肝鬱血虛者。
飲食上建議應減少攝取「極端」食物,如太冰、太辣、太甜、太鹹等,尤其身體處在很冷或很熱狀態時,不宜再加重負擔。
另,運動可提升心肺功能、強化肌力,並且能換個環境、轉換思路,讓自律神經有調節機會。邱榮鵬說,由於自律神經失調有部分是個性使然,常發生在求好心切、易緊張的人身上,醫師只能治標,關鍵在病人要學習放鬆,才能治本。